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青 《科学之友》2004,(2):91-91
瑞士科学家正在研制开发一种超轻型飞机,借着一种质轻的木材和模型飞机的科技知识,这种飞行器大约十年内将可在火星的天际翱翔。洛桑瑞士联邦科技研究所(EPFL)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为动力,开发出一种翼幅3米、质量仅有几千克的飞机,由太空探测火箭送上火星的可行性。科学家鲍达拉最近表示,EPFL已选择这种小型太阳能智能型滑翔器作为欧洲太空总署“TARTIGER Ⅲ”科技方  相似文献   

2.
协和式超音速喷气客机或许终有一天会陈列在博物馆中,然而,人类对超音速空中旅行的梦想仍然会继续下去。现今,正在研制的用于太空飞机的强有力火箭引擎能够以飞快的速度运送我们,并将以创新的方式将燃油重量限制到最低。科学家们正在研发可重复使用且强有力的火箭引擎。通常,亚轨道运行的太空飞机能够在四个小时内从伦敦飞到悉尼,包括使用普通喷气引擎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以2马赫(即两倍声速)速度飞行,而带有新型引擎的太空飞机其飞行速度将达到  相似文献   

3.
<正>数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2011年,俄罗斯成功发射太空射电望远镜Spektr-R(或称为Radio Astron),用以收集验证数据。尤里·科瓦廖夫(Yuri Kovalev)是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Radio Astron太空干涉仪的项目科家。Radio Astron太空干涉仪利用两条光柱之间的干涉对遥远的星系进行精确测量。在莫斯科物理与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4.
1903年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初设想 1903年,俄罗斯火箭理论家、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制造人工重力的卓越设想.在人类最简单的飞机还没有上天之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充满激情地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里.""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雾将会出现令人无法想象的、极为美妙与壮观的前景……那时,人类将进入深邃的太空.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通过探索太空,人类不仅将得到比地球丰富数十亿倍的能量,而且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茫茫的太空中,几年之后很可能将盛开一朵朵"太空之花".它们就像是太空中的向日葵,始终迎着灼热的太阳,收集着来自太阳的光和热.这些"太空之花"并非奇异的外星生物,而是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的新型卫星,它们将收集来的太阳能输送到地球上为人们照明.  相似文献   

6.
一个名为“太空卫士”的观测项目.正在对太空中游荡着的危险岩石天体展开详尽的扫描。该项目的主持人大卫·莫里森说.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小行星数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已经发现这些小行星暂时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在太空中隐藏着的大量危险天体正瞄向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第一位自费太空旅游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乘俄罗斯联盟号TM-32飞船,飞向国际空间站,5月6日,安全返回.为期8天的太空旅行,他支付了2 000万美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同时,此举拉开了太空旅游商业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站,正向地球发射着巨大的能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这个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确实一直是科幻作家们主要的灵感来源。而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正在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欧洲航天局正在筹集资金为这个项目提供支持,并预测我们从太空获得的首个能源将是太阳发出的"能量光束"。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不久将升入太空代替超期服役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为建成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在把它的零部件运上太空后,宇航员要走出航天器在太空中把它组装起来。至少要在太空中工作上百次才能完成组装任务,日后还要出舱维修,因此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太空工作服是必不可少的。 太空工作服的正式名称是舱外活动设备。它不同于宇航员在航天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5):21-21
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制能从国际空间站向地球空投货物的“太空梯”。俄进行“太空梯”的开发是应欧洲航天局的要求而进行的。这种“太空梯”实际上是一种长30千米的绳索,由质轻但承重性能很好的聚合材料制造而成,每条绳索自身质量只有6千克。使用时,绳索一端捆着货物舱从空间站向地球投放。当货物舱抵达地球稠密大气层时,绳索受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并与货物舱分离,然后货物舱借助直径为2米的气球的帮助,在地球表面实现软着陆。据介绍,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前完成这种“太空梯”的制造,今年年底将利用俄“光子”卫星对这种“…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空天飞机既可载人,也可运货,前者可满足太空旅游、运送航天员等需求,后者可用于卫星发射、空间站货物补给、太空应急救援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张红文据悉,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该飞行器是一种可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项目名为"腾云工程"。  相似文献   

12.
陨石撞击地球平均百年一次 行星防御专家呼吁:尽快将红外线波长望远镜用于太空监测,红外线望远镜可敏感感知小行星从太阳获得的热量,这类望远镜不仅可以发现一些难以探测到的小行星,还可以更好地预估某颗小行星的大小. 意外出现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上空的一次陨石事件突显了天文学家面临的挑战,地球面临着轨道接近地球太空物体的威胁,其中一些甚至直接从地球轨道穿过.科学家正在研究应对这类太空威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俄为争夺太空权展开激烈角逐,美国GPS问世后,俄罗斯的Glonass紧随其后.但研制Glonass的资金长期短缺,未能全部投入运营,因此美国GPS"一统江山",在民用领域和几场战争中出尽风头.  相似文献   

14.
阿碧 《世界科学》2012,(4):66-F0004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邀游太空似乎是一个终身难以实现的梦想.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太空游显然与他们无缘。然而,美国研究人员声称.真正的“平民太空游”时代或将就要来临.因为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可以行驶在太空中的磁悬浮列车(星际列车)。  相似文献   

15.
一个欧洲研究小组正在开发新一代Skylon航天飞机,这种飞机可重复使用,能将超过12t的货物送入轨道。而且飞机可以直接从跑道上起飞,在太空发射卫星后,自动安全地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下旬,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举世瞩目。在随后不久,我国又提出了将于2009年与俄罗斯合作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计划。这一系列的行动激起了国人了解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欲望,一股探索太空的热潮正在悄然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太空边缘观光项目技术方案具备可行性,是实现太空观光飞行中相对稳妥、安全、经济的办法。——欧阳自远前不久,"太空边缘观光项目"研讨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民间太空观光时代即将到来。"太空边缘观光项目"采用超级氦气球载人飞行,可到达4万米高的太空边缘。飘在特制的增压服和观光舱的双重保护下,乘员将进行5小时的飞行。其间,乘员将能欣赏到不同高度的特殊景色:深穹的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测     
到太空去旅行 2003年6月,美国太空冒险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公司已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局达成协议,决定于2004年或2005年重新启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游”业务。无论是谁,只要支付2000万美元,就可以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一趟太空之旅。为此,该公司还打出了一份非常有趣的广告:你想饱览美妙的太空美景吗?想体会那份冒险的刺激吗?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承办太空旅游。旅行时间:8-10天;组团人数:2人;收费标准:每人2000万美元;旅行地点:太空国际空间站;来回双飞。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人登上过月球,俄罗斯已将机器人送上月球。我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继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号太空飞船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后,现已将目光放在载人登月上。而在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前,我国自己研制的太空登月机器人将率先对月球进行勘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资讯     
《科学之友》2007,(6):12-15
最热行星温度达2040℃;生命原村料可能来自恒星;液休望远镜研制取得新突破; 全球变暖每年7.7万亚太人丧生;新型太空飞机亮相巴黎航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