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定议,分析了BIPV与BAPV的区别。着重讨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咏梅 《科技信息》2009,(13):228-228
本文给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定议,分析了BIPV与BAPV的区别。着重讨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BIM技术和智慧建筑的概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指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的一种数据化工具。它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为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可视化、精细化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从而,清洁能源发电倍受关注,其中光伏发电是更便利于人们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成为一种可被人们使用的电能。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是与建筑彼此相分离,未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的提出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建筑屋顶是重要的光伏发电资源,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推进绿色建筑与新能源发电相结合,实现光储充用一体化。因此,对BIPV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光伏幕墙系统和光伏屋顶系统发电量的实际测量和计算,对比分析两个系统的收益和环境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伏幕墙系统的发电能力小于光伏屋顶系统,但是两个系统都可以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BIPV系统的发展推广仍然要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BIPV系统的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扩展方法,重点从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BIM扩展总体框架、BIM信息物理融合实体的定义与构建等方面开展研究,可为高效构造基于BIM的建筑运维动态管控、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新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原型系统构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开发基于BIM的工程运维系统时具有模块化程度高、易于理解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师范大学20 kW铜铟镓硒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组件与墙体间温度分布对BIPV输出特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在BIPV墙面安置6个温度采集点,测量光伏组件与墙体间的温度;利用分布式微电网系统测得BIPV系统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分析墙面温度分布对BIPV系统输出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分布不均会对系统输出电压及最大输出功率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快冻结施工信息化应用,以北京地铁17号线区间联络通道冻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对联络通道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建立4D施工进度模型进行实时模拟施工与输出工艺动画;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冻结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温度对比分析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IM 4D模拟可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实现进度计划三维可视化;冻结壁厚度达到设计值以上,验证BIM技术冻结质量控制的可靠性;数值模拟计算温度结果与现场实测温度数据值基于一致,证明数值模拟分析冻结温度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系统性集成管理,可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分析装配式建筑和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IPD模式中"集成、合作、精益和全生命周期"的思想与装配式建筑的特征相吻合。通过分析IPD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实现的3个要素,建立基于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通过技术、流程和组织整合,实现装配式建筑横向、纵向一体化及技术和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落地与实施所依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介绍不同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和施工模拟阶段的应用,分析绿色建筑以低成本、高效率实施的可能性,改变人们对绿色建筑与高成本挂钩的错误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BIM技术的应用和绿色建筑的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位于云南师范大学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连续运行7 a后的性能退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光伏系统的长期运行性能并无明显下降,测得系统效率PR衰减率为0.87%/a,光伏组件的退化率为0.79%/a,均符合晶体硅光伏组件合理衰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能使BIM模型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在ArcGIS的支持下,将Revit创建的模型数据通过过滤、转换,集成到现有的三维GIS系统,并实现对三维模型的加载、显示、属性查询、管理等功能。将不同领域的BIM和GIS数据融合,为深化多领域之间的协同应用,以及数字城市的建设、城市规划、室内导航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BIM信息化平台能够较好地实现精细化设计、生产及装配施工,并且将每个阶段的信息数据高效、准确的传递到信息共享平台上,为各参建方协同工作提供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物联网技术可借助BIM信息化平台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管理和追踪。本文借助BIM信息化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物联网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高效率、高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措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采光质量和降低能耗等优势,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能耗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提出了光伏幕墙建筑能效评估模型,分别采用DeST-C软件和PVsyst软件进行建筑能耗仿真和光伏幕墙发电量模拟.以杭州地区某办公建筑物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技术,提出了跟踪动力不消耗自身电能的新型有限单轴跟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到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首先,研究了面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BIM数据需求和描述方法;然后,建立了基于IFC架构的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施工图设计原型系统;最后,通过测试算例对提出的基于BIM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进行了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M的结构施工图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结构设计效率和质量,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基于BIM的工程设计中,BIM模型的构建需要多种BIM软件来协作完成;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尚未成熟,面临技术、体制等障碍,需要社会各方的推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借助它自身的可视化、模拟化获取建筑物全部信息的优势,在土木工程各领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应用。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地震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地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从与BIM技术相结合的建筑的震后损失评估、对老旧建筑的翻新加固、以及新旧建筑的抗震验算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等几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筑结构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并讨论其优势、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大数据集成应用为项目智慧化管理提供新方法,该领域近年来深受中外学者关注.为了更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研究类文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以Citespace、Ucinet软件为分析工具,梳理2014-2019年期间发表的文献,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研究热点、研究演进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中外“BIM+大数据”集成研究各有所侧重点,以智能管理和智慧决策为目标,深度集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建造的发展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BIM技术因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成为了有效的历史建筑建模和建筑信息集成工具.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了BIM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影响因素,问卷调研了从事历史建筑保护和BIM相关领域的工程人员,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BIM技术在我国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中所面临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即软件自身因素、人才因素、观念因素、环境因素的经济因素,并以此为据,从软件功能的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传统观念的转变、有利环境的营造、经济效益的论证等5个方面BIM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家标准,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自动生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点的算法.首先阐述国家标准在传统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的作用,接着深入分析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数据,提出结合BIM技术改善这一过程的可能性,然后将国家标准与IFC数据关联,建立基于BIM自动生成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点的算法,最后分析实现这一算法的平台和技术,并就其典型界面和应用情形进行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