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一节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引起反思。同样的设计,同样的聆听要求,不同的学习基础,教学效果却是如此不同,让笔者深刻领悟到引导小学生很好地“聆听”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宣传语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这几句话也可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要"交流"必须有"聆听",有"聆听"才有"交流".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全班或小组"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张着嘴,但有时听不清在说什么;或者汇报者"所见略同",听者索然无味;或汇报者一人唱"独角戏",没发言的人唉声叹气……可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没有侧耳"聆听",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呢?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对分层教学的定义是教学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重新定义教学标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定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标准。分层教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基础重新定义对该学生的教学方式,是将每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区分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化学全线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理解的偏差,长期积累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层面和知识认知都略有不同,在同样的教学方式的教育下学生尚有不同的学习成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现提出分层教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尽可能促进老师掌握学生的教学程度,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4.
大学计算机基础为学生今后在专业学习中如何用计算机科学思维探求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混合学习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技术支持,延伸混合学习的内涵,从前期分析、学习内容重构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混合学习模式.通过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与策略进行有机的整合,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该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管理者能够通过学习平台全面地记录、跟踪、掌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和学习行为,从而为不同的学习者建立学习模型,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动态地推荐学习路径、学习资源。推动实现"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是大数据技术在教学平台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施案例教学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侧重学习过程的体验,缩短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差距,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同样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性、意志品质相对薄弱等状况.因此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数学分层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分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分别构建层次目标,实现四个转移,即由"讲授本位"向"学习本位"转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择教"转移;由"求全、求深"向"求基础、求适度"转移;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移,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按照异步教学法原理,问题化教学是“三化”教学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讲,首先要保证问题化学习任务.在问题化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推进课题化和一体化的学习.”因此,问题化教学便成为异步教学得以深入实施的关键,如若问题化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题化和一体化便成为空中楼阁.但是,与问题化教学同样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课题化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提出问题以及提出怎样的问题,亦即怎样使问题化教学真正科学化,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异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教  相似文献   

9.
张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57-157,46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近几年来所探讨的最频繁的问题之一,它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而兴起的,而且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进入了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本文旨在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论述,主要涉及到了探究性学习该如何与历史教学结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维度”的大学生学习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导向下,提高高校本科生学习参与度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环节.以乔治·库的理论为依据,从高校本科生个体学习投入与院校环境感知两大板块出发,考察了高校本科生学习参与度的现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学习参与的不同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重视这些差异,并以此为出发点,努力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观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渐进发展的教学模式,即"导--学"式;"学--导"式和"问--学"式.以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烹饪理论教学是烹饪专业必须进行的基础教学,能为烹饪实操和烹饪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烹饪技术.在我国很多技工学校都设有烹饪专业.对整个烹饪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餐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目前我国烹饪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操、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烹饪理论教学又谊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师生间积极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阐述了"爱"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提示了积极情感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著名笑星潘长江拍的一部喜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意思是豆包虽小,不起眼,但同样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借用其名,在英语口语大行其道,在"只练口语,不学语法,就能学好英语"的口号下,为传统英语说句公道话,把语法比作英语学习中的"干粮",来论证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扎实的语法功底,是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职高专课程中,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与传统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其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部2007年"质量工程"文件的要求,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辅助可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学习,获取教育资源并与教师互动,为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国内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主要从研究移动学习策略,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以及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环境构建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在学习中突出学生自主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设计初步课是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调操作性的设计课程,其主要内容是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为二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打好基础,它是构建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学习思路的重要阶段.设计初步课教学改革:首先,从空间认知和设计技巧训练入手,优化空间认知的教学内容体系,从个体、群体、建筑、环境等各层次出发,构建空间构成、人体尺度、空间调查、先例分析、环境认知等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其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场所体验"教学改革手段,引导学生在建筑设计课进行任务分析、现场踏勘、现场分析、设计交流、成果汇报等环节,密切结合"场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教改注重教学环节设计和过程把控,强调引导式教学和团队合作,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生结合其对不同类别、不同尺度空间的认知,完成空间认知作业,并在选定场地以场所体验的形式再次认知空间,在课程中以不同形式展现其思考和分析的结果,并用于设计作业.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学习心理学一直把对学习结果的掌握等同于实际的学习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把学习活动的研究简单化为对学习结果的研究.从哲学解释学角度看,数学学习过程本质上是数学理解的发生过程,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个体性知识",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保证在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循环和反思;同时数学学习也是意义生成的过程,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任何一个前理解都是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