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本文就《喧哗与骚动》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3.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福克纳在小说中巧妙融入神话原型,大量引用神话模式,以神话人物来反衬康普生家子孙,揭示他对现实社会的病状和人类的未来所作的思考。神话的力量使《喧哗与骚动》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而升华为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4.
《喧哗与骚动》出自于世界著名的意识流大师福克纳之手。在该篇小说中,福克纳创造性地使用了意识流手法,非常现实地描述出小说中四个主人公各自看待事物的视角。本文对《喧哗与骚动》这篇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5.
白桂荣 《科技信息》2010,(17):137-137
《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好也是最难读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集中描写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凯蒂是该书的灵魂人物,本文是将切入她悲剧的人生轨迹,从南方妇道观和家庭角度去剖析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君 《科技信息》2013,(35):137-137
作为美国重要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而《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对结构的解剖,意在说明福克纳在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写了美国南部一个家族的败落,其题目源自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自》的台词:“人生是一个傻瓜讲述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小说写了美国南方庄园主康普生家族的没落衰亡史,现代意味极为深长。而同样写家族败落题材的张炜则迥异于福克纳式的写作。现实主义层面的意义和作者声音的传达,对张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乡村理性,这是张伟小说世界中的阳光和空气;正义原则,则是张炜从乡村理性出发透视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的声音在布斯的帅说修辞学》中具有多种意义,本文所提到的作者的…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康普生一直以来都是恶人的化身,是施害者。本文试图从感情、经济及爱情婚姻上探讨他作为受害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福克纳所著的《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篇章结构和纯意识的人物刻化剖析,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上的凌乱晦涩与主题内容上的有序清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塑造了两位重要的女性人物,康普生夫人和她的女儿凯蒂·康普生。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母女关系来诠释作者对当时妇女地位和生活状况的认识,揭示福克纳对当时南方妇女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2.
时间,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的几个重要主题之一.而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借助于时间的建构,描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叙述结构、叙述技巧和风格。《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喜爱的作品。本文试图从心理时间,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说,进而揭示福克纳在叙事技巧方面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一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英国乔依斯的《尤里西斯》、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一起被誉为是意识流小说的三部经典著作。他  相似文献   

15.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6.
景艳娥 《科技信息》2011,(8):143-143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79--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评论家所评论、研究最多的一位作家。《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杰出的成就,也是现代美国文学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小说描写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昆丁是该小说的主要人物,本文将切入他悲剧的人生轨迹,解读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作家从表层到深层借用了《旧约》中伊甸园的神话模式,成功塑造了凯蒂、小昆丁两位悲剧女性。通过她们的堕落之路,照彰了无爱滋润的现代伊甸园的精神荒原本质,揭示了种植园文明和资本主义金钱文明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者之一杰生在价值观、道德观等原则上与作品的隐含作者有很大的分歧,被看作是不可靠的叙述者。然而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理解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关键之一。事实上,小说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述风格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小说整体的反映。尽管杰生的不可靠叙述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它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层面,引起了读者对小说文本和作者意图的极大关注,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娴熟的叙述技巧确立了他在美国小说界中的地位。从顺序、时距、频率三部分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正如萨特在其著名的探讨时间的论文中所指出的“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时间哲学可以看作是20世纪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构思《喧哗与骚动》的哲学基础,而与时间哲学相对应的时间意识则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题与结构基础。无论是小说的结构和意识流写作技法,还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赋予了作者独特的时间意识。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时间意识,使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痴人说梦式的喧哗与骚动,从而折射出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人性价值的失落及其深刻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