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跌倒行为的视觉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由两路卷积神经网络和模型融合部分组成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Two-Stream CNN)的跌倒识别方法.该方法的一路对视频帧的运动人加框标记后,送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处理来消除视频背景的干扰;另一路从相邻视频帧获取光流图后,送VGGNet-16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最后将3D-CNN和VGGNet-16的Softmax输出识别概率加权融合作为Two-Stream CNN输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标记运动人并经3D-CNN处理有效地消除了视频背景的干扰;Two-Stream CNN跌倒识别率为96%,比3D-CNN提高了4%,比VGGNet-16网络提高了3%.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基于短时(1 s)心电信号进行身份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残差块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的短时心电信号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快捷连接设计以解决深层卷积网络随着卷积层数增加而性能退化的问题,并通过增加卷积层数和卷积核数量来保证网络能够更充分地提取特征,进而提升网络的分类性能。本文方法在两个公开数据库心电数据库(electrocardiogram identification database,ECG-ID)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心电图诊断数据库(physikalis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diagnostic ECG database,PTB)进行了实验,当采用一个心动周期(大约1 s)信号进行身份识别时,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963%和99.359%。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短时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合作通信条件下缺少标签数据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聚类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利用自编码器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和数据重构能力对原始I/Q数据进行表征学习,提取个体识别的指纹特征,同时将表征学习过程和特征聚类过程进行联合优化,使表征学习和特征聚类契合度更高,更好地完成无标签条件下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通过对5种ZigBee设备采集的信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高于0 dB时,可以达到85%以上的识别准确率,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基于振动信号的诊断模型泛化能力差,而深度学习网络对计算量和存储量要求高的问题,提出轻量级融合密集连接网络与残差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将原始时序信号映射为灰度图像,充分利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然后,融合密集连接网络和残差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融合网络模型,并通过鬼影模块降低其性能消耗,形成轻量级和高识别率的深度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融合深度学习模型在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适用性的同时,还拥有极低的浮点运算量与参数量资源占用,证明了该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问题,对气阀盖上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将原始一维振动信号经傅里叶变换从时域转换为频域;然后,将频域信号作为1D-CNN的输入,利用卷积层实现自适应提取特征;最后,网络输出层利用Softmax函数实现多种故障的模式识别。在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气阀正常、阀片裂纹、阀片断裂、弹簧失效4种工作状况下气阀盖振动信号的测量并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气阀盖上的振动信号能够明显反映气阀的工作状态,而且信号易提取、十分适合用于气阀的故障诊断;将振动信号从时域转换成频域作为1D-CNN的输入明显地提高了故障分类的准确率;与采用原始一维振动信号作为1D-CNN输入的模型相比,采用频域信号作为输入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优越的表现,准确率更高,可达100%,而且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快速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身份识别方法识别准确率低、模型复杂且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轻量级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和紫蜂协议(ZigBee)的指纹识别方法.首先,构建指纹识别系统的整体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适当的裁剪以缩减模型复杂度.其次,通过筛选指纹图像、增强有效指纹以及扩充增强后的数据等操作,对采集到的ZigBee协议指纹信息进行预处理.然后,以传统深度残差网络的基本思想为依据,通过前馈的方式改变层间的连接关系并构建轻量级DenseNet.最后,以相同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分别对轻量级DenseNet模型、普通DenseNet模型和3种传统基于机器学习的身份识别算法模型进行训练.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轻量级DenseNet模型的识别准确度最高,为98.24%,且该模型的运行速度最快,与普通DenseNet模型相比,其模型复杂度降低了94%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随着深度加深而导致网络退化以及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方法。该方法以残差网络ResNet50作为主框架,在残差结构中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分组卷积,减少了网络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加快模型收敛的同时也提升了分类精度。此外在网络中嵌入多尺度SE block模块对通道特征进行重校准,提取出更加重要的特征信息,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分类性能。在AID和UCMerced_Land Use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1.92%和93.52%,相比常规残差网络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3.38%和10.24%,证明所提方法在遥感图像场景分类任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广泛使用,VPN加密流量的分类识别对于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传统流量分类技术在提取特征和关键协议字段时效率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以实现SSL VPN加密流量的分类识别,并减少特征工程中的人力成本.首先,将流量区分为VPN加密流量和非VPN加密流量,并且确定出这两类流量所属的服务类型;然后对所有流量进行分类,识别出产生流量的应用类型.考虑到网络流量中存在的时序关系,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模型,通过构建Pytorch的实验环境,采用ISCX2016数据集,实现对VPN加密流量的分类任务.通过参数优化,除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类型外,应用识别的平均F1-score为91.73%,流量识别的平均F1-score为91.13%.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对于识别SSL VPN流量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单一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缺乏利用时序信息与单一循环神经网络(RNN)对局部信息把握不全问题,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与时空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CLA-net)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首先,通过CNN的强学习能力提取局部特征;其次,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提取时序信息;再次,运用注意力机制获取并优化最重要的特征;最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LA-net模型在UCI HAR和DaLiAc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5.35%、99.43%,F1值分别达到95.35%、99.43%,均优于对比实验模型,有效提高了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开集场景下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鲁棒性不强、识别性能较低的问题,结合原型网络提出了一种开集场景下适用于一维信号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模型。对采集的辐射源I/Q信号进行功率归一化、切片和加噪等预处理操作;设计用于识别I/Q信号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并在网络中加入具有注意力机制的压缩激励模块,以此提高网络中有效特征通道的权重;将该网络结构和原型学习思想相结合,利用预处理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在训练过程中,利用距离交叉熵损失函数为每个类别学习一个原型,并将信号特征到原型的距离作为分类依据,同时利用原型损失函数以提高信号类内紧密度的方式增大类间距离,进一步增强分类能力;在测试过程中,利用自适应距离分类规则为每个类别学习一个自适应的距离阈值,并通过距离阈值完成对已知目标的分类和未知目标的检测。对5种ZigBee设备采集的信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0~10 dB之间,所提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比通常所用的基于极值理论的模型高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