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松山金矿床是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沙阿其河断裂及其伴生的NWW、NEE、近EW向次级断裂构造是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区内金矿的产出。在构造控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侯格庄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矿带的北段,蓬莱市东南部.其主要发育黄铁矿石英脉型和裂隙网脉型金矿化.虎路线断裂下盘的NNE向张扭性或扭性断裂构造带,控制金矿的成生、富集与分布,控矿断裂构造走向以NNE、NE向为主,少量NEE向,大都倾向SEE和SE,是NNE、NE、NEE向三组走向不同的断裂构造组合形成的控矿构造系统.主控...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郭城金矿田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郭城断裂下盘荆山群变质岩和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体中,矿体的形成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及控矿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期郭城断裂左行扭压活动派生了北东向次级断裂,倾向相反但走向相同或相近的北东向断裂在剖面上相交汇,形成了格子状控矿构造,使矿体分布在剖面上呈现相同倾向的一组矿体叠瓦式排列,相反倾向的两组矿体相交汇呈格子状的特征.格子状构造的形成为含金流体提供了运移的通道和沉淀成矿的容矿空间,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与就位.  相似文献   

4.
吉林海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 ,矿体严格受走向NE -NNE的断裂构造控制 ,控矿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三种这一状况 ,阐述了其成矿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说明控矿断裂构造在成矿阶段的应力处于张扭性状态 ,此应力状态有利于矿液充填、沉淀。并指出该区NE -NNE向断裂北端—海沟背斜的倾伏端是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对黑岚沟金矿田控矿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构造演化和变形机制入手分析了控矿断裂对区内金矿化空间分布、金矿化局部富集、金矿化类型、金矿成矿演化的控制,并讨论了北西向断裂对本区金矿成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牟乳金矿带构造分区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山东牟平—乳山(以下简称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方法利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对断裂带内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床(体)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区断裂控矿规律。结果本区控矿构造系统主要由近南北向容矿断裂和北西向构造条带组成;矿床就位主要受近南北向断裂与北西向构造带的联合控制,分布于其相交的构造结中;在每一良好的成矿段内,矿床的分布具近等距性。结论西泊地区为一矿床(点)赋存点。  相似文献   

7.
在东昆仑中带,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域构造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代表,该类剪切带具有切割深度大、区域延伸稳定的特点,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并对北西向构造分区有控制作用,其形成演化与东昆仑区域构造发展背景相一致,反映了加里东到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再到走滑扭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8.
八卦庙金矿床脆—韧性剪切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矿区脆-韧性剪切构造特征,对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韧性剪切带的发育历程进行了宏现和微观论述。指出:其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段一套半深海浊积岩相细碎屑岩中,成矿主要受脆-韧性剪切活动控制;纵向叠瓦式逆冲大断裂(F1)是其导矿、控矿构造,其派生构造NW向脆-韧性剪切带是矿床的成矿构造;F1派生的小褶皱和NE向张性断裂是容矿构造或储矿构造;脆-韧性剪切作用是形成金矿的主要作用;NE向剪切式节理脉形成于剪切成矿期,后期张剪活动中充填的石英脉可能导致金的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贵金属与控矿构造研究表明,断裂构造,特别是次一级断裂构造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文章对F1断裂的性质特征、及旁侧次级断裂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总结了F1断裂与金矿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卫宁北山金场子金矿位于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的过渡转换部位,矿化热液蚀变明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金多金属矿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金场子矿区金多金属成矿关键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西(EW)向和北东(NE)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控矿构造;金场子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和上泥盆统中宁组,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位于黄石坡沟-金场子背斜两翼地层中的EW向断裂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是该区最佳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活动强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济阳坳陷是非烃气藏的富集区。这些气藏与火山活动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同时火山活动与断裂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济阳坳陷内断裂活动极为发育,通过断层生长指数等的分析,推断中生代断裂以北西向为主,新生代则兼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上述断裂发育特征反映了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在中生代是左旋的剪切应力场,在新生代则是右旋的剪切应力场。  相似文献   

12.
广东恩开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开断裂带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长约160km,由3条大致平行展布的北东向断裂组成,其中苍城—海陵断裂(F1)、均安断裂(F2)倾向北西,鹤城—金鸡断裂(F3)倾向南东。这3条断裂在第三纪主要作张性正断层运动。约在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断裂带受到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北东向断裂转为压性活动。然而,约在中更新世开始,挤压力逐渐减弱,加之,华南沿海地区水平挤压力有从南往北减弱的趋势,断裂带南段,挤压力仍足以使断裂上盘逆冲上升,形成逆断层地貌;继续往北,水平挤压力与重力大小相近,两者平衡使断层两盘处于动态稳定之中,差异升降弱;再往北,水平挤压力更弱,重力均衡使断裂再次发生正断层运动。约在晚更新世开始,区内的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形成或复活,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夹角小,断裂面摩擦力小而比北东向断裂更易发生错动,使北东向断裂多处被切。北西向断裂的活动一方面限制了北东向断裂的平移,另一方面释放了部分应变能,最终使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采用网格覆盖法,对广东省主要活动断裂进行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主要活动断裂在分形标度区间12.5~100 km具有较好的统计自相似性,断裂分布的分形维数有效地描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全部断裂分形维数为1.582 3,北东向断裂为1.434 2,北西向断裂为1.115 7和近东西向断裂1.039 4,并且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分布呈现一定的互补性。结合断裂分形维数等值线与历史地震活动,初步探讨了断裂分形维数与地震活动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福建永定仙湖洞为多层状喀斯特洞穴系统,发育于向斜核部的下三叠统溪口组(T1x)鲕状石灰岩中,主要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由于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影响的带宽,更有利于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形成,因而洞穴总体呈北东向延伸。  相似文献   

15.
静北潜山区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缝 ,裂缝的平均分数维值为 1.44 ,它们构成较好的渗流网络系统 ,使油藏分布呈块状特征。受近东西向现应力场的影响 ,北西向裂缝的渗透率大于北东向裂缝 ,但在开发中该组裂缝开度的闭合速率也快于北东向裂缝。该油藏中大断裂主要是起分割作用 ,目前处于工作状态的主要是中、小断裂系统、宏观裂缝系统及溶蚀后开度较大的部分微裂缝。根据油藏的渗流特征 ,以断块为单元进行注采井网调整 ,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中隆起断裂差异分段、分期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机理是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但一直以来缺乏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在详细的地震解释基础上,分析了塔中隆起主要断裂的分段差异特征,甄别断裂活动期次,进一步探讨了塔中隆起断裂差异变形的控制机理。塔中逆冲断裂多具有分段差异变形特征,体现为沿断裂走向基底卷入和膏盐层滑脱型并存;加里东早期,塔中逆冲断裂在局部构造段存在伸展正断层的活动证据;加里东中期Ⅲ幕,NW向逆冲变形最为强烈,同时大规模发育以NE向走滑断裂;海西早期之后逆冲变形仅存在于部分断裂的局部构造分段。本文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底构造具有横向差异性,这可能是其下古生界差异变形特征的基础;此外,塔中隆起变形强度也存在分段差异性,其横向差异收缩作用是主要断裂变形差异和活动差异的主控因素,也可能是北东向走滑调节断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沙三-东营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是控制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分布使整个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三号(ZY-3)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定量计算, 分析阿尔山火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共识别出 19 座第四纪喷发的火山, 并且将其划分为5个类型。该区火山地貌按地形起伏度可分为4个类型, 以低位中山为主(39.61%), 其次为低位低山(36.24%)。80%的椭圆形火山锥长轴走向介于45°~75°之间, 中值为58.5°, 与NE向排列的小东沟火山?十号沟盆地火山?岩山?高山火山链走向平行。火山锥的马蹄形缺口主要朝向为NE向, 也有SW向和NW向。NE向与SW向马蹄形缺口的角度中值相差约180°, NW向的马蹄形缺口与NW向的断裂几乎平行, 推测存在控制火山喷发和展布的NE向断裂。根据研究结果推断, 中生代的基底断裂使该区形成NE走向的脆弱裂隙带, 为岩浆提供良好的上侵通道; 裂隙控制着岩浆的上升, 形成呈NE向线性分布的火山机构, 并最终影响地表火山锥的分布和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断裂系统的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盆地地震剖面的解释,构造演化剖面的编制,断层运动学三维解析以及前人对地热场、地球物理场研究的分析,对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早期,东营凹陷在伸展过程中发育有走滑-正断层和走滑断层,其中走滑-正断层在剖面上为马尾状断层组合;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东西向伸展量小、南北向伸展量大,在主要伸展期Ek-Es4伸展了15.1 km,而断层走滑量分析表明NW、NE向正断层在走滑量分别为14.8 km和10.3 km;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的伸展为窄裂陷模式,表现为强烈断陷;凹陷内NW、NE向断层对南北向伸展起侧断调节的作用,而凹陷周边发育的展向断层由调节块体向南逃逸时的伸展差异产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开展多金属找矿,在二道河地区首次发现了银多金属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纪裸河组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变质细砂岩和侏罗纪满克头鄂博组火山碎屑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断裂呈平行雁列式排列,异常总体呈宽带状沿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呈"V"字形展布,由Ag、Pb、Zn元素组成,伴有Cu、Au、W、Mo、Sn、Bi、As、Sb等元素,异常套合十分紧密、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二道河银多金属矿的发现对在该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