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潮》2006,(1):53-53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科学家认为,在500万年后、1亿年后和2亿年后,地球环境将发生三次大的变化,甚至有人预洲.“那时候,人类已不适宜在地球上居住,一些新的物种将会出现,成为地球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地球,是一个瑰丽多彩的生物世界.这千姿百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大自然经过3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造就的.地球上目前到底有多少种生物?科学家还没有定论,因为,大量的物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目前已被发现的大约有150万种.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地球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异而灭绝了.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过程.然而,今天的地球,正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次和前五次不同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捕乱杀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地球上越  相似文献   

3.
神奇地球     
《科技潮》2006,(1)
亿万年后的地球什么样?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科学家认为,在500万年后、1亿年后和2亿年后,地球环境将发生三次大的变化,甚至有人预测“,那时候,人类已不适宜在地球上居住,一些新的物种将会出现,成为地球的主人”。500万年后:北极圈扩展到巴黎500万年以后,地球进入又一个冰河期。北极圈将扩展到巴黎;地中海已干涸,变成一块巨大的盐层;亚马孙热带雨林不复存在,变成一个大草原;整个北美地区都会变成…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5,(11):56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13,(11):6-7
一谈到物种灭绝,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恐龙的灭绝。恐龙称霸地球约1亿6千万年之久,却在6500万年前神秘消失。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种种猜想,比如小行星撞地球、火山大爆发、地壳造山运动、气候剧变等,目前尚无定论。远古时候发生的事,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发掘证据以证实他们的猜想。但近代一些动物的灭绝,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5)
据联合国环境署资料表明,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不断消失。自1600年以来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易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至2020年,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即每年可能消失1.5~5万个品种。也就是说,每天消失40~140个品种。因此保护生存环境,抢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建立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是使地球生命长存的关键,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京郊榆垡镇密林中的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在这被称为"中国的泽西"(泽西  相似文献   

7.
陈妍 《青年科学》2011,(2):21-22
科学家们称,现在地球上平均1小时就至少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以来最快的。 目前人类对于生态循环和物种灭绝的探索发现,仿佛还处在古人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阶段,视距相当短。另一方面,极寒、地震、沙尘暴等极端灾害和气候频繁出现,令现代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自然界的报复产生了集体恐惧。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的剧增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物种灭绝,且灭绝速度在不断加快。据预测,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球上的动植物种中的25%左右可能在2015年或稍后灭绝。而在造成物种灭绝的各种因素中,传统医药利用犀角、虎骨、豹骨、麝香、熊胆和象皮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地球物种  相似文献   

9.
正从蜜蜂的消失到人类的灭绝,爱因斯坦估计,前后不过四年并非耸人听闻!由于我们人类的贪欲和自私,如今,地球上每隔3分钟就有一个物种在灭绝,每隔1个小时就有一种动物在灭绝,其消失的速度快得史无前例。这些年,我们以发展高度文明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借口,驱逐、虐待、猎杀了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并让一些植物物种难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自然,仅仅是  相似文献   

10.
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伴随人类一起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远不及人类。就鸟类而言,世界上已有近百种鸟类已经灭绝,大约每隔3~4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经过长期研究证实,一个物种并不象云雾中的一个分子那样简单,物种是生物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类群,它是千百万年前与最亲缘的物种分道扬镳后形成独立谱系的顶点。因此,一个物种一旦灭绝是不可再生的。地球上生存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大约有500多万种。迄今为止经过分类研究并且予以定名的约有140万种左右,仅占物种总数的28%,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物种还没有被发现和研究。因此,人类对自然界依然处于认识阶段,而  相似文献   

11.
小天体撞击地球,诱发环境与气候灾变,导致大量生物灭绝的研究,是80年代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与天文学共同关注与探讨的前沿课题,尤其是对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恐龙及其他物种大量灭绝的事件研究,在世界的科学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狂澜。  相似文献   

12.
保护物种的意义地球上自出现生命以来,历经了约35亿年的漫长的进化过程,到现今生存着约500到1,000万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有更多的物种已经自然灭绝,而新的物种又不断分化形成.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种的进化,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受到人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8-8
近日,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2004年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而此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历史上从未有这么多的物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面临生存危机。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14.
物种灭绝:由于森林及其他动植物区遭到破坏,每天有100种动植物濒于灭绝。热带雨林遭到的损失尤为严重。虽然赤道热带雨林只覆盖地表7%,但这里却生栖着地球上50-80%的物种。人类在这里永远失去了大量的遗传物质,它们对于克服疾病、提高谷物质量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焱 《科学世界》2007,(6):12-24
自然界中的物种生生灭灭,维持着一种平衡。但自从出现了人类这个强势物种后,尤其是在近代,这种平衡被迅速打破:物种的丧失速度比原本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原本每天约1个种加快到如今每小时1个种,状况令人忧虑。为了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去保护每一个物种,让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尽情欢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05,(5):8-8
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2.5亿年前,稀薄的空气可能迫使动物从高纬度地区撤离,聚集到低地,对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劲硕 《科技潮》2005,(4):46-47
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全球平均每天有10余种动物、两种植物灭绝……这也许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也有人说,地球正面临第6次生物大灭绝,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还有甚者称,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毋庸讳言,如今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根本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您可曾注意到,很多动物也在不断被人们发现和描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新世纪,能够有新的大型物种被发现是极为罕见的。比如一些人类近些年才认识的新物种,我们的近亲——猿猴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4):F0002-F0002,F0003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地球史上寒武纪以后.曾发生了五次规模极大的物种灭绝,各居于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白恶纪的末期;其中最显著的,是二叠纪末期.即古生代末期的大灭绝,约有50%‘科’消失。众所周知,由小行星撞地球所造成的恐龙灭绝,不过是五大之中最小的.只导致百分之十多的科消失。  相似文献   

19.
“红色名录”,再敲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2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正式公布了《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The2000 IUCN Red Listof Threatened Species)。这是对1996年“红色名录”的再修订。不难发现,名录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更多的野生生物被列入了这个名录,更多的物种走近了灭绝的边缘,它再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当今,保护自然、保护野生生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谁能够说清楚包括野生生物在内的自然资源的现状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IUCN,不遗余力地做着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组织编写和发布一个冗长的名单,即“红色名录”。许多知名的生物学家对地球现存生物种类做了预测,综合他们的资料,估计全球现生生物物种为1300万~1400万个,但是得到科学命名和描述的仅有175万个。显而易见,有种类繁多的物种还不被人所知,而人类的认知速度又远远慢于物种的灭绝速度。我们不否认物种的衰退有其自身的因素,但当今的物种灭绝已不仅仅是自然消亡的问题。因为在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达尔文的物种选择说,我们都学过。其实,在生物学界,"红皇后假说"也是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解释遗传结构进化的学说。"红皇后假说"描述了物种之间持续的演化竞争。它由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提出,用以解释他所总结的物种恒定灭绝风险定律,即一个分类群的灭绝可能性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没有关系。但它与迄今已发现的许多化石记录不符,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