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选取不合理等问题。优化课程设置,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明确培养目标,需要调整专业课程结构,科学选取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2.
将高职应用语文课程置于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视域中进行分析,厘清适合“类型教育”的高职应用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与载体、教学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探讨高职应用语文三维课程目标的重定位,通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优化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教材教法“三教并举”等课程改革方向。提出高职应用语文课程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通用能力、服务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和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课程思政为魂、通识素养为本、专业技能为体”重构课程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逆向设计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课程问题是高职的核心问题,决定着高职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通过对高职教育课程问题的探讨,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以期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设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体化构建思路。《环境监测》中高职衔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体化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培养环境监测岗位中、高级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帆  康洁 《科技信息》2007,(23):159-160
在高职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管理学教材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课程目标定位不全面、课程内容陈旧过时、课程设计缺乏受众分析、课程实施趋于传统化。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难点。我国目前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该文依托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知识体系脱节、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能力提升不明显等,并通过对原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所进行的拆解与整合,形成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新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中职学生对高级技能的需求,又避免了重复学习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姚红燕  苏艳青 《科技信息》2009,(28):I0036-I0036,I0038
课程体系的研究是中外教育界长久不衰的热点之一,优化课程体系一直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课程目标过于笼统,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缺乏衔接性,课程评价过于定量化。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出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以体育教学为主,使课内外相结合;精选体育课程内容,建立健全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淡化甄别、选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淮安9所普通高职院校现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为:现行的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整个定位比较准确、具有多层次多领域来实现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丰富的课程内容,运动项目较多、教学评价综合化,较好地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教育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工作分析,对《车间管理》课程的编制做分析,分别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几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改革建议,对非管理专业开设管理课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指文本层面课程的获得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等环节。以设计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目标为例,以高职通识课程设计的重心为切入点,深入阐述高职旅游专业通识课程目标设计的价值取向、设计依据及课程目标的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