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火电厂SCR脱硝催化剂在线活化试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SCR催化剂在线活化试验装置及其工艺流程,并对该装置的设计方法、活性测试方法及其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装置同时具有催化剂活性测试和失活催化剂活化功能,是其他现有催化剂检测装置和活化装置功能的组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烟气脱硝催化剂活化工艺,同时也为实际工程催化剂的活性检测、活化液的配制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验室构建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检测脱硝催化剂活性的基础上,开展了XRF、BET、SEM、离子色谱、红外分析仪等化学分析表征手段对我省首套300MW烟气机组运行9000h、及24000h的V205-WO3/TiO2脱硝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分析表征结果显示与新催化剂相比脱硝催化剂在340℃左右的烟气条件下高温运行造成的催化剂有效组份流失、高温烧结、催化剂表面K2O、CaO、SO2-4富集、比表面积减少以及由此造成的活性位减少、机械强度降低等原因是导致SCR脱硝催化剂活性下降及失活的主要原因,该失活原因的探究对我省后续烟气SCR脱硝工程的运行优化、催化剂的维护与再生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 W/γ-Al_2O_3型煤焦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利用TG-DTA确定失活催化剂再生条件,利用XRD,BET,XRF,XPS等手段对新鲜、失活及再生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在高压反应釜上评价新鲜及再生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再生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别降低8.36%,10.53%,4.58%;失活催化剂再生后,C,N及S的脱除率在94%以上,但仍有少量杂质元素存在,催化剂物相基本得到恢复,活性金属分散均匀,团聚不严重,表面活性金属主要以Ni-W-S活性相存在;再生催化剂加氢脱硫(HDS)、脱氮(HDN)效果略低于新鲜催化剂,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及产物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土豆汁、活化液、土豆汁加活化液对丹宝利和梅山两种国产干酵母分别进行了活化,并测定其发酵力。结果表明,对于丹宝利活化最佳工艺为利用活化液活化45min,对于梅山活化最佳工艺为利用5%土豆汁和活化液共同活化15~30min,两种干酵母发酵力分别提高90ml和121ml,这为国产干酵母替代进口干酵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流化床上Ni/SiO2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了Ni负载量,反应温度、预还原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基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初活性,但是在线反应6h后催化剂很快失活.TG、XRD和TEM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下镍晶粒的聚集长大是催化剂活性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SO_2影响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进行研究。利用中试装置对新鲜和在运的18×18孔SCR脱硝催化剂进行工艺性能评价;同时对催化剂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发现:SO_2对新催化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老化过程前期,不断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SO3增加了酸性位数量,提高了脱硝效率;老化过程后期,吸附的SO_3含量达到"饱和"状态以及SCR反应所需的V~(5+)减少,SO_2的负作用开始凸显。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催化剂表面不断累积硫酸盐物种,催化剂的部分活性位被遮蔽,比表面积和孔容不断减小,脱硝效率开始下降,下降的速度与硫酸盐的累积速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SO2影响燃煤电厂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进行研究。利用中试装置对新鲜和在运的18×18孔SCR脱硝催化剂进行工艺性能评价,同时对催化剂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发现:SO2对新催化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老化过程前期,不断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SO3增加了酸性位数量,提高了脱硝效率;老化过程后期,吸附的SO3含量达到“饱和”状态以及SCR反应所需的V5+的减少,SO2的负作用开始凸显。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催化剂表面不断累积硫酸盐物种,催化剂的部分活性位被遮蔽,比表面积和孔容不断减小,脱硝效率开始下降,下降的速度与硫酸盐的累积速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O2和SO2对稀土氧硫化物上羰基硫水解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O2和SO2对氧硫化镧和氧硫化钕催化剂上COS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O2)<2.0%时,稀土氧硫化物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氧性能,而且温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刑的抗氧能力.一定量的SO2会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但这种失活是可逆的,可能是由于SO2和COS在催化刑表面的竞争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比较了CuO/ZrO2,CuO/MnO2,CuO/CoO和CuO/CeO24种催化剂体系对重整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活性,采用TPR,XRD和SEM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及不同Cu,Ce含量对CuO/CeO2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CuO/ZrO2催化剂之外,其它催化剂中CuO与CoO、CeO2或者Mn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CuO/ZrO2催化剂显示较差的催化活性,而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其中CuO(x=10%)/CeO2催化剂在140℃和160℃下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选择性,V=9%水蒸气的加入降低了CuO/CeO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SEM测试发现新鲜和失活后的CuO(x=10%)/CeO2表面形貌变化较大,这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V2O5/TiO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及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SCR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采用K,Na,Zn的氯盐和P的铵盐作为V2O5/TiO2催化剂中毒的前驱体,研究了4种物质对氨法SCR脱硝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水洗、酸洗和氯化铵洗涤3种再生方式,对钾盐中毒的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再生性能研究.最后对于新型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钾盐对于V2O5/TiO2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最强;酸洗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钾盐中毒的催化剂经酸洗再生后,脱硝活性在一定条件下高于新鲜催化剂;通过添加助剂磷钨酸,V2O5/TiO2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得以拓宽,且抗钾盐中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FeCl3.6H2O,AlCl3.6H2O,SnCl4.5H2O,CuCl2.2H2O,NaHSO4.H2O五种无机盐,以活性炭负载,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环己烯,通过改变实验中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寻找出催化性能好、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目标产物产率高并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NaHSO4.H2O/C作为该优化实验的最佳催化剂,最佳用量3.0 g,环己烯产率达到85.2。  相似文献   

12.
新型烟气脱硫脱氮吸附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煤为主原料研制出能同时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的吸附催化剂--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研究了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性能的因素,确定了褐煤基吸附催化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及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干馏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性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转鼓强度为94%~96%,碘吸附率为38%~54%,脱硫率为88%~96%,脱氮率为70%~94%.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将混合催化剂KNO31%、Fe(NO3)347%、Cu(NO3)252%负载在经HF脱灰处理的商品活性炭(5F)上,并采用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5F-AC-cat),商品活性炭和5F样同条件活化作为对比,所得活性炭分别记作M-AC和5F-AC.测定了M-AC、5F-AC及5F-AC-cat的碘值、亚甲蓝值和孔径分布;借助XRD、SEM和EDX等手段分析了5F-AC-cat上催化剂的形态、形貌和分布情况,探讨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活化条件下,M-AC、5F-AC及5F-AC-cat的烧失率相近,碘值相近;5F-AC-cat的亚甲蓝值分别高于5F-AC和M-AC的亚甲蓝值20,mg/g、31,mg/g;孔径分布结果显示负载混合催化剂后活性炭3.5~4.0,nm的孔明显增加;证实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中孔能力.结合SEM和EDX结果发现,有催化气化造孔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Cu和Fe,而且Cu的比例高达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Cu、Fe催化剂只要和煤中其他无机矿物质结合就会失去催化造孔性能;K主要是以和灰分相结合的状态存在.含Cu、Fe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为氧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KOH改性-低温等离子体(NTP)活化制备褐煤活性半焦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氧化NO的研究.考察了KOH改性浓度,低温等离子体活化电压和活化时间对NO脱除效率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该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低的灰分以及较好的碘吸附值,催化剂经NTP活化之后表面的碱性官能团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及活性窗口扩宽.经5%KOH改性,在氮气等离子体源、7.5 k V改性电压和1h的改性时间条件下制得的褐煤半焦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25℃,NO的脱除效率可达47%.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搅拌球磨机将普通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正磷酸盐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探讨了活化时间、磷酸盐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用量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活化时间1.5 h,磷酸盐用量12%,pH5.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尿素用量3%,并对机械活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使合成的磷酸酯淀粉的DS和RE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酒糟渣为原料,采用浓酸炭化法,KOH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炭质量比以及酒糟渣/KOH质量比对活性炭的影响。采用SEM、BET、FT-IR、XRD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3h、碱炭质量比为3:1、酒糟渣/KOH质量比为4:1时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最优。该酒糟渣活性炭吸附孔容为0.88248cm3/g,DFT比表面积为3654.9m3/g,碘吸附值为2216.3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89.40mL/g。  相似文献   

17.
Cu-Zn催化剂的CO水汽变换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烧结对Cu-Zn和Fe-Cr催化剂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表征手段,探讨了用Cu-Zn系催化剂替代Fe-Cr系催化剂作为高变催化剂的可行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初期活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不仅在低变温度,而且在高变温度下也优于Fe-Cr系催化剂;从催化剂的烧结特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虽然在450℃的高温烧结条件下于初期阶段烧结明显,但500h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活性仍优于Fe-Cr系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与CO化学吸附量测试结果相吻合.据此提出了不使用Fe-Cr系催化剂,在高、低温变换过程均使用Cu-Zn系催化剂的CO变换工艺,可将入口体积分数10%的CO去除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糠醛气相加氢制 2 -甲基呋喃的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该催化剂的最佳合金组成 ,探讨活化温度、碱液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催化剂经反应评价糠醛转化率达 1 0 0 % ,2 -甲基呋喃选择性达 94.65% .并通过 SEM对该催化剂的形态、结构与催化剂的活性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反应.考察了磷钨酸的负载量、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且对其他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磷钨酸是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优良催化剂;在优化条件下,三酯产率达86.4%,纯度99.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的轻汽油醚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杂多酸负载于活性炭制成催化剂,并应用于FCC轻汽油醚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5℃、液时空速1.0h-1、醇与烯物质的量比为1.0的工艺条件下,以负载质量分数20%的Na8GeW11O39.xH2O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对FCC轻汽油醚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醚化活性,产物中醚的体积分数可达11.76%,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