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诞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在描写商业发展盛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却存在明显差异:如中国商人的儒商文人之气与阿拉伯商人的市民习气;中国商人的重义与阿拉伯商人的重利;中国商人的谨慎稳重与阿拉伯商人的大胆冒险;中国商人致富后谋求政治势力,偏好于由富到贵的转型,而阿拉伯商则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等.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近代广州善堂发展迅速,兴起了大量由地方士绅及商人群体创办并长期经营的慈善组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广州九善堂,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崇正善堂为广州九善堂之一,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善堂.文章通过对该善堂的救济思想、筹建过程、组织架构、经费收支、慈善活动等的考察,探讨近代广州善堂与地方政局及粤商群体的联系,进而回应近代善堂的地方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凌 《世界博览》2010,(12):77-77
社会周期律是所有文明演进的普遍规律:劳工时代之后是军人时代,然后是文人时代、之后是商人时代。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前的<楚辞>研究中,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怨君"思想.这是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上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萌动.  相似文献   

5.
俞玮娅 《科技资讯》2013,(3):209-210
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上海休闲生活集大成的阶段,其丰富性非近代上海其他时段可比。1927年至1937年的上海被人们称为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的"杂文和漫画的时代",漫画创作出现空前的繁荣。以《时代漫画》为代表的漫画专门刊物进入到大众的文化视野,同时孕育了多种漫画形式和漫画创作人才。除此之外,居住在上海的外国漫画家也用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这一时期的市井生活。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商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不光表现在商人的经商活动中,也表现在商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中,本文主要就商人所从事的慈善公益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做一论述,使人们从这些论述中对商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的一系列士子与倡优的爱情戏,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深刻体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内涵。通过分析元代士妓爱情戏,来阐述文人形象、倡妓形象和商人形象所蕴含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代在华外国“法律人“包括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领事法官和“洋顾问“、“洋幕宾“.他们在华期间译书著书、创办教学机构和文化机构、向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进谏“、参与变法修律、领事审判等活动,传播西方法律文化,推动了在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和法制转型.  相似文献   

9.
晋商在山西有地域帮派之分。就晋商发展历程而言,明代称雄全国的主要是晋南、晋东南商人。晋中商人是在隆庆五年"封贡通市"后,才大量闯关东、走口外的。他们拓展了长城以北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晋商的经营范围,逐渐超越了晋南、晋东南商人。进入清代后,晋中商人创办了票号业,施行了股份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更辉煌的晋商业绩。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犹太人的三个社区犹太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中期中以两个现代国家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数百年了。进入近代以来,在上海出现了塞法迪-巴格达犹太难民社区、俄国难民社区和欧洲难民社区这三个犹太人社区。第一批抵达上海的犹太人是英帝国统治区域的犹太人,他们最初来自巴格达,鸦片战争后追随着包括鸦片商人在内的英国商人的脚步来到上海,主要目的是经商,其中包括著名的沙逊家族、嘉道理家族、哈同家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通内外信息,论战和舆论监督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文人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很难做到论政而不参政,为清末民初的政治乱象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层逐步扩大,中国社会也缓慢地从传统向近代转型。作为走向转型前方的商人,他们一只脚轻轻地触到了近代的门槛,另一只脚还被牢牢地束缚在传统的旧屋里。他们的价值观也极具二重性和矛盾性,他们一方面固守天理,另一方面也放纵欲望;他们既积极进取又归于隐退,既自信又自卑,集俭约、忠诚与奢侈、叛逆于一体。商人价值观的二重性,是处在转型时期的商人内心矛盾的表现。以徽商为视角,研究商人的二重价值观,对于更全面的了解明清时期的商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79年,国内第一盏灯在上海问世,开始了中国有电的历史。1882年,上海电气公司创办,成为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的起源。100多年来,历史几经变迁,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公司也在同步成长。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刊物之一。这份由陈独秀创办、主编、并经常撰稿的杂志在十多年创办生涯中,其编辑部总是随陈独秀生活地点的变迁而转移,从南到北,从北往南、时而上海,时而北京、广州,使《新青年》的创办与陈独秀无论从“形”还是到“神”都合为一体,构成了近代文化史上极其感人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清代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以河南开封为中心,写谭绍闻及其一家,以及多家,进而述及其所处"门第人家"圈子和与这个圈子相互渗透或作为外围的、当时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者群体、市井社会。小说呈现了赌博现象和三教九流各类市井人物,堪称清代乾隆时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是清中叶描写市井社会最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申报》是近代上海的一张极具典型性的中文商业报刊,它从创办、繁荣到最终停刊,从外资独家经营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所有的历史过程,代表着多数近代上海中文商业报刊所经历的兴衰,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直至衰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无锡荣氏家族从一个江南乡村贾而兼儒的普通家族转变为近代中国的实业巨族,与该族富有特色的家族教育及其成功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明清时期,该族就形成了读书经商的价值取向、贾而兼儒的家族风气、为用而学的教育理念。近代以来,荣氏家族积极创办新式"荣氏公益小学校",并逐渐增加梯级层次,形成网络体系,荣氏还创办发展图书馆等文化事业,为家族、社会及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荣氏家族以荣德生为代表所具有的"教重于赡"、"实学实用"、"国学根底"等教育理念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19.
结社思想是存在于中国近代维新时期且与当时兴起的民权思想、民智思想同等重要的又一维新政治思想,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结社思想主要体现为戊戌维新思想家对"群"概念的引进和转化,以及"群"的功能的发挥。1896年于上海创办的《时务报》较早地介绍了"群"的思想、"学会"思想以及"会党"思想,是较为丰富地阐释结社政治观的重要民间政论报刊。这些旨在振衰起弱、挽救民族危机的思想客观上为推动近代政治发展进程增添了一抹亮色,其历史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其中创办报纸是其主要的组成之一。回族报刊本着开启民智、发展教育、改革宗教、振兴民族、凝聚人心、化除畛域的宗旨,在回族社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场运动被当时著名汉族学者顾颉刚先生称为"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也被今天的学者誉为是"近代中国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第四次文化高潮"。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正是这场深入回族民间的伊斯兰维新思潮运动,推动了近代回族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