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淑汝 《科技资讯》2014,(8):177-177
教师职业道德展现了一个教师的精神风貌,既关系着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以及教育质量的优劣,因而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朱玲  张钊 《科技信息》2012,(28):66-6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科教文卫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2008年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印发有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由此看出,国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直接培养和输送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更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决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容,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创造精神和强烈的竞争能力,它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师德滑坡"问题特别是大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明确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由于其复杂脑力劳动的特殊性,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价值意识、科研精神、防止学术腐败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文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高校教师的独立思考与职业道德的关系,提出并论述了独立思考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靳燕 《科技信息》2006,(12):142-143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社会作用更加重要.相应地,社会和人民对高校教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师的素质中,职业道德,即师德是一条重要内容.高校师德建设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创设一个有效的载体,才能激发起教师的师德情感,形成师德意志,使师德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以及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重要性,其次给出了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最后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不仅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分析高校教师师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尚科学、廉洁从教、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9.
黄强  张慧 《科技信息》2010,(22):I0180-I0181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真正内涵。当前,高校教师中存在献身精神不足、责任意识不强、学术腐败严重、师表风范欠缺等方面的职业道德问题。本文分别从教师自身、高校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徐爱香 《科技资讯》2009,(31):193-19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从事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本文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作用及意义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在国内高校传播,西安市各大高校也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推广程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缺乏普遍性、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不够专业化等问题。对此,应从建立理念、建立体系和加强师资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增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协会制定的图书馆职业规范有助于图书馆员的管理,但对于图书馆员酌伦理养成仍有欠缺。阳明心学提倡的“致良知”,对于图书馆员伦理养成有启示意义。图书馆员应本着自己的职业“良知”。在职业实践中发用自己的“良知”,从而全面养成自己的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在精神成人上陷入了困境,如何使大学生精神成人,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中之重。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为目标,对大学生精神成人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高校必须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大学。它不仅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创新教育课程,而且在校园文化中也很好地做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它的德育创新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寓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另一类是寓于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在校园文化中创新教育主要体现为旗帜鲜明的"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努力构建人格魅力。剖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作用、意义和构建要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学感染力、说服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实践、就业状况四个方面,对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呈多元化,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个性特色,课程设置合理性有待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学生专业认知度不强、就业观念不清晰;师资力量在职称、学历结构基本符合专业建设师资要求,但师资来源专业性不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课程设置要具超前性,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知识、能力结构;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结合本校特色专业,打造专业优势品牌,定期加强本科、专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培养大批的小学实用型人才,有关院校应加大招收优质生源的工作力度,牢固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尽快建立专家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对学生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小教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推广微格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以人文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高尚人格和做人的本领。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其理想目标就是培育具有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世纪新人,培养信息时代的智慧人。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幸福也称教育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必须提高教师的幸福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是指教师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本文就教师职业的幸福能力以及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充实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权力环境是指权力所处的社会关系。教师权力环境就是教师卖施权力时所处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类别的学生和教师构成不同的教师权力环境。成教业余类教师在把握成教业余类学生因素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好教师制度性物质资源,发展个体性物质资源,端正行使教师权力的思想动机,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