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钱永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903-5907,5917
GIS是应急管理软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并渗透到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分析了传统GIS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RIA(富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主流RIA技术Flex。提出了基于RIA技术构建应急GIS系统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Flex的应急GIS原型系统。系统运行结果证明,基于RIA技术的应急GIS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的前端处理能力、高度的互操作性,提高了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性能、改善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Visual Basic环境下用MapX控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并在此平台上实现计算网格自动划分,用ADI法进行三维潮流计算,并用干湿法处理动边界,最终将计算结果以调和常数形式存储成图层文件用以预报潮流场,同时将稳定瞬时的数据存储成文件作为直接计算的初始条件,并用当天高潮时校正需预报各时刻的流场供溢油应急系统调用.在珠江口溢油应急计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潮流快速预报系统满足溢油应急的需要,结果合理可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基础数据库的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根据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技术,开发了可视化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煤矿现有的网络环境,以Visual C++6.0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救援队伍业务管理、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管理、矿井应急救援管理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煤矿事故的高效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如何综合利用唐山市新布设的多个雨量监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出发,对建立唐山市面雨量监测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结合唐山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面雨量综合应用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基于GIS的唐山市面雨量监测及综合应用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和功能出发,探讨了GIS在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特点和建立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和系统设计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将信息量模型与 GIS系统结合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 GIS强大的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管理功能 ,实现对地质环境数据的分层次管理。在此基础上 ,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发了基于 GIS的空间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模块。最后 ,以长江三峡库区为典型实例 ,讨论了 GIS与信息量法模型结合及其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公路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在公路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中的优势。从社会大系统出发,对基于GIS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开发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出基于GIS的公路MIS系统的建立,关键是以网络技术和GIS技术为平台的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基于GIS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并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了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PDA嵌入式GIS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嵌入式GIS出发,介绍了嵌入式GIS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并对一些重要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做了一个详尽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利用ArcPad的开发工具Application Builder定制并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嵌入式GIS系统。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进程,阐述了基于.NET技术和GIS平台来开发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以及实现的大致过程,将水资源信息的主要要素展现出来,为相关部门的分析以及决策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为相关部门的规划重点提供更直观简洁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语言实现应用与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0.
将GIS技术和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宁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发挥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分析功能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描述和分析功能,建立GISANN模型.旨在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可视化管理,为宁德国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增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