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鱼龙吃什么     
《大自然探索》2006,(2):5-5
软骨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史前动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以为软骨鱼龙只吃鱼。软骨鱼龙具有像蛇一样的长颈、紧凑的身体和海龟那样的鳍状肢, 其长颈被认为是适应捕食鱼类及其他快速移动的水生动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古生物学家最近说,一种生活在大约99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拥有奇异盾状头部的史前鳄鱼化石在摩洛哥被发现。盾头鳄头部环绕着血管,覆盖着像壳皱恐龙(包括三角龙琊样的鞘。盾头鳄身长9~11米,住在河中,与现代鳄鱼相比其颚部较弱,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2008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一具迅龙化石,这头被命名为“塔罗斯”的身长两米的鸟脚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7600万年前)闷热潮湿的北美洲,当时北美洲是被浅海分开的两块大陆。随后进行的CT扫描发现,塔罗斯的第二根脚趾受了伤,而且很可能是被另一种动物咬伤的。根据新的发现及以往的证据。古生物学家现在相信,像塔罗斯这样的鸟脚龙会用自己的镰刀状巨爪搞定小型猎物,并撕裂较大的猎物。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8,(6):72-77
南极冰脊龙(Crylolphosaurus) 这种习惯在冰天雪地生活的恐龙身长仅6米左右,大约生活在距今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它是在南极地区最早被发掘出的食肉恐龙,样子长得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5.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12-13
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可能形成地球生命起源,地球上最先进的房子——“太空屋”,欧洲天文学家发现超级地球,靠吸食过活的长颈龙,臭氧层破洞正在迅速修补中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最近,科学家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南部发现了一串恐龙足迹化石,是一头恐龙在泥泞地上行走时留下的,它们暗示这头恐龙长着内八字脚,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现场发现了多种恐龙足迹化石,分布范围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包括8吨重的阿托卡高棘龙(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和蜥脚龙(一种长颈食素恐龙)等。当地近期连遭暴雨,冲...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12):7-7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一种长着犬牙的新翼龙,并将它命名为“三牙龙”。科学家这次发现的是 一只三牙龙的化石——这种翼龙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和恐龙一起寿终正寝了。三牙龙的犬牙状门牙 很大,后面则是三颗小牙,再往后又是较大的牙齿,紧接着又是几颗较小的牙齿。三牙龙是食鱼动物, 它的嘴巴(鸟喙)前端长着一个鸟冠,它的翼展达5米,这使它成为当时体形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翼龙实际上是长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大蜥蜴,它们生活在大约2.2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其大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2,(4):2-F0002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泓前的研究认为,2010年在中国东北发现的小盗龙是一种长着宽大的泪滴状尾巴的动物。但根据对这具生活在大约1.25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实它是浑身长满羽毛的恐龙.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1,(8):4-4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好的奇虾化石。在大约54亿1年前~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所有主要动物种群突然出现,复杂生态系统建立,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来自这一时期的化石显示,作为海洋掠食者的奇虾身长为0.6--2米,口部周围有一圈盘状物。  相似文献   

10.
<正>在越南首都河内东北150千米外的森林里,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世界上第二长的竹节虫。它的长度是23厘米,腿脚展开后的身长是54厘米,仅次于在婆罗洲发现的"世界最长竹节虫"(其腿脚展开后的身长超过56厘米)。科学家捕捉竹节虫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根棍子敲打树木,直到竹节虫掉落地面。竹节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擅长模仿树枝或树叶,甚至能模拟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动作。竹节虫的交配期很长,一些竹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在世界上恐龙残骸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辽宁省义县地层的陆家屯岩床,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年代在大约1.2亿年前的一窝共25头鹦鹉嘴龙化石。这些化石的位置和性质显示,这些恐龙是一起死的,死因可能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山体滑坡。鹦鹉嘴龙是一种外形像瞪羚的素食恐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多的恐龙之一。这暗示这一窝恐龙实际上是一个"托儿所",一头成年恐龙在这里照看小恐龙。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加拿大矿工在艾伯特省发现了一具体长260厘米、保存非常完整的远古爬行类动物化石。古生物学家直到最近才证实,这是一种此前从未发现过的蛇颈龙。蛇颈龙是和恐龙同时代的一种爬行类,生活在大约2.05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海洋中。科学家迄今对蛇颈龙的了解仍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3.
日本和蒙古国的一个联合调查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蒙古国的戈壁区发现了几乎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龙——特暴龙的幼体化石。完整的恐龙幼体化石对研究恐龙生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小特暴龙身长约2m,年龄大约5岁,而成年特暴龙的身长可达约12m。特暴龙是已知亚洲体型最庞大的食肉恐龙,主要生活存中亚地区,寿命一般为20多岁,  相似文献   

14.
送朱迪回家     
那年1月11日下午,一条脐带未脱落的雌性幼鲸被浪涛推上洛杉矶郊外的海滩。营救人员估计母鲸把它生下之后海上突起风浪,使它与母亲失散,漂流沦落到此地,被人发现时它已是奄奄一息。它身长大约4m,质量726kg,营救人员将它抬上卡车运往海洋世界救治。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5):7-7
科学家最近宣布,一种新发现的食素恐龙——“霹雳臀龙”很可能脾气暴躁,惯于甩动自己非常强力的臀部来杀死掠食者。霹雳臀龙是蜥脚类恐龙的一种,它身长14米,臀骨上长着一面庞大的扁平骨,这些骨骼上当初很可能长着强健的肌肉。除了能踢死敌人外,霹雳臀龙强壮的腿还有助于这种沉重的大恐龙爬山。科学家推测,霹雳臀龙攻击掠食者的方式与今天的小鸡相似。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乌摩那龙吗?多半不知道吧,因为它是古生物学家在2006年7月才宣布发现的一种远古海洋爬行动物,是一种在大约1.15亿年前游弋于澳大利亚内陆海(当时海洋还覆盖着澳大利亚内陆)的浅海海域中的“海怪”。乌摩那龙的主要特点是体型虽然相对较小,头部却长着三个冠状突起。不过,无论乌摩那龙的外形有多么怪异,它仍然属于一大类古代海洋食肉动物——蛇颈龙。形象地说,蛇颈龙的基本解剖结构就是“龟壳蛇身”。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科学家在30多具完整或不完整的远古海洋爬行动物骨架化石中辨认出了乌摩那龙,而此前无人知道远古时期还存在这样一种“水怪”。之所以给这种“水怪”起名“乌摩那”,是因为它的出土地点就位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所说的“乌摩那“地区。科学家发现乌摩那龙的胃中装满小鱼,可见它是要吃鱼的,是名副其实的食肉动物。发现一种远古“海怪”  相似文献   

17.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18.
正胆小的人见到六条腿的昆虫时常常会发出惊声尖叫,但有些模样奇特的昆虫在让人厌恶害怕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造化。这些昆虫奇特的身体形态令人费解,连科学家也不知道为什么。长颈象鼻虫这种昆虫被叫作"长颈象鼻虫"的原因显而易见。只要看看这小家伙伸出来的比身子还要长的脖子,就知道它是名副其实的长颈昆虫。雄性长颈象鼻虫的脖子比雌性更长,长脖子是它  相似文献   

19.
<正>棘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恐龙,长着鳄鱼一样的口鼻部和厚重的爪子。最近,科学家根据发现于摩洛哥的一具不完整的棘龙化石,发现它的足骨扁平,爪子很宽,这显然不适合奔跑捕猎。再根据以往对棘龙化石特征的分析,科学家现在倾向于认定棘龙能够在水中游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棘龙就是已知第一种会游泳的恐龙。棘龙惯于在白垩纪的湖泊、河流边捕猎,它们的胃内物包括鱼和小恐龙的残骸。来自棘龙牙齿的地质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这幅艺术效果冈描绘了一种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巨型素食性恐龙(图中左一及左二)。最近,科学家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发掘出了这种身高相当于四层楼房的庞然大物的骨架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鱼、鳄鱼形爬行动物、翼龙、镰刀龙(一种爪子像镰刀一样锋利的肉食性恐龙)及大量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