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 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χ^2=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2χ=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 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根据小儿静脉解剖的特点,结合儿科工作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失败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如下措施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小儿的作用。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平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小儿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比2组小儿疼痛程度疼痛相关指标、穿刺后心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观察组Wong-Bak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哭泣时间、穿刺后心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合度91.94%优于对照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小儿疼痛耐受程度,并能够改善配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