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在其所著的《理想国》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宗教、道 德等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他在第八卷关于《理想国》的四种制度的对话中,反映出的主张绝对 民主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但其中一些积极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小玲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9,(9):92-92,69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柏拉图在书中驳斥了正义就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和不正义比正义有益四种“正义观”,其中还系统的阐述了他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城邦等级秩序和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这样才能建立起哲学家当王,国家公民各守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此外,正义国家还需要教育制度和公共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那个灿烂的年代中,柏拉图同样是一个轴心人物。柏拉图的文论涉及广泛,主要有政治、伦理教育、哲学三个方面,而美学问题则是穿插其中零星的附带在大部分对话中,专论只有《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伊安篇》和《理想国》为底本。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5.
为了挽救目渐衰败的正义观念和城邦,柏拉图在形而上构建出了他的鸟托邦式的“理想国”。理想国中的正义是以正义理念为蓝本的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其核心是等级统治下的和谐有序。在这种正义观指导下建立的城邦能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但其中的阶级特权与哲学王的统治为施行极权主义政治统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巨著《理想国》中阐发了自己关于建立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美满社会的哲学理念,其中"正义"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始终。柏拉图探讨了城邦的正义和公民个人灵魂的正义这两方面内容,得出观点:当两者都实现了正义与和谐,一个完美理想的国家便得以建立了。虽然《理想国》倡导的"和谐"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精髓对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贯穿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概念是正义,孔子在《伦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仁。二者在概念层面上既蕴含着个人意义也蕴含着国家意义。正义与仁在观念上和制度构想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试图对《理想国》中的正义和《伦语》中的仁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帮助理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第五卷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妇女儿童观,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柏拉图反对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最优结合和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儿童要有专门人员抚养,过集体生活。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妇女儿童观的时代进步性,也包含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与新中国革命样板戏中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有着许多相似处,后者在文艺史中的失败,虽然间接却十分充分地说明柏拉图对诗中英雄形象的尽善尽美要求行不通。柏拉图对"理想国"中的公民缺乏信心,担心公民会受不好的文艺、教育影响,因此他强调诗人的教化职责,要求诗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3.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洞穴比喻”,象征性地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论的丰富内涵。“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深化和总结,它代表了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渠本翘出身于山西祁县富商渠家大族,他读完读通了《四书》《五经》,成功走过了秀才-举人-进士的科举路子。他作过官,曾任朝廷内阁中书、驻日本横滨领事、典礼院直学士,但他作官不像“官”,他把他二十多年的社会活动、他的知识、他家的巨额资本,都用在了发展近代中国所急需的现代教育和现代工业上。渠本翘是富商中少有的把资金和知识用到开启中国现代工业、现代教育的值得研究、值得纪念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谎言在《理想国》中似乎是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对谎言的抵制和使用在表面上似乎是有所矛盾的,因此苏格拉底对于谎言进行区分,并且是有"技巧"地进行运用,使得谎言的抵制和使用在《理想国》内和谐,也通过谎言的使用使城邦的公民个人利益与城邦的整体利益一致,建立共产制度,护卫城邦。  相似文献   

17.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这已经点明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可是过去理论界却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来这是不幸的。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对“理想国”及其与此相关的范畴,诸如“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等等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一、“理想国”从分工中得以规定要探索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篇》中“理想国”和“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道德     
刘怡 《世界博览》2010,(19):82-82
华夏出版社近来出了阿兰·布鲁姆所作柏拉图《王制篇》(旧译《理想国》)疏解的中译本。对多数人而言,安坐着接受先哲智慧的只言片语,比如《跟孔子学管理》、《跟庄子学做人》、研究《修昔底德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远比浪费时间在一本神神鬼鬼的疏解集上更加明智。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汉语成语词典》——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实用成语词典》——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才力和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现代汉语词典》——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讲到:为了防止“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对青年的影响,就应该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中,象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春风,来接受他们的好影响,使青年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