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水闸墙体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防渗、防漏要求高。为避免混凝土开裂。提高墙体抗渗能力,通过实验室模拟温升过程、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施工中温度监控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混凝土墙体的质量。通过56d的闲水加压试验,墙体未出现渗水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项目出现的高温洞段喷射混凝土问题,对不同温度下的岩板进行喷射混凝土,在固定温度下持续养护28 d龄期,通过钻心拉拔实验测得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接触面的粘结强度。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喷射混凝土养护环境,得出应力分布图,进一步证明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随温度升高,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接触面黏结强度降低。为项目工程提供数据和实验支撑,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喷射混凝土回弹率过高的问题,根据碰撞能量守恒原理,对喷射混凝土回弹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某隧道工程进行了具体的湿喷试验,针对湿喷角度、湿喷距离和速凝剂掺入质量分数三个影响因素对湿喷混凝土回弹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保持喷射角大于70°,以获得良好的密实性和较低的回弹率;若喷射距离小,刚刚喷射的混凝土易被冲掉,喷射距离过大,混凝土又易脱落,喷射距离1 m左右时为最佳;速凝剂掺入质量分数过少时,混凝土凝结速度慢,易被冲掉,掺入质量分数过大,喷射面上的混凝土迅速凝结硬核,回弹率增加,掺入质量分数最佳为5%左右.  相似文献   

4.
随着深部矿井和深长隧道的建设需要,混凝土结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高地温环境。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和力学特征规律与常温养护存在较大差异。概述了深部矿井和深长隧洞结构面临的高地温环境,分析了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对高温养护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化机制和改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高地温环境对衬砌结构黏结性能、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支护体系优化方法。认为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反应机制不明确、温-湿条件耦合影响的非线性、工程研究领域和性能指标的单一性是高温养护混凝土性能演化表征及优化改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建立温-湿度耦合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拓展高温养护混凝土应用领域和强度等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高地温环境深地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湿喷混凝土回弹率较高的问题,从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回弹机理角度出发研究降低湿喷混凝土回弹率的措施。通过石子贯入砂浆层试验模拟湿喷混凝土中粗骨料贯入混凝土的过程,研究石子贯入砂浆深度与石子的初速度、质量的关系,并在现场进行湿喷试验验证降低回弹率的效果。由石子贯入试验得到砂浆层的回弹阻尼平均值和初始喷砂浆层的厚度。研究发现,石子贯入砂浆深度与石子的初速度、质量均呈正相关,在岩面初喷适当厚度砂浆层再喷射混凝土的措施可以降低回弹率。因此提出,当石子较小时,可适当增加风压机风压,以得到较快喷射速度;当石子较大时,可适当降低风压机风压,以得到较慢喷射速度的措施来降低回弹率。研究结果表明,从回弹机理角度出发,先喷射砂浆再喷射混凝土的方法或调整喷射速度的措施能降低湿喷混凝土回弹率。  相似文献   

6.
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长达15.66 km,其中有3.345 km处于高地温环境中,高温会对喷射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的研究喷射混凝土在高温下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采用CT技术对混凝土试件断面自上而下进行扫描,获得了混凝土断层扫描影像;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处理,以获得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其内部孔隙变化特点和孔隙在混凝土内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孔隙率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也随着增大,并且混凝土内的孔隙绝大多数是沿着骨料周边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湿环境中作业者作业过程中机体容易产生疲劳。当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低谷时将表现出反映时间延长,反映速度下降,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模拟高温高湿环境的微气候环境,观察被测者在不同环境工况和不同工作强度下的简单反映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得到人体简单反映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以期为高温高湿极端环境中作业者生理、心理健康和劳动安全等相关研究及法律法规的制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强混凝土受火后抗渗透性能衰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进行评价,研究了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变化.采用氯离子渗透系数、湿迁移渗透系数与空气渗透系数研究了氯离子、水与空气3种不同介质在受高温后混凝土中的传输行为,以及温度、强度等级、骨料种类对HSC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渗透系数都能很好地反映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变化;混凝土的受火温度升高,渗透系数增加;受相同温度作用后,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抗渗性衰减程度大于普通混凝土;以石灰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抗渗透性能优于玄武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结合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变化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过程中,超细粉体材料(如超细粉煤灰和硅灰等)要与增强材料(如超塑化剂和速凝剂)混合掺入,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性能。用常规方法经优化设计制成的高强喷射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达90MPa。抗渗喷射混凝土的渗透度从0.4MPa提高到2.0MPa以上。喷射混凝土的回弹损失随减水剂和速凝剂的加入而显著降低。根据某煤矿150m隧道混凝土工程的最终统计结果,回弹损失值由25%~30%降低到13%,而局部回弹损失仅为5%,对新制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关键的作用规律,揭示了超细粉煤灰被速凝剂激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高温对混凝土水化硬化的影响机理以及高温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温度应力、强度和耐久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高地温地下支护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高温对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随后分别对矿物掺合料、轻质骨料、纤维等外掺料在提高混凝土的隔热性以及增强、阻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可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湿大空间造纸厂房夏季闷热、冬季围护结构结露滴水,影响纸张正常生产.实地测量了厂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通风、温湿度分布及造纸机械散热散湿,并对厂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围护结构结露原因.分析表明:厂房屋顶和侧墙交界处,湿部屋面,侧墙侧窗及天窗等区域最容易结露.排热除湿通风方式中,在湿部操作区侧墙加局部排风效果最佳.加强上述区域保温及减少玻璃窗数量,以及在侧墙加局部排风是防止围护结构结露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这些措施后,减少了围护结构结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适用于高瓦斯隧道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气密性影响因素,以桐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配合比试验、气密性测试和现场试喷确定了满足强度、和易性及气密性要求且施工性能好的新型喷射混凝土,运用气压差值法和压汞法分析了气压和孔隙结构对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测试的最佳测试压力及其透气系数。结果表明:新型喷射混凝土配合设计为:水灰比0.38,水泥:粉煤灰:玄武岩纤维=360: 90: 1.5(kg/m3);与孔隙率相比,最可几孔径的拟合相关系数更高,能更好的反映其与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电工高压带电作业所用设备及工具等 ,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 ,为安全作业 ,不使用时需把它们放入专门的‘带电库’中 ,并对库内温、湿度实施控制 .目前国内大多是采用人工控制的办法 .这种方法既浪费电能 ,又达不到满意效果 .本设计实现了用微机对库内温、湿度的控制 .经过在张家口供电局高压供电分公司近四个月的运行表明 ,系统安全可靠 ,有效降低用电量 ,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OxidesforHigh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andBeyondChing-WuChuDepartmentofPhysicsandTexasCenterforSuperconductivity,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同步热分析仪(TGA) 对高强钢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氧化质量变化规律,并采用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 表征氧化铁皮厚度、截面形貌及元素分布,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 分析氧化层的物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的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氧化质量变化曲线由线性规律转变为抛物线规律时,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拐点处对应的氧化层质量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潮湿气氛促进氧化铁皮内部产生大量的孔洞和微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成为离子扩散通道从而加快氧化反应;水蒸气能促进Si和Mn元素扩散,导致元素富集层扩大.  相似文献   

16.
高地温是我国深部地下工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高地温喷射混凝土的损伤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喷射混凝土试件单轴压缩、巴西劈裂、超声波测试以及CT扫描试验,采用波速定义相对损伤量,采用抗压强度、拉压比、孔隙比作为喷射混凝土损伤的宏细观表征参数,分析不同围岩温度条件下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拉压比、孔隙比、相对损伤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的拉压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弱化,抗压强度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波速与温度呈现线性负相关,而相对损伤变量与温度呈现非线性正相关;温度升高导致喷射混凝土内部孔隙分布密集化,空隙之间贯通,形成初始缺陷,引发温度损伤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可望为我国高地温环境下隧洞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温后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是作者利用本地原材料以低至350 kg.m-3的水泥消耗量自主研发的新型环境友好型混凝土.本文以试件的直径、径厚比、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类型和温度为试验参数进行了12根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考察了高温后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短柱在轴心受压时的破坏形态,研究高温后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和剩余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高温后试件的荷载-平均应变关系曲线与常温下的曲线相似,都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承载力下降段和承载力回升段等4个阶段;但高温后的曲线的弹性变形阶段明显缩短,弹性极限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减小,刚度明显蜕化;峰值应变增大,而最大压缩应变明显减小;高温后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剩余承载力系数比钢管聚丙烯纤维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大,而高温后这两者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均比钢管混凝土的高,并分析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水材料广泛用于煤矿巷旁充填、注浆加固和堵孔阻漏等工程领域,但易风化仍然是高水材料固有缺陷。为探究高水充填材料风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及风化机理,通过ETM力学试验系统对不同风化天数的高水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水材料风化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钙矾石晶体发生反应,且随着风化天数的增加,自由水的流失与钙矾石晶体的逐渐解体会降低材料密实度,间接加速二氧化碳与钙矾石的反应,因此高水材料失水速率与劣化度随着风化天数增加而增大,且呈上升趋势;风化后的高水材料由表及里会形成风化层-过渡层-未风化层结构,风化层呈粉末状,受压即会破坏脱落,几乎不具备承载能力,但过渡层和未风化层仍然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未风化的试件受压过程中会有水分溢出,风化后的试件无水分溢出。未风化的试件破坏形式属于劈裂破坏,风化后的试件破坏则都是在端部出现剪切破坏,剪切带周围会出现许多微裂隙。可见高水充填材料耐久性与其所处环境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