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了一条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消息经过400多名科研人员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所获序列覆盖了家蚕基因组的95.54%,精确度达到了99.95%。这标志着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张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已由西南农业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暨华大基因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3.
奇云 《科技潮》2004,(1):46-47
中国栽桑养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技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通过闻名于世的古代“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传播。以骆驼和沙漠为背景的古代“丝绸之路”已成为记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将构筑起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组建家蚕Bombyx mori品种754和东肥的基因文库.用cosmid 质粒pHC 79在BamH1和Pst1位点进行休外重组和包装,转导至E.coli 受体菌HB101中,获得10~7以上的重组体克隆,统计分析表明库内已包括了将近100%的家蚕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试验分析了包装混合物BHB2688/BHB2690体外连接的家蚕/载体DNA 的比值以及家蚕总DNA 酶解程度对重组建库的影响,使建库效率达到10~6—10~7CFU/μg 载体DNA,双抗值低至5%以下.在对基因文库进行鉴定时发现了克隆的家蚕DNA 片段对HB101的leu pro 基因突变的互补(校正)效应,频率为10~(-5).  相似文献   

5.
利用家蚕基因组mRNA和氨基酸数据库对P450基因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现77个P450基因.分别归于18个P450家族和26个亚家族,其中有9个多基因家族。3个基因家族的成员超过10个,CYP4有20个成员。是一个典型的多基因家族。对P450基因进行正选择、基因转换和基序分析。结果表明:1个组(包含3个P450s基因)中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替换位点,在这1个组中.转换事件的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蚕抗菌肽A基因片段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家蚕蛹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中国家蚕抗菌肽A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天然抗菌肽基因,得到750bp,1100bp,1600bp左右的3个片段,用内引物扩增法,初步证实中国家蚕抗菌肽A基因至少存在750bp,1100bp左右大小的两个拷贝。  相似文献   

7.
11月1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西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这将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家蚕精子介导报告基因gfp和egfp转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在14个G0代实验蛾区的DNA样品中,有5个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5.7%;对G1代的PCR与Sou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证明,导入的gfp基因存在于G1代的家蚕基因组中.导入不同浓度或构型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时,对G0代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MD-Fib-IE-EGFP组的PCR阳性率为61.2%,而导入环状质粒组的PCR阳性率为57.1%;导入环状pEGFP-N3组的PCR阳性率为46.2%;对部分PCR阳性蛾区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egfp基因整合在G0代家蚕基因组中.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整合于家蚕基因组,并可遗传至G1代.  相似文献   

9.
1974年早、中秋蚕,我们用250倍“板兰根”液对家蚕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和卒倒病进行了添食试验,结果用于防治中肠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2.5~92%;用于防治血液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0~92%;用于防治卒倒病的结茧率达77.5~86%。说明,“板兰根”具有良好的消灭病毒和杀菌作用,是防治家蚕病毒性病和细菌性病的良好中草药剂。而防治病毒病的效果又尤于细菌病。用250倍“板兰根”液喷在桑叶上立即给蚕吃,蚕儿欲食欲旺盛,无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白僵菌对家蚕的影响,为扩大试验推广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创造提前,我们曾选用农林一号、400、广东、东风林场四个菌株,在室内两次用喷过菌液的桑叶饲喂家蚕。据观察,自5月26日起陆续出现白僵蚕,至6月6日剖茧检查总计,上述四个菌株对家蚕的感染死亡率分别为16%、46.7%、1.1%、2.25(表)。初步印象是:白僵菌对家蚕是存在着影响的,但不同菌株对家蚕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如引自东风林场的菌株,我们在室内试验对家蚕影响很小,在鄞县东钱湖管理所国戚寺对越冬代松毛虫放菌后,效果达67.7%,且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指导农药的安全施用,避免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家蚕(皓月×菁松)为试验生物,采用浸叶法对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20%唑虫酰胺.虫螨腈微乳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虫剂对家蚕96 h的LC_(50)分别为0.451、0.923、0.766、23.18、21.40 mg a.i./L,其毒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中毒、中毒。尽管有2种农药对家蚕毒性中等,但其对家蚕96 h的LC_(50)临近中、高毒分界值20 mg a.i./L,其与另3种农药对家蚕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宜在桑园附近或桑叶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科技委评选出 2 0 0 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分别为 :北京大学“中国早期蝾螈两栖类化石研究” ;同济大学“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发现” ;清华大学“1 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 ;北京科技大学“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及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 ;浙江大学“DNA修复开关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北京大学“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家蚕基因组序列‘框架图’” ;第二军医大学“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多光子量子纠缠态的操…  相似文献   

13.
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大片段DNA经BamHI完全酶解后,克隆到质粒pUC18中而构建成一个家蚕基因组文库.通过与家蚕细胞核基质的体外结合,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包含MAR的克隆pC11e,其中外源插入片段C11e长约2.3kb.C11e的限制性酶谱分析及其酶切片段的体外结合实验表明,MAR位于C11e上的SphI和HincⅡ位点之间,长1.0kb.由于这是家蚕中发现的第一个MAR,因此我们称之为BmMAR1.进一步借助DNaseI敏感性分析和SouthernBlot,对BmMAR1在家蚕细胞内与核基质结合的情况以及它与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5′上游MAR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选出了200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10大科技进展。这10大科技进展是:北京大学“中国早期蝾螈两栖类化石研究”;同济大学“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发现”;清华大学“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北京科技大学“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及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浙江大学“DNA修复开关基因的发现与鉴定”;北京大学“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家蚕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第二军医大学“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5.
国内科技     
我国科学家最近破译了一种嗜热菌的遗传密码,获得了国内第一张微生物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从而使我国基因组研究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据悉,这是中国人迄今为止首次破译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络新妇蛛(Nephila clavipes)拖牵丝蛋白基因MaSp1高度重复序列进行多次重组,人工构建成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人工基因Sil-E,DNA序列分析证明了人工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家蚕L链基因启动子片段、L链cDNA、L链基因终止子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丝腺特异性表达单元.再与Sil-E融合构建成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丝腺特异表达单元.将该表达单元克隆到转座子piggyBac的转基因载体中,获得了蜘蛛拖牵丝蛋白转基因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其与辅助质粒共导入到家蚕蚕卵中.筛选转基因阳性个体,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家蚕50~500 nt非编码RNA的cDNA文库,发现了189个新的ncRNA,其中一个小RNA-Bm-86在家蚕幼虫和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和成虫.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ncRNA的特性及其与上下游基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该ncRNA与其宿主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ncRNA属于H/ACA box snoRNA家族,是由家蚕eIF5A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转录产生的,且在家蚕中没有明显的靶标位点.分析其上下游基因结构发现,在其上游263 bp处存在着一个可能的启动子位点,表明其有独立转录的倾向.进一步分析Bm-86与其宿主基因eIF5A在家蚕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发现,二者在表达上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且该现象在丝腺中尤其明显.推测Bm-86可能通过影响eIF5A基因的表达参与到家蚕丝腺发育调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4,(7):42-42
家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由于不同季节桑叶质量差异很大,因而对蚕茧产量、质量有较大影响.若对养殖夏秋蚕进行营养添食,则产量可提高10%~20%.  相似文献   

19.
家蚕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蚕品种781、7532、7532×781为材料,经改进染色体制片方法,得到以缢痕为标志特征和一定长度的胚胎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完成了家蚕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计算和核型分析;并将中期染色体和雌蚕粗线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家蚕品种7532×781与781、7532无显著性差异,品种781与7532之间少数染色体有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在3个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与中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CREB蛋白在家蚕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家蚕CREB蛋白在5龄幼虫期和蛹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脑和神经节的胞体密集区.从5龄幼虫期到蛹期,随着发育的进行,CRE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比较二化性品种的滞育系与非滞育系,CREB蛋白在5龄幼虫脑中的表达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滞育系的阳性反应细胞比非滞育系多.这些结果暗示,CREB蛋白可能参与家蚕生长发育、变态的调控以及环境条件调控家蚕滞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