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能武 《科学通报》1992,37(22):2048-2048
元素(原子、分子)电离势在原子和分子光谱学、天体物理学、气体放电学、质谱和化学等方面都得到重要应用.但电离势的实验数据还有许多空白,因此,用理论或外推方法计算电离势以及研究其变化规律也就十分必要.文献[2—4]研究了基态等电子系元素电离势的变化规律性,指出电离势I租核电荷数Z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电离势的一次差分与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次差分近似为常数,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关于原子的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WBEPM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解释含有重元素的一些分子的磁性质中已经承认了自旋-轨道效应,但要确定相对论性各项对键能、电离势以及各种化学性质所起的作用,尚需作更精细完善的计算。现在已经作了一些原子和几种分子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计算,而且人们可以指出:重元素的许多反常偏离周期表趋势的现象可以归因于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期的高压状态方程测量已证实,与原子束散射技术或精确量子力学计算方法所确定的氦原子对He-He间排斥势相比,高压下固态氦中原子间等效排斥势要弱得多。对凝聚态条件下引起原子势软化的机理,人们曾作过理论尝试。如LeSar曾研究过压缩状态下由原子中电子云收缩效应引起的软化现象,Loubeyre考虑过三原子关联引起的软化现象。这些工作之所以未能满意地预言更高压力范围的测量结果,原因是他们对高密度条件下多原子间复杂的关联作用缺乏全面的理论描述。本文提出一种孤立原子简单堆积方法,通过完全的量子力学计算研究压缩固态氦中原子势对邻近原子的依赖关系,并揭示原子势软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郑能武 《科学通报》1983,28(13):831-831
作者注意到:(1) 在等电子系列中,利用正离子和原子的电离势值Ⅰ和核电荷数Z的关系,外推得到的负离子的电离势值均比实验值低。(2) 在等电子系列中,利用正离子和原子的屏蔽系数σ与核电荷  相似文献   

5.
陈念贻 《科学通报》1980,25(7):305-305
量子化学计算中广泛使用的Slater原子轨函式中包含有效核电荷Z~*=Z′-σ。Z~*的计算方法系由Slater提出,徐光宪等改进后,计算原子各级电离势更准确。其他作者也提出过种种算法。但所有算法都将不同元素原子的相应轨函间的屏蔽作用视为相同。事实上,既然各元素原子的轨函因核电荷Z′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元素原子的相应轨函间的屏蔽也应随Z′变化。本文即试图探讨这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多电子原子模型势理论中的矩阵元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根旺 《科学通报》1990,35(16):1231-1231
最近,郑能武提出了一个近似描述多电子原子或离子体系中单电子运动的势模型。应用这一新的势模型,并根据实验光谱或电离数据确定模型势的参数后,单电子的径向波函数可用广义拉盖尔函数表示。 如果以该模型作为量子化学计算的出发点,我们还需计算各种幂次径向算符的矩阵元。本  相似文献   

7.
孙玉坤 《科学通报》2000,45(10):1109-1113
简单回顾了同系线性规律研究的历史,指出了近来关于电离势同系线性规律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些研究在数学基础上的不妥之处,揭示了个别关于电离势同系线性关系探讨中数学处理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8.
刘清亮 《科学通报》1980,25(3):121-121
镧系元素错综复杂的能级,使直接实验的方法只能得到第一电离势和部分第二电离势,温元凯等用Born—Harber热化学循环的计算得到了第三电离势。J.Sugar和J.Reader在大量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采取半经验计算的方法,成功地计算了镧系元素的第一、二、三、四、五电离势。按照J.Sugar和J.Reader的计算,镧系元素第二、三、四、五电离势可写为  相似文献   

9.
钱祖良 《科学通报》1995,40(23):2141-2141
原子分子的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是超灵敏激光光谱的一种.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分子的激发态、三重态和高里德堡态,包括研究这些态的光电离截面、能级结构、寿命、弛豫以及化学反应等.而激发态电离截面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学参数.本文对钠分子采用等频双光子共振三光子电离法首次测得了钠分于2~1Πg态有关振转能级的光电离截面,同时也得到了其它的一些动力学参数.1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沃尔纳·海森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也是属于20世纪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刚刚20岁时,他就已经是少数几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之一,他们创立了量子力学,即原子的基础物理学;他也成了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研究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测不准原理,那是关于量子力学之意义和应用的所谓哥拳哈根诠释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行星原子     
当量子理论最初正在发展的时候,玻尔提出一个原子模型,这样的原子有分立的电子,象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在轨道上运转,他的原子是以允许一个电子仅仅占据所有可能轨道中一个特定的次轨道而“量子化”的,后来量子力学或波动力学把电子散布成几率云,消除了电子象一个粒子一样作经典轨道运动的概念,然而,双电子原子光谱学最近的发展至少已经恢复玻尔最初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一切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原子或分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相互结合或分离的过程.化学反应动力学就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用量子力学的语言研究化学反应的细致过程和物理机制的学科,又称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化学的基础学科,它搭起了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复杂化学过程之间的桥梁,对任何化学过程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的问题最终都将归结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失屏、钻穿、电荷效应及电离势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义 《科学通报》1979,24(11):505-505
利用屏蔽系数计算原子电离势是被广泛引用的简便方法。Sbater方法是按z~*=z—σ计算有效核电荷,且把σ当作不随核电荷变化的常数,陈念贻、金松涛皆指出不同元素原子的相应轨道的屏蔽系数σ应该随核电荷z变化。σ从实质上来说是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轨道-轨  相似文献   

14.
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便是从宏观物体深入到原子,从原子深入到原子核,之后又从原子核深入到基本粒子,产生了高能物理学,根据量子力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量子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利用研究微观结构状态下机械运动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密切联系其他量子科学和量子统计力学,试图解释生物系统的微观现象,并预测其宏观性质. 对生物现象及其过程性质的每项深入的基础研究,都要达到微观水平.生物系统的所有结构材料,都起源于由于化学键而使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生物分子.在现代实验手段的基础上,证实了有机分子的化学与物理性质不仅决定于它们的初始结构,还决定于它们的立体化学构象及其变化.这种构象决定于分子的分散段绕键的旋转和键角的变形.对构象变化的研究、对各段运动的研究、以及对克服旋转中势阻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光谱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在发展原子结构学说和量子力学中,起了实验基础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十九世纪前后的光谱学者的辛勤劳动,玻尔(Bohr)的氢原子模型,特别是“量子化”那样非常新奇的概念,是不可能突然引进的.正是由于从玻尔模型所预测的氢原子谱线的频率和巴麦(Balmer)系的符合是太一致了,才使这一非常突然的假设,有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持,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量子力学.原子中的电子,现在都用四个量子数去描述,从而证明和发展了原子周  相似文献   

17.
金昌泰 《科学通报》1991,36(12):911-911
铀电离电位较高,为49958cm~(-1)。若一个铀原子从它的基态或者低亚稳态进行电离,在可见波长范围内至少需要连续吸收三个光子。当单色激光与铀原子蒸汽发生作用时,铀原子可连续吸收三个相同波长的光子而电离,但这种非共振吸收电离截面很小。与此相反,共振电离截面很大。如果激光连续扫描,当激光频率与铀原子能级发生共振,对应于共振吸收波长位置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过去的150年里,量子力学是最突破性的科学理论。在原子领域中,它取代了早在250年以前由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建立的自然法则,至今已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今天,量子力学精确地解释了亚原子世界的行为。然而,人们依然存在一些传统的、无法摆脱的疑虑。  相似文献   

19.
杨治虎 《科学通报》1995,40(17):1558-1558
在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中,对边界元素、以及靶丸原子参数、聚变等离子体过程的研究,振子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从理论上解释等离子体的光谱特性、设计等离子体模型、预言等离子体行为、诊断等离子体的成分与性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参量.此外,利用这个参量还可以为判断其它物理参数(如波函数等)的合理性提供判据.本工作选择了钛原子,采用束-箔技术通过测量能级寿命确定振子强度,得到了与我们利用量子力学理论计算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刘占稳 《科学通报》1997,42(6):593-596
<正>随着原子电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能获得原子的电离度也越来越高,直到获得类氢∪91+离子和全剥离的裸铀离子极高电荷态离子的获得,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的电离原子的课题,例如:高Z类氢离子的跃迁能量的精确测量;高Z元素紧束缚态1s电子碰撞电离截面的测量;低速高电荷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中粒子反转机制的研究;高电荷态离子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兰姆位移和超精细结构的分裂,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