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形貌特征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通过在不同表面形貌的生长基底(利用酸刻蚀和碱刻蚀处理所得)上生长银枝晶,实现银枝晶分枝密度的调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三种银枝晶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从银枝晶生长机理入手,分析了银枝晶生长过程及其生长过程中硅基底表面结构产生的影响。以R6G的低浓度水溶液作为被探测物质,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器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建立了相邻银枝晶分枝间隙距离与"活性热点"分布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的混合金银溶胶-碱性品红体系的聚集特性,在银胶、金胶和检测分子共存的条件下,对它们不同的混合顺序会导致体系不同的聚集特性.从而引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的变化。跟纯银胶相比,添加了金胶的混合金银胶体系能够有效的增强碱性品红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的硅纳米线表面,通过喷墨打印纳米银油墨制备了银纳米粒子/硅纳米线复合结构基底.通过调节刻蚀时间和刻蚀温度,探究硅纳米线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纳米线的长度随着刻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刻蚀温度为40℃、刻蚀时间为8 min时,能够激发更强的SERS信号.银纳米粒子/硅纳米线对探针分子罗丹明6G的最低检测限为10-7mol·L-1.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银镜反应给出了一种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新方法.以自组装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组装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子膜,利用这层分子膜使银纳米颗粒与基底表面形成较强的化学键结合.通过优化银镜反应条件,得到了可以长时间在水相中使用的高活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结果显示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单分子层,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以Sn基底为活性基底,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采用原位置换法在其表面制备出形貌各异的银纳米粒子薄膜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 并考察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对其薄膜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中表面活性剂种类的改变,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发生改变.当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时,制备出的由银纳米粒子具有极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并且以此条件得到的SERS活性基底具有极强的SERS信号.  相似文献   

6.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加入还原石墨烯,制备了具有电场调制性能的PVDF复合材料,进一步将其与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性能的银纳米线(AgNWs)相结合,制备了一种自供电柔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通过折叠操作使基底表面带电荷,利用静电引力作用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染料分子富集于基底表面后,基底表面银纳米线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作用使染料分子的拉曼信号得到增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对自供电柔性基底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拉曼光谱仪对该基底的拉曼增强性能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自供电柔性SERS基底集富集-增强于一体,展现出了优异的拉曼增强性能,有望用于环境污染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gum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单层的LB膜,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将银颗粒组装到LB膜上,形成了成膜分子-银纳米粒子二维结构的复合LB膜。AFM和π—A曲线表明调节成膜分子的比例,银离子可以亚单层形式排列于基底表面。拉曼光谱研究表明,该基底显示出了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制备出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上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得了直径为40nm~70nm的镍纳米线,将镍纳米线涂在栽玻片上作为基底,可以测得很强的苏丹红Ⅱ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和尖端增强拉曼散射,扩大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应用范围,也表明它存在着新的增强方式。同时,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计算了苏丹红Ⅱ的拉曼散射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子体系中染料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得银胶体,并加入酒精或腺嘌呤(A)使其聚集,以聚集的银胶体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衬底。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检测银胶体聚集前后的表面形貌和吸收光谱。以罗丹明B(RhB),罗丹明6G(R6G)作为探针分子测定衬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结果表明,在同一衬底上,RhB的拉曼灵敏度大约是R6G的2倍。RhB在腺嘌呤引起银胶体聚集形成的衬底表面的拉曼灵敏度比在酒精引起银胶体聚集形成的衬底表面的拉曼灵敏度高。由此可知腺嘌呤引起银胶体聚集的SERS衬底上的"活性点"比酒精引起银胶体聚集的衬底上的"活性点"活跃。  相似文献   

10.
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点阵,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纳米颗粒的形貌,并研究了胞嘧啶分子吸附在这几种银纳米颗粒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结果分析表明:(1)银纳米颗粒粒径在50nm左右时产生的增强效果最强;(2)胞嘧啶通过羧基和N3位垂直吸附于纳米银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1.
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首次制备了类毛线团表面银微球,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氮气吸附法对银微球形貌及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是由纳米片有序组装而成的介孔材料,表面遍布棱角和狭缝。考察了PAM分子量、硝酸银浓度及还原体系pH值变化对银球结构的影响,并对类毛线团表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将银球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基底,可显著地增强罗丹明B(Rh B)分子的拉曼信号强度,能够检测出浓度低至10-16mol/L的Rh B。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两组混合溶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变化,分别为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银溶胶和金溶胶混合态与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的银溶胶和金溶胶混合态.利用透射电镜表征溶胶混合前后的形态,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其混合过程中吸收峰的变化,以碱性品红为探针分子对混合溶胶的SERS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银溶胶与金溶胶达到一定比例混合时,其拉曼散射活性会得到异常增强,增强倍数可达到10~20倍,但对于不同还原方法制备的溶胶,最大增强时的银/金比例并不相同.这种增强不同于卤素离子引起的溶胶SERS的共振增强,应该属于物理增强的一种,与最终的溶胶-分子体系的凝聚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种子生长法合成了不同形态的金纳米粒子,之后加入至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超声震荡得到不同形状的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探究复合物的表面结构、结合能与电荷状态,通过对对硝基苯酚的检测以表征其拉曼活性,并分析造成不同增强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可以成功地检测到10-5 mol/L的对硝基苯酚,且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因金粒子的形状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棒状纳米结构作为衬底,已经被广泛地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为进一步增强纳米棒表面电场,从而提高被探测分子的拉曼信号强度,本文设计了梯形-棒状纳米结构.应用梯形纳米结构中电子的纵向振动所产生的电场激发纳米棒中电子的横向振动,实现纳米棒表面电场级联增强的效果.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梯形-棒状纳米结构的形貌参数对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一种药片状银微纳结构。采用SEM和XRD等技术对所制备的银微纳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结合其结构特点对药片状银微纳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单分子检测实验可知超低浓度的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即10-10mol/L都可以检测到光谱信号,表明这种结构的纳米银可以作为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基底,其原因在于药片状纳米银具有层级结构,其表观自相似性赋予其良好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考察AMT浓度对于其在银纳米粒子上吸附取向的影响.SERS实验结果表明:AMT分子以巯基和噻重氮环上的2个硫原子作为吸附位点,浓度为10^-3M时,AMT以斜立的方式吸附于银溶胶表面;浓度为10^-4M时,AMT分子中噻唑环更垂直于银表面;当浓度为10^-5M时,AMT分子中则以较为平躺的方式吸附于银溶胶表面.  相似文献   

17.
The molecular orientations ofp-nitrobenzoic acid (PNBA) on the surfac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 mirro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and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the mixed system of silver colloid/PNBA/ethanol, the orientation of PNBA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silver mirror was observed, and it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cooperation effect of the adsorption to surface active sites on silv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aqueous molecules. This result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tudying surface-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 technique used in this note is feasible to get the SERS spectra of some molecules insoluble in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选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在Ti基体上制备了具有树枝状结构的纳米银。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银纳米枝状体为单晶结构,属于面心立方晶系。运用扫描电镜对枝晶的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对枝晶的晶格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枝晶表面由{111}晶面组成,主干和分支互成60°分别沿110方向生长,枝晶的{111}晶面形成多次孪晶结构。树枝状晶体形态的产生符合分形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栗黄枯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abala vishnou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的病毒粒子蛋白(Virion Protein),简称TV—NPV—VP,在不同pH值条件下于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将TV—NPV—VP在中pH值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谱)与它的一般拉曼光谱(OR谱)作了比较分析。样品在不同pH值条件的SER谱反映了其不同的吸附特征,说明分子的表面几何状态随pH值的不同而改变.TV—NPV—VP和银胶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增强机理具有短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