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自然杀伤细胞 (NK)的早期活化标记CD69的表达探讨NK细胞体外活化的规律 ,促进这类细胞的临床应用 方法 :用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别在两种不同的有丝分裂原 ,植物血凝素 (PHA ,2 0 μg/mL)和佛波醇酯 (PDB ,10 - 7mol/L)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于 0、2、12、2 4h收获细胞后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NK细胞在PHA、PDB刺激 2h后CD69的表达明显上升 ,而且随时间的延长CD69的表达率逐渐增加 ,2 4h分别达到 ( 84 .96± 9.2 4 ) %、( 91 85± 2 .94 ) % ;PDB刺激组CD69的表达率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比PHA组高 结论 :体外条件下 ,PHA、PDB均能快速上调NK细胞CD69表达 ,而且PDB( 10 - 7mol/L)作用明显强于PHA( 2 0 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活化抗原CD69,CD25及HLA-DR的规律与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此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10名)外周血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lon)或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不同时间后,经双荧光染色后获取有核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T细胞活化抗原CD69,CD25及LHA-DR的表达。结果:无论PDB+Ion还是PHA均可刺激CD3^ T细胞表达CD25,24h后的表达率分别达57.5%和39.8%,以PDB+Ion刺激4h,T细胞CD69表达已达90%以上,而此时CD25尚未表达,HLA-DR则在72h后表达明显上调,PKC抑制剂H7能完全抑制DB+Ion引起的CD69及CD25上调,但仅部分抑制LA-DR的表达。结论:正常成人中血CD3^3 T细胞经多克隆活化剂刺激后CD69表达最快,最高,CD25次之,HLA-DR较慢较低;三者的表达均可被PKC抑制剂H7所抑制,表明PKC在3种活化抗原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T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情况来阐明SCH患者T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功能.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分为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与非刺激组,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百分率,观察PHA刺激对T细胞表达CD226的影响.结果 1)无论是否给予PHA刺激,SC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阳性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给予PHA刺激后,SC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在升高幅度上,SCH患者CD226表达增长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在患者与对照组二者之间,未发现CD4,CD8 2个T细胞亚群之间CD226表达百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4)精神分裂症患者CD226的表达与性别无关.结论 SC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百分率显著升高,细胞敏感性增强.在SCH患者体内。大量T淋巴细胞已处于活化状态.SCH患者体内存在某种非正常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米诺环素(MNC)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佛波醇酯(PDB)刺激,用不同终浓度的MN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早期和中期活化抗原CD69与CD25的表达;以CFSE染色,加入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进行刺激,以流式细胞仪分析MN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荧光抗体染色显示MNC能显著抑制PDB诱导的T细胞CD69和CD25的表达;CFSE染色结果显示,MNC对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诱导48 h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我们认为MNC对小鼠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立于其抗菌活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X5+CD69+细胞浸润与CBA/J×DBA/2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的关系.方法CBA/J×DBA/2小鼠(A组)和CBA/J×BALB/c小鼠(B组)分别用作自发性流产模型和生育力正常对照.DX5用作广泛性NK细胞标志物,CD69作为NK细胞和T细胞活化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母-胎界面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百分率,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并对细胞数量与胚胎吸收率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A组孕13.5 d胚胎吸收率为34.1% (45/132),显著高于B组 (6.6%, 9/137; P<0.001).同时A组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 (28.1±11.9)%显著高于B组(19.5±5.7)%, (P<0.01).此外,A组DX5+CD69+与DX5+细胞比率(x)和胚胎吸收率(y)之间存在强线性相关(r=0.807, P<0.001, y=-1.157+1.278x).结论母-胎界面过多的DX5+CD69+细胞浸润可能与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酮体外强烈抑制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CD69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记物CD6 9的表达 ,探讨放线菌酮 (CHX)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CHX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 ,与CHX预孵 1h ,加入多克隆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的CD6 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CHX(终浓度 10 μmol/L)作用下 ,ConA和PDB活化的T细胞CD6 9表达百分率依次为 12 33%± 4 75 %、13 0 7%± 11 0 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CHX(10 μmol/L)对ConA、PDB活化的T淋巴细胞均显示了强烈的抑制效应 .  相似文献   

8.
丙肝患者PBMC mIL-2R及T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患者膜白介素- 2 受体(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对 203 例抗- HCV 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 T 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HA) 诱导前后mIL- 2R 的检测. 总体结果显示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 0. 01) .其中, 在静息状态和在 PHA 诱导状态,其 mIL- 2R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低下( P < 0. 01) , 但急慢性丙肝患者中T 细胞亚群及 mIL- 2R 表达水平类似( P > 0. 05) . 急慢性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 CD+3 , CD+4 百分率降低, CD+8 百分率增高, CD+4 / CD+8 比值下降( 从 P < 0. 05 降至 P< 0. 01) .说明丙肝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T细胞活化障碍, 并与肝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宿主CD4~+和CD8~+T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作原位杂交.观察促凋亡基因TGF—β在CD4~+和CD8~+细胞的TGF—βmRNA的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感染后第10周起CD4~+T细胞TGF—β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D8~+T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CD4~+细胞凋亡比率超过CD8~+细胞.提示CD4~+和CD8~+细胞t比值下降与TGF—β基因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表达情况与中枢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组,同期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头痛患儿86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免疫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NF-γ,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和神经损伤分子(NSE,NPT,MBP,S-100)含量.结果研究组CD69+/CD3+CD4+,CD69+/CD3+CD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25+/CD3+CD4+,HLA-DR+/CD3+CD4+,CD25+/CD3+CD8+,HLA-DR+/CD3+CD8+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I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4,IL-10,INF-γ在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CD69+/CD3+CD4+,CD69+/CD3+CD8+,IL-2与神经损伤分子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 IL-6、TNF-α、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与神经损伤分子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炎症因子、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枢神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应用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细胞频数及各亚群上Tim-3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各亚群频数及膜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方法;q T-PCR检测血清中HCV-RNA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8+T细胞频数、Tim-3表达与HCV-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频数较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初始T细胞明显增加(P0.01)。TCM、TEM细胞分布频率降低(P0.01)。经IFN-α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初始T细胞数量下降(P0.01),TCM、TEM细胞频数均升高(P0.01)。三组人群TEMRA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相比,慢丙肝患者CD8+T细胞及各亚群Tim-3表达水平均有上调(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CD8+T细胞、Naive细胞、TEM细胞、TEMRA细胞亚群Tim-3表达明显降低(P0.05),TCM细胞亚群中Tim-3表达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载量呈反比(r=-0.3775,P0.01),而Tim-3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6230,P0.0001)。由此可知,HCV感染慢性化时可出现CD8+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及各亚群Tim-3过表达。IFN-α通过调节各CD8+T细胞亚群分化状态,及下调各群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促进HCV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 CIK细胞经13d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分别平均增殖123(46~301)倍和1656(177~5130)倍.肿瘤患者经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可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细胞抗原受体(TCR)Vβ基因克隆化改变特征.方法应用多引物巢式PCR技术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亚家族的克隆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肿瘤患者TCR单克隆改变的特点.结果 CD8+T细胞TCRVβ基因亚家族单克隆改变的数量多于CD4+T细胞;肿瘤患者的CD4+T细胞中,只有Vβ2,Vβ7和Vβ8三个亚家族单克隆改变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其他Vβ亚家族单克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肿瘤患者的CD8+T细胞中,有14个Vβ亚家族单克隆改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4组肿瘤患者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TCR Vβ7亚家族的单克隆改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检测TCR Vβ基因克隆化改变,可以初步了解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流式细胞术分析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的影响.结果: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染色分析显示,不同浓度(5、10、20、30、40 μmol/L)的PD98059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PD98059对PDB Ion刺激的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作用更显著.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不同浓度的PD98059仅能轻微影响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和CD25的表达.结论: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但不能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早期和中期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2-神经酰胺(C2-cer)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刀豆蛋白A(ConA)或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索(Ion)进行刺激,以不同终浓度的C2-cer与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用羧基荧光素双醋酸盐琥珀酰(CFDA-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并用ModFit软件分析T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结果:终浓度为25、50和75 μmol/L的C2-cer可以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细胞CD69的表达,由ConA组的(60.13±1.18)%,分别降低为(54.56±1.14)%、(48.73±1.26)%和(27.09±1.07)%(P<0.01);CFDA-SE染色结果显示,各浓度C2-cer对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增殖指数(PI)由ConA组的(1.81±0.25),分别降低为(1.46±0.01)、(1.25±0.04)和(1.18±0.03)(P<0.05);各浓度C2-cer均可明显抑制PMA+Ion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殖指数(PI)由PMA+Ion组的(1.47±0.01),分别降低为(1.27±0.01)、(1.11±0.01)和(1.05±0.01)(P<0.05).结论:C2-cer能有效地抑制小鼠T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采用 SCF、TPO、IL- 3、IL- 6、IL- 1细胞因子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比较了 SCF+ TPO+ IL- 1、SCF+ TPO+ IL- 3、SCF+ TPO+ IL- 63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作用 ,经体外培养 8d后 ,CD41 + 细胞占培养物的比例分别达到 ( 5 .64± 0 .77) %、( 5 .73± 1 .2 4 ) %和 ( 2 0 .1± 2 .5 3) % ;每 1 0 4个细胞可形成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CFU- MK)为( 1 3.7± 5 .7)个、( 1 5 .0± 3.6)个和 ( 93.7± 1 6.0 )个。在 SCF+ TPO+ IL- 6体系中增加 IL- 6的浓度 ,可提高培养液中 CD41 + 细胞的纯度。当 IL- 6的浓度从 1 0μg/L增加到 5 0μg/L时 ,CD41 + 细胞的比例可从 ( 2 0 .1± 2 .5 3) %提高到 ( 2 6.81± 3.2 0 ) % ,但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却从( 93.7± 1 6.0 )个减少到 ( 4 5± 8.6)个 ;这说明 IL- 6对巨核细胞的刺激主要作用在其发育的后期。采用 SCF+ TPO+ IL- 3+ IL - 6细胞因子组合 ,由 1× 1 0 6个单个核细胞培养一周后可诱导出 ( 1 .61±0 .5 8)× 1 0 5个 CD41 + 细胞 ,占培养物的比例可达到 ( 1 8.8± 1 .64) % ,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可达到 ( 1 2 1 .8± 1 0 .3)个。这一结果为进一步体外大量扩增巨核细胞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富集细胞在SCF+IL-3+IL-6+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CD34+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通过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883.2±322.4)倍,而MNC仅扩增了(53.3±6.2)倍.对比细胞集落生成和CD34+细胞的扩增发现,MNC的集落密度由最初的(270.9±54.9)CFCs/105cells上升至第7天的(1 496.3±417.7)CFCs/105cells,CD34+细胞百分比则由最初的(0.99±0.18)%上升至第7天的(4.4±1.9)%,而CD34+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虽然集落总数和CD34+细胞总数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集落密度和CD34+细胞百分比则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两种起始细胞培养中,CFU-GM(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在集落中的含量逐渐增加,BFU-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含量则逐渐降低.在3周的短期培养中,MNC可以得到更多的集落形成细胞(CFC)和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SOKT系列单克隆抗体:SOKT_3、SOKT_4、SOKT_8分别致敏SPA菌体,用直接SPA菌体花环法测定了69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及亚群的百分率和SOKT_4/SOKT_8百分比值.所得结果:SOKT_3~+细胞60.25±5.86、SOKT_4~+细胞39.27±4.72,SOKT_8~+细胞22.77±3.38,SOKT_4、SOKT_8比值为1.76±0.31,与北京医科大学田渭涛等人报道的人T细胞总数及亚群的正常范围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CML),CD3ζ链表达明显下降,分析与CD3ζ存在互补关系的FcεRⅠγ基因在CML患者中表达水平,以了解T细胞免疫中TCR信号转导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CML患者和健康人各2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FcεRⅠγ链的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PBMCs中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FcεRⅠ γ表达水平变化与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CML病人中FcεRⅠ γ表达上升,提示FcεRⅠγ可能在一定程度调节CD3ζ链缺陷所带来的T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刺激剂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采用密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1μmol/L的CFSE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刺激剂抗CD3/28抗体、植物血凝素(PHA)和佛波酯(PMA)培养72 h对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淋巴细胞上清IFNγ质量浓度的影响.0.125μg/m L的抗CD3/28抗体和5或10μg/m L的PHA可以显著诱导CFSE绿色荧光逐渐递,形成类似"五指峰"样图谱,说明这两者具有很强的诱导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相比之下,单用PMA促进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较弱.此外,抗CD3/28抗体、PHA和PMA均可增加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但其作用强度如下:抗CD3/28抗体PHAPMA.采用CFSE标记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得出抗CD3/28抗体和PHA是高效的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而且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μg/m L和10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