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胡蝶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70-171
本文拟以艾略特对袁可嘉的影响为个案,从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两个方面,探讨艾略特对袁可嘉造成的巨大影响。此个案研究既扩充了国内对袁可嘉的研究之内容,也为“艾略特在中国”研究作了补充,同时也对探索中国现代诗歌萌芽发展的轨迹,揭示西诗在中国新诗萌芽中的推动作用,以及研究中西方诗学交流等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若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8-59,74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比较诗学中的"互文性"理论既是一种强调文本影响研究的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注重文本背后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西方的比较诗学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艾略特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性的,他的诗论和诗歌不仅征服了西方国家,就连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受之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艾略特风潮,开始翻译、研究其文论和诗歌,并以此作为借鉴,进行我国的文论建设和诗歌创作.即使在现在,艾略特坚持回归"传统"的诗学仍对我们解决当下文论建设困境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严羽针对当时受理学浸染和江西诗派影响的诗学现状,充分吸取传统话语资源,兼容并蓄,把已有的"识"、"参"、"悟"等范畴纳入其严密的诗学体系中去,将零散的、片段式的观点串联成一个互文的有机体系,赋予其辨证色彩,在"突围"中求"新变",体现了继承传统和独特创新的统一。同时,他的艺术理想同宋代诗风及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时代的错位注定其孤军奋战,也塑造着他成为批评史上的理论斗士。严羽诗学的悲剧意蕴折射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思想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维廉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现代到古典、从西方到东方的转变和回归。跨时代、跨文化的双重视角,为他的比较诗学理论开拓了思路,并寻求到诗学理论的据点:"文化模子"理论。随着国际性文化境遇的恶化,叶维廉感到强烈的文化忧虑,进而走向文化批评的诗学理论建构期,这显示了他深沉的人文情怀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李敏 《科技信息》2010,(34):192-193
"空虚"与"末日"是艾略特《空心人》中两个鲜明的主题。空虚这一主题,一方面体现在空心人灵魂的空白与信仰的缺失,另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缺乏激情与动机,丧失了行动之力。在艾略特眼中,现代空心人身上这种彻头彻尾的"空虚"正昭示着西方文明的衰落与瓦解,是一种文明末日来临的表征。而这种末日意识的产生同艾略特本人的宗教思想、同整个西方的宗教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代开才 《科技信息》2012,(11):307-308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他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他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人们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就黄庭坚的诗学理论进行分析,并与同一时代的苏轼作一定的比较,广泛引用历代评论家对黄庭坚诗歌的评价,探究山谷诗"自成一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改写"角度研究严复《天演论》的翻译,认为严复的"会通"思想和当时主流诗学影响其翻译的整个过程,以期更好地认识严复"做"出来的《天演论》。  相似文献   

12.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含有复调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是对话性的诗学,也是文化诗学,因此本文从"复调"的视角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除了在哲学、史学、经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在诗学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和谐"诗学主张为:一是诗歌一定有益于陶冶性情,有益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凝聚人们的情感和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抵御异族的侵略;二是反对树立门庭,形成宗派,引起纷争;三是诗歌必须要做到"文质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万古之性情"是黄宗羲在明清易代之际提出的诗学命题,"万古之性情"的诗学价值表现在:对儒家政教观的超越、人伦大爱的浓缩和爱国情感的渗透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口语诗学”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诗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平行对照原则是洛特曼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该原则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立场出发,揭示了诗文本所具有的系统构建能力,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诗歌"微言大义"的内在机理。该原则认为,语法成分和语义成分在诗文本中变得能够相提并论、相互对立,都参与诗歌含义的构筑;该原则是对雅可布逊的诗学等价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它包含认知因素,具有辩证性和很强的操作性,对诗歌的语言学和文艺学本质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庞德与艾略特的交往,庞德对艾略特《荒原》的影响。分析了庞德与艾略特诗歌创作及理论上的差异和共同点。庞德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意象主义诗歌的经典;艾略特是英美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主张诗歌的自律、含蓄以及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用活的生活用语,创造新的节奏和意象等。  相似文献   

20.
邓新华教授新近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是目前国内最为完备的一部有创新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接受理论史著作,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曾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文学继承和创新原则,笔者认为以此来概括该著的理论特色甚为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