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是fannion等人参照UASB反应器的原理开发的,用于以海藻为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因为被处理的对象是固体,所以称为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该消化器不需要污泥回流和三相分离器,靠固体悬浮物(SS)的自然沉淀作用使SRT比HRT延长,从而提高了SS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是目前废水厌氧处理中应用最广泛且最成功的厌氧反应装置之一。本文从运行模式、结构及部件改进、反应器的启动和颗粒污泥培养等方面对涉及UASB反应器的相关国内外专利申请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年度变化趋势、国家/地区分布、主要技术主题的技术演进情况,以期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效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低温(15℃)合成污水,发现甲烷产率、单位甲烷产率及COD去除率均随SRT的延长(由20至80 d)而提高。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浓度、多糖与蛋白质的比例随SRT的延长而提高。HRT降低时(由12 h降至6 h),COD的平均去除率由85%提高至93%,甲烷产率增加。出水中厌氧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及SMP浓度分别由15增至30 mg.L-1及32增至50 mg.L-1。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它把膜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用高效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IC(厌氧内循环)法,通过自行研制的IC反应器,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启动历时25 d,二次启动仅仅历时6d,COD去除率均可保持在80%以上;反应器所能耐受的最大有积负荷为40.57 kg COD/(m3·d);最经济有效的停留时间为5h,最佳负荷为28.75 kg COD/(m3·d).  相似文献   

6.
岳莹  田在兴 《河南科技》2013,(17):90-92
EGSB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具有高推广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上升流速对EGSB反应器废水处理效果会产生影响。本文以0.3mm/s和0.9mm/s两个上升流速运行反应器,考查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反应器运行了53天,结果表明上升流速对出水PH、碱度和TOC去除率没有影响;对液相产物和ORP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品废水排放量大,易于造成有机污染。采用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BR)工艺对某实际乳品废水分别开展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当投加量为200~300mg·L-1时,对乳品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65%和80%~9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水水质;对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一步用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当COD负荷率为2.9kgCOD/m3·d时,系统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对基于小试研究所提出的实际废水处理流程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乳品废水运行稳定且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8.
酒精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严重,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BR+SBR)工艺对甘肃某发酵酒精厂生产废水进行中试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可为同类企业的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浓缩污泥厌氧消化的能耗,优化消化反应器的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搅拌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浓缩污泥中温消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20 d时,稳定运行的各反应器pH值在6.9~7.5之间,碱度在2 060~2 656 mg·L-1之间,单位体积浓缩污泥日产气量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5.37mL·mL-1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挂膜成功后的厌氧/缺氧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SBMBBR)与硝化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SBMBBR)连通成A2N序批式MBBR系统(A2N-SBMBBR双泥系统),运用该双泥系统探讨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反硝化除磷效能。在COD/TN平均值为2.98,单个运行周期为12 h的试验条件下,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24%、72.5%和61.86%,其中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7.86%和76.14%,系统发生的反硝化除磷现象表明,A2N-SBMBBR双泥系统对实际低COD/TN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和发展,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膜生物反应器,介绍了近两年来国际上膜生物反应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在城市污水回用中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提出MBR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催化还原方法制备了Ag TiO2 催化剂 ,并采用平板式固定型光催化反应器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亚甲基蓝 (MB)降解研究 ,与悬浮型光催化反应器的实验结果对比证明 :利用平板式固定型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太阳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优于悬浮型光催化反应器 .  相似文献   

13.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制甲醛氧化反应器(废热锅炉)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间腐蚀、点腐蚀和磨损腐蚀及其综合作用对管壁的腐蚀破坏所致。用经表面处理的碳钢代替不锈钢制造甲醛氧化反应器,可改善和避免上述腐蚀破坏的产生,延长氧化反应器的使用寿命.湘潭合成化工厂,用经由我们以Mo、p元素进行表面钝化处理的20g碳钢代替1Cr18Ni9Ti不锈钢制造甲醛氧化反应锅炉,现已运行19个月,使用寿命已超过该厂原不锈钢制造的氧化反应锅炉的平均寿命;甲醛质量稳定,达到GB9009-88中的优级品标准;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设备费用,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因减少泄漏等事故,使该厂去年甲醛增创产值180万元.研究表明,采用表面合金化处理的碳钢管来制造甲醛氧化反应锅炉,效果更佳,是解决甲醛氧化反应废器热锅炉腐蚀问题,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产生菌 (Aspergillusniger) 1 - 1 3菌株以白酒丢糟作为碳源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 .采用单因素搜索对其最适产酶的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的最适氮源为硫酸铵 ,最适加入量为 1 6% (以白酒糟干质量计 ) ;最适产酶发酵条件 :温度为 30℃ ,初始含水量为 5 5 % ,接种量为 1mL菌悬液 (浓度为 7× 1 0 7个 /mL)接种到 1 0 g固体培养基中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 72h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最高为 370IU/ g酒糟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筛检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厌氧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时的最佳及适合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样品预处理较优的条件为:pbs固定3~4 h,乙醇脱水3 min;FISH技术检测环境样本中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杂交温度46℃,杂交时间2~3 h,洗脱液中NaCl浓度90mmol/L.FISH技术检测厌氧反应器样品中硫酸盐还原细菌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在研究环境微生物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是将中空纤维膜直接淹没在生物反应器水下而构成的淹没式中空膜生物床。该装置能耗较低、体积较小、构造简单、运行方便,近年来有关它的应用研究很受关注。本研究开展了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包埋法将耐铬菌株——柠檬绿木霉NG01孢子固定在PVA-SA-PDA小球内,在此基础上设计动态反应器,分别探究了固定化NG01小球以及不同反应条件下动态反应器还原Cr(Ⅵ)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固定化NG01小球直径为2~5 mm,球体完整性较好,内部孢子具有活性;固定化NG01小球对Cr(Ⅵ)的还原能力远高于游离菌体,处理50 mg·L~(-1)的Cr(Ⅵ)废水可重复利用17次以上;在反应温度30℃、 pH 8和水力停留时间5 d时,动态反应器对Cr(Ⅵ)的还原率高达97.73%。  相似文献   

19.
<正>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污水处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MBR具有出水水质良好、污泥量少、易于运行调控、节省空间等特点,逐渐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溶胞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既可以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可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理想途径。为了提高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各种溶胞技术被用于厌氧消化的预处理。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化学、物理、生物溶胞技术的效果及研究现状。机械、臭氧、超声波、热处理等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辐射法是新兴的预处理技术,其污泥的预处理机理、效果及经济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投加能分泌胞外酶细菌的溶胞技术在经济合理、操作简单、对设备无腐蚀、环保节能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势,为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