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闻 《科技信息》2009,(6):91-92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把读者接受置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地位进行考察,宏观上沟通美学与历史的关系,微观上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翻译理论与接受理论的结合必将促进翻译研究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浅议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未  吴秀 《科技信息》2007,2(18):205-206
西方文论经历了19世纪以作者创作为中心到20世纪对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的转变,读者地位日益提高;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作为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接受美学对以往的文学理论是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传统的生产美学和描写美学极大程度的颠覆。本文主要介绍接受美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旗帜鲜明的读者理论及瑙曼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学术演变集中体现在对“形式”的不同理解上。具体而言,俄国形式主义将之阐释为以“手法”为核心的陌生化美学体系,布拉格学派则将之阐释为“结构”。仔细辨析他们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两者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俄国形式主义内部,存在着从早期的“手法”到晚期的由“系统”整合“功能”的转变;在布拉格学派内部,存在着将“系统”改写为“结构”的转变,进而把形式主义改写为结构主义的转变。在上述转变的基础上,布拉格学派继承并超越了俄国形式主义,建立了成熟的结构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基点:一是类比于语言学,从所谓“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一是坚持诗学的艺术本质,于是对“词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乃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俄国形式主义所称理论诗学的研究是侧重在语音、韵律、词法、句法与词义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然而,即使在俄国形式主义共时态的理论诗学的范围中,也仍然有着历史观念的渗入。材料、程序、风格,这三个词大体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个最简括的基本的概念系统。俄国形式主义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两点主张:一是用形式消灭内容,二是将内容归结为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批评、文体学与文学教学汤定九20世纪的很多文学理论都以本文为研究对象,强调对文学语言的分析。这些理论滥额于20世纪初的两大文学流派: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文学的本文分析发展为两大主干:结构诗学与文体学。前者的理论构架建筑在列维·...  相似文献   

6.
近读(接收美学与接受理论)一书,不禁联想到了现代文阅读教学,深感其主要思想对我们有许多有益的启迪。接收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崛起于西方美学界,主要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他们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他们认为读者对本文的接收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不只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也是作家,因为鉴赏和批评的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生产,就是文学作品的实现。这样,他们就把读者…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8.
别林斯基(1811—1848年)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别林斯基关于典型的理论,是世界文学理论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今天,当人们重新思考文学典型的时候,重温别林斯基的典型观,对我们会有启发和借鉴。作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旗帜鲜明地宣称:“艺术是现实的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实质出发,列举并澄清了几种对于接受美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流行性误解,认为接受美学不是读者中心论,而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理论;不能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地位就在文学翻译中过度归化;也不能因为接受美学承认阐释的多元就在文学翻译中肆意曲解原文。  相似文献   

10.
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及结构主义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方法,它们可以说是历史的承接,但又有所不同。俄国形式主义以文学语言形式为绝对的批评对象,采用陌生化理论,分析文学的文学性。新批评则是以单一文本的次深层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理论原则,获得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所不同的是,它从宏观的角度,发掘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的同一模式,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性”与“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语流派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是“文学性”,是文学与一切非文学比较所具有的差异性,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东西;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给后起的文学流以深刻的启迪,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奇幻文学一度出现了巨大的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这和多方面的因素分不开,其中读者对它的影响力不容低估。藉由着接受美学对读者地位的提升之力,立足于读者整个的阅读过程,可以一窥读者对于奇幻文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接受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卜松山先生的新著《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一书,从"外部视角"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进行了独特的审视:在思想史大背景下叙述美学、文论史;跨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阐释学的考察理路。该观察方式表现出了一些与中国学者书写的中国美学、文论著作不同的、有新鲜感并极富启发性的要素,能够帮助照亮中国在此类研究中的某些"盲点",并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学者与西方同仁富有成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蔡仪美学思想对于建构、发展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体系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蔡仪的现实主义艺术学说,从一个重要的纬度为文艺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蔡仪高度重视对艺术问题的研究,为文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作了思想认识上的铺垫.他关于美的艺术的内容的论述,关于美的艺术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关于艺术教育是美感教育的观点等,都为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蔡仪独特的美学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中国文艺美学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日本作为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给予中国美学、文艺学一个学科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范畴、概念、术语及文艺、审美观念和学科体系、方法论等学科构成的奠基性、根本性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成就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构性特征,形成了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内在发展理路,表征为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形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Aristotle structured his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for the first time,that is,his Poetry.He abstracted the spirit of Greek literature from the view of philosophy and created the great works of western aesthetics.Among his Poetry theories,the tragic theory accounts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life of poor Tess based on his tragic theory to se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f Aristotle's theory.  相似文献   

18.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在散文中充分利用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语言新奇独特,充满哲学色彩。其散文语言的陌生化修辞艺术主要包括偏正、主谓、动宾等词语超常搭配,铺陈与穷举、复句变异、同语反复等句法结构,色彩的变异以及辞格优化。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张力,使韩少功的散文深刻有力,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阅读对话教学理念融合了建构主义课程观、接受美学理论、解释学、对话理论等多种理论,以范式理论的整合思维来考察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型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从根本上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