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2005年和2017年汉中盆地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汉中盆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7年,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三减三增"趋势,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建筑用地、果园和林地增加,发生转换面积为40 737.24 hm~2,占总面积的9.42%;受城市化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耕地向建筑用地、林地、果园转换,新增建筑用地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增加面积5 878.8 hm~2,说明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受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2005—2017年,受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汉中盆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6.226 9亿元,各项服务价值均表现为增加,最大增幅达到128.56%,说明汉中盆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发展,但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耕地向其他用地类型转换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土地类型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上涨,受单项服务功能的影响,农用地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率大于森林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率;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秦巴山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相似文献   

2.
根据汉中盆地降水、径流资料,研究盆地水资源及其特征。结合自然条件和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耗水量,并计算出不同水平年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针对农业用水问题,提出了兴修蓄水工程,改造旧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建立节水农业,完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多水联用、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确定人类活动是否对土壤湿度变化产生影响,分别计算了无植被带、自然植被带、农业植被带下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这3种状况的土壤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农业植被下的土壤湿度的下降趋势大于自然植被带和无植被带下的土壤,而且年际变化显著增大,其差异因数达到7.22%,而无植被带土壤和自然植被带土壤的差异因数分别为4.58%和4.60%.这说明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变化不仅受自然影响,而且人类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彭斌 《汉中科技》2007,(5):9-10
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沛的水资源以及悠久的农业生产传统。由于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大巴山阻隔,区域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具体表现出果树种类繁多、南北水果均能栽植的特点。其主栽果树有柑桔、梨、葡萄、桃、樱桃等,据统计,勉县果园面积达9110亩,  相似文献   

5.
汉中盆地光、热、水、肥、土等农业耕作条件十分优越。如何充分利用好耕作条件,使农业获得高产高效,是我们长期为之探讨和研究和课题。近些年来,通过不断试验研究,汲取生产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了冬播双膜洋芋十育苗带土移栽芋头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在耕地上实现高产高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农业小气候是一个自然体,是诸气象条件、气候条件与生物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这个自然体不是孤立的进行自身的演化,而是和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组合一起共同反映于农业土地类型之中。又在人类长期生产活动和经济利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所以说农业小气候不是纯自然的产物,它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8.
人工植被又称栽培植被或农业植被.它和自然植被合称为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植物产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所提供的产品多寡,决定于经营管理水平,而后者又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因此,研究人工植被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对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协调植物与环境关系,挖掘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区内人工植被的研究,创立更合理的人工植被,获取更丰富的植物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7-1999年3年对汉中盆地水稻产区的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监测及产地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的调研资料,对汉中绿色食品产地作出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得出汉中盆地适宜发展绿色食品稻米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热带北界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带北界的划分实质上是地球表面地理系统中自然区域(地带)的划分,所采用的区划指标必须全面地反映自然区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渐变性特征。本文运用详尽的景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广西自然植被、农业景观、土壤等典型景观的空间变化,确定出热带具体北界:东起梧州浔江谷地北缘,沿大瑶山东南部,经莲花山、大明山、武鸣盆地北缘山地,向西接右江和红水河分水岭,到田林一带与金钟山(云贵高原)相连。  相似文献   

11.
海产无脊椎动物呼吸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试的18种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强度进行的系统比较研究表明:日本和螺类,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强;而蛤类则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差.呼吸强度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习见织纹螺、短滨螺接近陆生生活,呼吸强度最强;日本呼吸强度次之;再次为一般螺类;最弱的为蛤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中国革螨13科、41属、85种,其中贵州省革螨新纪录18种,福建省新纪录16种,云南省新纪录14种,山东省新纪录11种,青海省新纪录9种,海南省、浙江省和辽宁省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3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2种。  相似文献   

13.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4月至1994年1月,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对该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及区系特点做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调查统计表明,衢州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22种,隶属12科19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3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衢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过渡性强、成分特有及起源古老等特征.还探讨了它们与邻近地区珍稀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阶矩阵运算和存储量都特别大,为了减少运算和存储量,本文讨论了稀疏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的存储方法。介绍采用引用计数、操作标志等方法实现矩阵复制、转置、乘常数等部分矩阵运算。该方法在产生新矩阵时,并不生成数据的拷贝,而是改变矩阵的引用计数、操作标志等变量,生成新的矩阵,减少了运算量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90年代后我国革螨分类概况,并报道中国革螨14科37属76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46种;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新纪录3种;广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2种;海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纪录各1种;重庆直辖市新纪录2种和上海直辖市新纪录1种。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女性形象中,淫妇着墨最多,恶妇最可恨,女英雄形象单薄,贤妻良母甚少。究其原因,离不开封建传统妇女观的束缚,离不开作品英雄题材的限制,离不开明王朝统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中国革螨13科、41属、85种,其中贵州省革螨新纪录18种,福建省新纪录16种,云南省新纪录14种,山东省新纪录11种,青海省新纪录9种,海南省、浙江省和辽宁省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3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2种。  相似文献   

19.
坡是两个元素的乘积小于等于每个因子的加法幂等半环. 讨论了可逆坡矩阵的若干性质, 证明了可逆坡矩阵必是满秩的. 讨论了坡矩阵的行秩、列秩与Schein秩. 给出了坡矩阵的Schein秩的一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20.
贵州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草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植物57种,包括蕨类植物3种,种子植物55种,分别隶属于23科34属。其中,挺水植物31种,漂浮及浮叶植物10种,沉水植物16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19属,热带分布类型成分6属,温带分布类型9属。该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比较了草海湿地与国内其他3个湖泊的区系相似性,各湖泊与草海相似性系数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理化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近20多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水体污染对其物种组成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