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提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同步进行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而从旧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正确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只有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确保现有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的开采,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方针,就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实行集约经营,本文拟对什么是集约经营,为什么要实行集约经营,如何实现集约经营诸问题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为实现跨世纪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本文拟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科技进步和管理的科学化程海明,洪景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今后时期,我们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前者要求我们建立健全以宏观调控为主以计划指令为辅的,使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宏观调控体系;后者要求我们自我约束,提高绩效,走集约经营之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与审计制度密切相关。本文着重阐述前者之审计在宏观间接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集约化办刊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集约化办刊之初探庞政一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出版业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变革,也要讨论其体制,研究其增长方式,从而改进管理,加快发展。高校学报同样不例外。全国有813...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市场结构、要素供给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谈镇黄瑞玲一、问题的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关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全局意义上的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奋斗目标的关键,对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较量,以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的挑战,福建要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要求不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支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宏大的跨世纪科技人才队伍。而目前我省科技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重大决策,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这是农业经济摆脱长远发展困境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 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其实质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的投入质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那么怎样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呢?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央确定“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本文首先分析论证了这一决策的理论依据,认为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类型也由供给导向型经济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需求导向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接着探讨了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党中央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要解决好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结合石河子实际,要解决好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先解决好石河子三个根本转变:即思想观念、机关职能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这三个根本转变的关键,是要在抓好机关作风的转变问题上做好文章,从而推动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进而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活动开展三周年了。我想借此机会讲一讲有关经济效益的问题,以表庆贺。我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种“转轨”和“转型”的历史时期,能否调动国有企业广  相似文献   

14.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科技兴县的核心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它不仅是一个科技概念,而且更是一个经济战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工作过程。 (一)科技兴县需要有科技进步的时代精神与科技意识淡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张新生 《华东科技》1997,(10):24-25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欠发达地区更要抓住机遇,去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研究》2015,(1):20-23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核心就是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知识产权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促进竞争创新的具体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者应努力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甘肃科技》2002,18(3):58-58
“十五”期间以及本世纪的未来十多年里 ,将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是实现我国未来战略性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我国的许多企业领导者还在市场营销观念上存在着模糊认识 ,在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上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驾驶企业、走向市场、迎接竞争的要求。不少企业领导人员还认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仅仅是宏观的事 ,长远的事 ,国家的事 ,政府的事 ,与自己、与企业并无直接关系。实际上 ,经济体制的转变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来实现的 ,每一项政策措施都直接影响企…  相似文献   

18.
蔡健 《科技与经济》2000,13(1):22-2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纲领 ,为“九五”和 2 0 1 0年的发展远景描绘了宏伟蓝图。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出版改革的整体思路应该而且必须顺应这两个转变 ,要围绕这两个转变做好文章、做足文章。1 根据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 ,在出版部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里主要谈两点———建立出版集团和推行代理制。1 1…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对于促进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 ,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两种类型 :粗放型和集约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了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原因、表现方式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 ,说明了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要素 ,科技进步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阐明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简单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测算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