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非典大事记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被称为SARS的病例。 2003年2月3日至14日广东发病进入高峰,但病原不清,而且有家属及医护人员极易被集体传染的特点。 2月10日前后,广东广州、江门、汕头等地有人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手段散布谣言,引起市民抢购大米、食盐风暴。随后,政府出面辟谣,及时制止了这一扰乱民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世界抗击非典斗争逐步取得胜利,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通过本刊特约记者对这位医学专家的进一步接触,读者会认识一位更加鲜活的钟南山院士。  相似文献   

3.
问: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指最近发生的、目前病原还不能最后确定的一种传染性肺炎。典型性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等,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通常会增高。非典型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症状多为干咳,症状相对典型性肺炎来说不典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这种肺炎是历年非典型肺炎中传染性最强、病情较重的一种。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非典网站     
全国第三届科技活动周展示——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http://cpst.net/temp/3sws/3sws_1.htm 广东金科网抗击非典专题 http://www.sti.gd.cn/feidian/index.htm 提供非典新闻信息、广东抗非科技动态、以及非典相关知识。 新浪网抗击非典专题 http://news.sina.com.cn/z/sars/index.shtml 提供最最详尽的非典新闻报道、新闻图片、漫画、flash以及非典相关知识问答、解读等等。  相似文献   

5.
我看非典     
梁良 《广东科技》2003,(7):38-40
非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人们一夜之间变得对一己之外的公共问题关心起来了。从春节过后的“传闻”恐慌,到3月4月的全民动员,再到6月的尘埃落定,国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集体性灵魂拷问。当我们看着灾难迤俪而去的背影,伴随着内心巨大的情感悲恸,我们开始反思。在死难者不瞑目光的注视下,我们,这些灾难的经历者,见证者,该如何以理性审视的目光,从  相似文献   

6.
“天有不测风云”,“非典”这个根本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打乱了众多企业的计划。几乎所有企业的第一反应是:“非典”会持续多久,严重性有多大,对经济大势和各行各业会有多大的影响?许多国内外的权威机构和专家都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尽管现在做出准确的预测还为时尚早,但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从这些预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非典”不过是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中的一种,只是较为极端,这就考验企业实施危机应对的能力,对内要保证员工的心态稳定、组织系统有效运行;对外要保证业务正常运行、公关和市场推广以新的方式呈现,当然,所有的工…  相似文献   

7.
读了2003年第5期《航空抗非典》一文,感想颇深。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3,(6):29
<正> 非典型肺炎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一道科学难题。在人类和病毒之间,正在上演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之战。在非典疑凶的确认上,2月18日,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衣原体颗粒,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非典的帮凶;3月23日,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几乎同时报告,一种冠状病毒才是真正的元凶。  相似文献   

9.
《东莞科技》2003,(5):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迷信从来就是科学的大敌。在人类依靠科学改造自然、战胜灾害的历程中,各种迷信、伪科学的东西时不时便会沉渣泛起,蛊惑人心。比如,在我们全力以赴同非典作斗争之时,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如“神婆施法”、“娘娘赐药”等就趁机抬头,趁火打劫,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伟农 《创新科技》2003,(6):35-35
<正> 科学的确提供了许多方便。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花了7年时间才找到莱姆关节炎的病原体;80年代,科学家花了3年时间才找到艾滋病的病原体;而现在破译非典型肺炎的速度简直是个奇迹:短短七周内,科学家已经完成识别、  相似文献   

11.
王政 《天津科技》2003,30(3):11
4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视察时指出,战胜“非典”病魔,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要求加快对防治药物和防护装具的研究,这是对我们这个全军唯一的野战卫生装备研究所的极大鞭策。面对SARS病毒的挑战,为解决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防护需求为目标,全所紧急动员,采取非常行动,整合科技力量,形成整体攻关能力,以研制减少对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对运送“非典”病人工作人员感染和消毒灭菌等  相似文献   

12.
陈智 《今日科技》2003,(Z1):11-12
2002年11月,我国广东省出现一种病因不明、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世界其它一些地方也相继作出类似疾病的报道.我国现将这一疾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这是一种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的新传染病症.2003年4月16日,WHO宣布该疾病的病因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发,目前,该病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内发生流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刚 《安徽科技》2003,(5):47-48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原来叫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指最近发生的,目前病原还没最后确定的一种传染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简称SARS.典型性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等,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通常会增高.非典型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其临床表现多为干咳,相对典型性肺炎来说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华夏。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做出了全面部署,采取了果断有力的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把防治非典型肺炎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面对来势凶猛的非典,科技界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发挥科学的力  相似文献   

15.
此前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一说起非典,人们就谈虎色变,人人自危。非典造成的恐慌让我们惊觉传染病的威慑离我们如此近。事实上,非典不是第一个到来的传染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往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样让人惊心。而1957年至1958年,1968年至1969年,全球爆发的流感均造成百万人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肆虐华夏,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做出了全面部署,并采取了果断有力的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把防治非典型肺炎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面对来势凶猛的SARS疫情,我省紧急启动了“山东省SARS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重大课题”。山东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山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协力攻关,组织全省科技力量向非典型肺炎发起了冲锋。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03,(6):28-29
<正> 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一种神秘的肺炎快速传播开来,有5人丧命,300人被感染。 2003年1月21日北京接到广东方面的报告,发现一种与以往的肺炎都不同的疾病,传染性强,潜伏期短。 2月21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带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3,23(G00):56-57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就依靠科学,战胜"非典",多次发表讲话、作出批示.在视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时,他指出:"要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在天津检查"非典"防治工作时,他又强调指出,夺取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斗争的最终胜利,关键是要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总的要求是: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蒋泰维 《今日科技》2003,23(G00):9-10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就依靠科学,战胜“非典”,多次发表讲话、作出批示。在视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时,他指出:“要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在天津检查“非典”防治工作时,他又强调指出,夺取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斗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