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利用十分快捷,也使个人信息极易遭受侵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等活动。本文从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入手,对我国个人信息的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信息主体的权利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在信息时代经常面临一系列的危机,正常的社会秩序正因此而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新的社会议题,关系着和谐的信息社会的构建。以渐进调适的方式因应现代信息科技所衍生的社会议题,并非妥适之道。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必由之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不仅关系着基本人权的保护,还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一个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不健全的国家肯定会在国际人权与国际贸易两方面腹背受敌。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飞跃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使得批量处理和传递个人信息更加快捷,同时也使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一个难题。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不正确地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个人信息应当如何进行保护,立法问题显得极其重要。实践中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屡屡发生,需要以宪法学视角论证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的权利基础,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政策     
《信息化建设》2005,(6):60-60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启动;中国产权登记将实行网络化管理;《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法》规定违者可罚十万;农业部启动农业信息服务试点。  相似文献   

5.
制定法律的必要性和法律的意义以及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一组命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具有保障信息社会基本人权的实现,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保护自然人权利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由于法律的规定较为分散和简略,权利主体在个人信息泄露时难以获得法律的有效救济。对于个人信息采取何种保护模式,学界见仁见智。为了充分地保护个人信息权,维护数字社会的信息安全,我国亟需制定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科学的基本原则,准确界定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制度,同时构建健全的权利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法益二元论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并不符合集体法益的内涵特征,集体法益说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是基于公法法益观的个人法益——个人信息安全,兼顾个人信息的多元价值,回应网络社会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合理利用之诉求。  相似文献   

8.
对个人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包括汇总、共享、披露等)是监管疫情的重要措施,由此引申出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有效防控的关键环节。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信息一再受到威胁。为妥善解决个人信息在疫情防控中的保护问题,有必要坚持信息保护原则,明确个人信息搜集的权力主体,划分搜集、处理个人信息的限制条件,明确信息搜集者、掌握者以及信息被搜集者义务与责任,以期做好疫情过后的信息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建伟 《今日科技》2021,(11):43-45
智慧医疗带来高效、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医疗数据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智慧医疗的数据安全关乎患者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目前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领域,已经形成了由《民法典》《刑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构成的规范体系,加强数据合规建设是必然要求.医疗数据合规建设的要点包括去标识化、分级、分类、分角色、数据权限控制、伦理审查、知情同意、加密传输、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使用安全、数据发布共享安全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达到信息流通与信息保护的平衡为目的,首先指出了个人信息利用的现状,后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构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