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雅》是清代亁嘉时期学者洪亮吉所著的一部仿《尔雅》而做的雅书著作,类聚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搜录古书训诂和解释意义相类的词语集成一书,释义体例独具特色,是一部词义辨析词典;《比雅》保存有大量周秦两汉时期的字义,这些字义可作为语料补正《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释义方面的阙失,为大型辞书的编纂提供必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是目前几部规模大、质量高的字典辞书。经常翻检,不经意中发现有些不足之处,现把它抄出来,_作为修订再版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是收字丰富、释义详赡的大型汉语字典,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白璧不免微瑕,本文即以《手部》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例证从注音、释义、书证等方面具体探讨《汉语大字典》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在引用古代辞书方面有一些缺失,尤其是在引用时代较早的辞书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小尔雅》中的古词义训释看《汉语大字典》引用其书的情况,以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通过对“二程语录”语词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多义词义项共170例。  相似文献   

7.
考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A部字头和词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增删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字头的收录方面更精粹,更规范,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用字实际;在词条的收录方面更丰富,更有时代感,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对老一代语言学家精心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汇集了历代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成就,代表了我国汉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继续修订。  相似文献   

9.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盖庐》在历史词汇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盖庐》,从增补义项和提前始见书两方面着手,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进行了增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埤雅》所用词语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是《汉语大词典》所漏收的。虽然个别词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埤雅》所见词义,《汉语大词典》未立义项。故考释《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谈整体观在大型语文词典义项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在大型语文词典编撰中整体观在义项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语大字典》在义项上的一些不足,可供大型语文词典编撰及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为众多学者提供了便利。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部书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该部书完成编纂到目前使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它在语音、释义、引证、编纂体例等方面的疏漏也逐渐被发现。其中,孤证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疏漏。探讨《汉语的词典》的孤证问题,有利于纠正对一些字词的认识和提高词典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辞书界的一面旗帜,广为使用,备受赞誉。因为当时汉译佛典语料研究较少的原因,《汉语大词典》编辑时较少利用佛典语料,出现了部分条目的失误,主要表现为词条失收、词语义项阙失、例证晚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复合词有同形多义现象,《汉语大词典》对复合词"结轨"、"结辙"释义不完整而且与书证不符合,两词书证前后矛盾,结合文献考证两词的义项,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双语词典误译误释现象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英语搭配大词典>中若干典型误译误搭配进行了剖析,意在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墓志由于其文体和所涉内容方面的特殊性而在语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某些特点,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笔者拈出其中的9条词语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语文辞书,影响十分广泛,因而书证、释义的正确性及词语的丰富性极其重要。然而,它的编纂主要囿于传世文献,难以全面、客观运用文献材料,因而它的第一卷所收许多词的书证、释义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且词语漏收现象甚多。故仍需寻绎充分必要的出土新材料对其予以订补,以供辞书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