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3年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包含"保护"与"开发利用"两个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更新"理念是处理当前"非遗"问题的新理论方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从2006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保护"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例着手,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优势,从主动参与、准确切入、特色建设、着力推广四个层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和方法,强调实地考察、现场收集、原貌保存,全方位的建设"天地之中"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填补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该法承袭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要旨,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保障该法立法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针对保护工作的各环节制定具体的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充分发挥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编写指南》的要求,详细介绍了新疆传统手工艺——桑皮纸的基本情况、独特性、历史传承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保护情况等内容,对新疆桑皮纸的价值体现进行了研究。认为桑皮纸是维吾尔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与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对其展览与传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活态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多样的种类、表现形式,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带来了深刻挑战。本文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为例,剖析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理念、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非常热烈,但是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虽然国家已经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8个省、自治区也颁布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但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有关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承团体、民俗文化遗产等概念的辨析,以及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案例等的分析,认为日本是少数几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其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日渐紧迫和艰巨.对此,在分析福建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基础上,提出用标准化保护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阐述这一方法在保护传承非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运用"围栏式"非遗标准化模型论证了标准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方法研究,构建了"点三角"模型和"圈—轴"模型.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被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可以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从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该文通过研究,并实际拍摄制作电视纪录片《苏北大鼓》,以期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菩日文献》的价值出发,阐述了保护古籍文献对于继承藏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从《菩日文献》的文物性、学术性和艺术性提出了对古籍实体进行文物级别的原生性保护;对古籍内容进行再生性保护,以及对古籍版刻工艺、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长海 《科技信息》2011,(29):465-466,488
1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秦王破阵乐》作为唐代大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不仅对与唐有关的周边国家有影响,而且从宫廷传至民间,一直在今天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西安鼓乐》保留曲目中,还能看到它的存在。从其产生源流、传播路径、遗存现状及存在原因等方面开展探讨,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动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名录》2009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9月28日到10月2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会议。委员会10月1日宣布,首批来自8个国家的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声像信息化记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建设、整合、利用和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文献资源.利用现代声像信息技术,原生态、客观、形象、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和拯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建设和利用大理这块丰富而多元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淀厚实的声像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与形成的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通过分析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提出构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互联网上线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包括建立地区间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机制、制定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标准和规范、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在保护大量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于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系统和1962年出台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令》,而且还致力于建构一个申请与继续传播相结合的完整的遗产体系。同时,文章也指出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改变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困境和障碍。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从立法与执法、权利人知识产权意识与调动群众保护积极性三个方面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