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1896年铀放射性的发现到1913年放射性同位素和位移律的发现的18年,是核物理学和放射性化学的奠基阶段,也是人类深入原子内部探索物质变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在1898年的发现,和1899年对β射线及1902年对α射线的物质性的确定,α粒子和β粒子便成了放射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后出现的卢瑟福-索迪元素嬗变qd理论、建立在原子基础上的原子连续性变化的思想、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和位移律的发现,每一发展都与这两种粒子特别是α粒子的使用密切相关.经过这一阶段研究,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物质存在的最小载体,认识到不存在物理学原子和化学原子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阶段革命不唯独属于物理学,也不唯独属于化学,而是整体上属于一门物质科学.  相似文献   

2.
威廉.康拉德.伦琴——纪念X射线发现100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佰谦 《自然杂志》1995,17(6):345-350
100年前,德国维尔茨堡(Würxburg)朱里乌斯-马克西米里安斯大学物理科学研究所实验物理学教授伦琴(Wilhelm Konrad R(?)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连同不久以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大大缩短了物理学迈向现代物理学的进程。在X射线发现100年的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伦琴的生活、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文清 《科学通报》1992,37(11):1053-1053
为什么蛋白质仅由L氨基酸构成,这个问题至今困扰着科学家。1957年发现,弱核力不保持宇称。受弱作用力支配的最熟悉的效应是放射性衰变中β射线的产生。β射线实际上是高能电子或它们的反物质正电子。这些粒子有着固有的自旋,因此当它们沿自旋轴方向移动,或者逆自旋轴方向移动时,被  相似文献   

4.
唐孝威 《科学通报》1987,32(4):268-268
中微子质量的问题是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氚原子核衰变过程,即~3→~3H+e~-+(?)中,β射线的能量很低,因而目前有许多实验,通过测量氚的β射线能谱来研究电子反中微子的质量。由于氚原子核的这种重要性,实验上确证氚是纯β放  相似文献   

5.
李整武 《科学通报》1957,2(10):297-297
加速后的质子或α粒子等带电重粒子和多种原子核类起反应而产生γ射线。γ射线的能量、谱线分布和产额是被冲击的原子核的一个标帜。这一标帜和带电重粒子的冲击能量也有确定的关系。如所周知,在原子核物理实验中,常利用这些事实来研究和冲击粒子起反应的靶子材料的情况。本文指出利用这样产生的γ射线作为同位素分析及技术应用的广泛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1912年弗里德里希、克尼平和劳厄成功观察到X射线透过硫酸铜晶体后的衍射斑点,X射线衍射的发现直接导致了两门新学科的诞生: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波谱学,也为人类认识物质结构开启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以核发电厂放射的中子射线实际上小剂量比大剂量更有害。这一消息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它与其它形式的射线——γ-射线和x-射线有些不同。美国能源部国立阿贡实验所的研究者们发现,老鼠胚胎细胞经小量多次中子照射比细胞在相同的所有剂量一次照射有更多的恶性改变。对于核电厂的工作人员,用粒子加速器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暗物质的性质是宇宙学、粒子物理学和引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或许是由宇宙早期产生的不为人知的粒子所组成(针对这些粒子的探测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目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下一个10年里,来自于直接探测、大型强子对撞机和γ射线大视场空间望远镜的探测结果,将开启人们真正了解暗物质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1895年11月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室里给阴极射线管加上高压后,开始慢慢移动荧光屏,以观察“冷光现象”。忽然,他看见自己手骨骼的灰色影像清晰地显示在荧光屏上。伦琴意识到,这是一种穿透能力比普通光线强得多的新射线。由于对新射线的其他性质了解得还不多,伦琴便称它为X射线。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来自天王星的X射线。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这颗与太阳的距离在太阳系各大行星中排第七的星球。天王星是一颗巨大的被冰覆盖着的星球,直径是地球的4倍,几乎完全由氢和氦组成。它的自转轴差不多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行,可以说是躺着旋转的。  相似文献   

11.
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处发生着伴有γ射线辐射的高能过程,γ射线直接同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中经常发生的核过程、高能粒子过程和很高能量的物理过程有关,在研究宇宙中快速膨胀、爆发,高能粒子加速,超密天体的引力吸积,元素形成,粒子与反粒子湮灭等过程的能量转化与传输方面,γ射线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年代里,γ射线必将成为人类认识宇宙的一个重要的新“窗口”,在揭示宇  相似文献   

12.
链式反应     
《科学之友》2004,(5):62-63
新科学的诞生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enriBec-querel)发现铀元素能以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射线释放能量。1898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发现了其他具有放射现象的元素。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发现了两种形式的射线,他将它们分别称为α射线和β射线。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射线都是高能量的微粒。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此科学的新分支——核物理学诞生了。黑暗中的撞击两位德国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OuoHahn)以及弗雷茨·斯特拉斯曼(FritzStrassman)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成…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77,22(8):361-361
水碳硼石(Carboborite)是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1964年作为新矿物发表时,谢先德等根据它的晶形和单晶X射线分析测定为单斜晶系,a=11.32,b=6.68,c=18.59;a:b:c=1.6946:1:2.7828;β  相似文献   

14.
范庸 《科学通报》1956,1(7):83-83
人们很久以来就推测,在自然界中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之间存在着对称性,认为每有一种带正电(或负电)的粒子,就应当有一种质量和它相同但是带负电(或正电)的粒子。1932年,这种推测第一次得到了证实,人们发现了正电子(它的质量和电子一样,但是带正电荷,电荷的绝对值和电子一样)。后来,在宇宙线中找到新的粒子——介子时,发现这些粒子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就又一次证实了上述的推测。然而反质子(质量和质子一样,但是带负电)的存在却长时期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这也并不希奇,大家知道,产生一对质子、反质子所需要的是接近2亿电子伏的能量,而产生一对电子、阳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却只比1百万电子伏稍大一些。1955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终于发现了反质子。这样,科学家们就在二十多年来发现的一系列新粒子的名单上又加上了一种新的稳定的粒子。而反质子的实际存在的证实,对目前的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宇宙γ射线暴(以下简称γ暴)是七十年代高能天体物理学中的重大发现。如同六十年代X射线源、射电脉冲星的发现一样,γ暴的发现也是偶然的,然而,又是空间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γ射线的爆发短暂、高能、出现又无规则,因而吸引了许多实验和理论工作者。它们来自何方?是什么样的天体在怎样的过程中产生的?至今仍是一个诱人的谜。  相似文献   

16.
许槑 《自然杂志》2005,27(4):212-212
来自银河系核球的γ射线行一个明显的511kcV的能量,这说明该射线是由电子和其反物质配偶正电子互相湮灭产生的。但这些正电子来自何处呢?曾有人提出种种正电子源的候选,包括超新星、黑洞、中子星和低质量的暗物质粒子与其反粒子的湮灭。但美国弦论学家Tanmay Vachaspati却认为超导宇宙弦是正电子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辐射化学是原子核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高能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在物质内部引起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科学。高能辐射如α粒子(He~( ))、β(e~-)、γ射线等通过物质时,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物质分子,打破物质分子原有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发生电离和激发,引起一连串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终又恢复到一新的热力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王殿勋 《科学通报》1985,30(7):514-514
酞菁铜(CuPc)作为染料和光导材料又在仿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晶型的CuPc其性能各异。本支报道α、β、γ、χ不同晶型CuPc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同时也报道它们各自的振起伴峰及价带谱结果,发现χ-CuPc与其他晶型间明显可见的变化,这与它的分子柱具二单元组结构相一致。而这些研究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8日,是伦琴发现X光100周年纪念日。1895年11月8日夜,德国乌兹堡大学校长、物理学教授伦琴偶然发现了能使铂氰化钡发光的射线,这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穿透性射线X射线,即X光或X辐射。妙在他接着对X光进行了详细的夜以继日的7周研究并取得成果。还妙在他及时公布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W~±粒子和Z~0粒子的发现是震惊国际粒子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因为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弱相互作用的理解, 而且大大鼓舞了物理学家去研究更大的统一。为此,本刊6卷7期发表了《W~±中间玻色子的发现》一文.本期又发表《Z~0粒子发现前后》一文,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弱电统一理论建立的经过,Z~0粒子发现前后的情况,以及中间玻色子的发现对理论研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