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1997年到2012年间的6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基于统计数据的二分比较法,对武汉市建成区进行提取.利用建设用地扩张幅度、建设用地增长类型、城市扩张速度、城市扩展方向、城市外围轮廓的紧凑度等指标分析了武汉建设用地扩张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武汉市建成区总体扩张幅度为152.2%,增长速度经历了"慢-快-慢"的交替,城市分布中心主要向东南移动,建成区的紧凑度先减小后增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强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等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1990年-2010年杭嘉湖平原地区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格局演变特征,并对各城市的用地效益做出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张速度和强度在1990年-2010年间有所增加,而城市之间增减各异;扩展弹性系数逐年增大,人口增长与建成区空间扩张总体结构趋于不合理;区内10个城市发展较为均衡,但大部分城市子系统间发展协调度较差.在今后的发展中,杭嘉湖平原地区各城市应促进相互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融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城市用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夏季6月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分辨率的美国中尺度气象非静力模式MM5来模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夏季月气候要素的影响,最高分辨率为3 km。模拟时间段为2005年6月。结果分析表明:模拟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与实际观测资料符合较好。城市扩展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在城市区域月平均地面温度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在城市扩张和郊区土地利用改变以后,广州、佛山、江门等城市区域降水增加,而东莞、珠海和深圳部分城市区域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4.
黄国涛  武磊 《广东科技》2005,(11):35-36
一、南头的地理优越性及其产业结构现状 中山--一个钟灵毓秀的海滨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距广州市86公里,与番禺和顺德接壤,南与珠海、澳门毗邻,西与江门、新会一河之隔,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只有52海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头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山市的北部,有珠江三角洲“黄金走廊”的美誉,全镇区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人(含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5.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的科技创新实力迅速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澳门与广州、深圳、香港共同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澳门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其中大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安信通机器人系列是澳门科技大学代表性产学研成果。近日,《科技导报》采访了澳门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天机1号”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安信通科技(澳门)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子天(图1),请他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安信通科技(澳门)有限公司系列机器人的特点、他的创业过程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林洛峰  何静 《广东科技》2010,19(17):53-54
<正>(通讯员:舒水明,陈娅妮)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56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高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毗邻深圳、广州、东莞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城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2010年2月,惠州市委、市政府赋予了仲恺高新区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建成区面积从1949年至2012年经历了快速增长,呈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扩展特征.本文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梳理,借助建设用地拓展速率和拓展弹性系数公式分时段进行测度,分析空间拓展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选择人口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建成区面积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收集了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应急避难场所的数据,建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统计,分析了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并运用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方法探求诱发当前问题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国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重建设,轻宣传”“重体量,轻标准”“差异大,布局不均”“重指标,轻实效”等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应主要从“城市经济水平”和“政策严格程度”两个指标着手改善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响应城市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城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加深对城市化理论的理解,为城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有效的时空决策依据.方法基于辽宁省沈阳市2000—2015年Landsat-7遥感影像数据,首先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接着对精纠的遥感图像,进行图像的拼接和裁剪;然后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把裁剪后的图像按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进行分类;利用ENVI5.3的Confusion Martrix功能,计算了两种分类精度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结果计算得到监督分类总体精度为92.36%、Kappa系数为0.88,非监督分类总体精度为77.32%、Kappa系数为0.65;2000—2015年沈阳市建成区扩展先后表现为急剧的扩展和逐渐趋于稳定这两类特征;建成区紧凑度不断下降,分行维数呈上升态势.结论 2000—2015年沈阳市建成区总体处于快速扩展的时期,主要以外部发散式延伸扩展为主,在空间上的离散程度很大;GDP因素、人口因素和全运会举办所带来的影响是沈阳建成区扩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CEPA的签署,对粤、港、澳三地经济特别是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分析了港、澳、粤建设亚洲物流中心所具备的优势 在港、澳、粤建设亚洲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笔者认为粤港澳三方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从经济、体制、交通运输和技术条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广东、香港、澳门三方互赢的经济带,进而提升港澳粤珠江三角洲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城市短时强降水概率分布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D、GEV和Pearson-Ⅲ型3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18个城市短时强降水的概率分布,主要结论如下:1经AD、PPCC、RMSE和Q统计值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GPD模型普遍优于GEV和PIII型,反映超限量阈值法更适用于观测年限较短站点的极端水文气象事件的设计分位值推算;2花都、广州、新会、恩平、顺德、中山、珠海、深圳8个城市GPD模型的形态参数表明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高,且推算的设计降水大于GEV和P-III相应设计值;3参考相关"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珠江三角洲两年一遇短时强降水雨强即可达特大暴雨级别,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对珠三角地区的中山、东莞、珠海和广州市的稻田周边杂草群落进行研究,调查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稻 田周边生境共有杂草25科,57种;中山稻田周边杂草多样性最低,均匀度最高,广州稻田周边杂草的多样性最高,但均匀度最低; 各地之间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稻田周边杂草群落多样性受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影响;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 高,杂草群落多样性越低。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与评价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扩大珠三角地区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影响力,提升珠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本文从经济发展规模、物流业务规模、人力资源等方面构建3类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深圳居区域物流发展的前两位,而江门、肇庆则位居后两位,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 ——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珠三角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发展,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珠三角9市2014—2018年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Malmquist指数进一步评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就资源整合提出建议. 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2)工业污染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珠三角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较高, 其中深圳市领跑,江门、肇庆市居后;(4)由Malmquist指数分解来看,技术进步是决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及数据统计,对珠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和游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市场稳定,游客群体以收入和文化程度都较高的中青工薪阶层为主.珠三角乡村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优化保持珠三角主体市场,重点拓展粤东西北和港澳台入境客源市场,合理发展其他省份和地区潜在市场.同时,要注重企业上班族、公职人员、求学学生、中产阶层以及离退休职工这5大细分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促进广东省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以2012—2018年百度指数中的网络关注度为依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广东省市域旅游联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市域旅游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增大,网络集中度不断下降,网络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2)广东省四大区域旅游网络联系派系结构不明显,“俱乐部”效应不显著,但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点;珠三角地市,特别是广州、深圳市,一直处于核心区,点度中心度高,为多维尺度(MDS)图中的第一梯队,东莞、佛山、惠州、珠海市为第二梯队,其余地市为第三梯队. (3)影响广东省市域旅游网络联系强弱的因素主要有时间距离、空间近邻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出必须建立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现存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珠三角城市群内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城市为样本数据,运用修正之后的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及内部九大城市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 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三~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0—2005年广州、香港与澳门的月用电量及气温数据,以线性回归方式分离了3地的月均气象用电量,计算了相对月均气象用电量和月均气象用电量密度,分析了月均温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3地月均用电量中气温波动的平均值分别为12.9%、17.1%和18.5%;月均温分别超过24.55、24.81、24.45℃时,月均气象用电量密度对月均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两者的关系也较密切;热季月均温对月均气象用电量密度的作用要强于冷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