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本文历时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所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特征。文章认为“五四”作家对浪漫派文学的吸收一是它所特有的暴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它感伤、忧郁和孤独的情调;三是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的接受;四是浪漫主义传奇性特色。在艺术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感情的抒发,强调自我表现,体式上的散文化和诗化及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等。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个人抒情小说和田园抒情小说及浪漫传奇小说都有了新发展。40年代以无名氏、徐评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最后一个余波。  相似文献   

2.
象征手法是乔伊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由于它的特殊艺术魅力,使得乔伊斯小说得以浓缩时空,以小见大,充分展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体现其作品深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曼斯菲尔德的象征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使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的高手。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她既继承传统,又博采众长于现代,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和象征主义的暗示性融为一体,建构了她极富个性、带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象征艺术天地。她在运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时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挥,在标题、背景、结构、意象、人物等方面努力寻求象征和暗示,从而深化了作品的内在意义,赋予小说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在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象征的最大特色是语言和精神的强烈个性化,其所喻内涵没有确定的意义而是直指与现代哲学有某种同构倾向的形而上精神。现代象征对现代诗歌许多审美风格的形成和发散有着深广的影响,而且也是解读现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成因作了探索。本文着重研究 70年代末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从而引发文学观念的骤变与小说创作上的创新与变革 ,出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初期形态。  相似文献   

7.
师陀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师陀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象征上,作家都实现了此种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说应该重视语言,把语言作为小说的本体属性,但当下学界讨论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大多还建立在模仿论与表现论的传统语言观上,而语言作为主体性的地位(或语言的自主意识)并没有彰显。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首先从语言本体出发,客观地探寻自主语言的性质及其发生,然后结合具体文本讨论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自主性,详细地探究了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小说语言本体论的生产及其演进过程与中国现代小说自主语言的风格及类别,并对一些问题做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它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作者出色的现实主义描写,同时小说中比比皆是的象征主艾手法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哈代通过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巧妙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作者很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为他的作品营造一定的寓意性效果。本文探讨了这部小说象征艺术的九大方面:动物象征,植物象征,颜色象征,地名象征,等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民族民间服饰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象征;民族民间服饰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的现代服饰情结三方面对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作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季桂起的《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全面的概括总结、深入精到的文本分析,把一段“心理化”的“五四”小说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为现代小说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心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沃尔夫在其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以她独特新颖的艺术审美视角,独具匠心地创作了小说结构的象征以及大量的实物象征意象,揭示了这些新颖物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各自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充分地展示出和谐平衡的辩证诉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问题域,有助于准确深刻地讨论社会革命语言的功过成败。在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发展史中,成就最大的是乡土语言,但在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乡土语言出现了严重的异化,很可能将来乡土语言会悄然消失。这里探讨乡土语言的一些关联域、问题域,以期恢复乡土语言的美学效果。问题域的研究必须是整体性的,乡土语言的整体性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乡村中国所有问题的集结。  相似文献   

15.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史上,日记体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和演变与欧洲历史上社会各阶层的日记写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的"兴盛",源自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影响,而与中国日记传统关联不大。总体来说,现代作家的日记写作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日记体小说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与嬗变。论文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初创期和20世纪30年代的日记体小说写作进行微观考查,试图勾连起日记体小说的现代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变形男性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他们或是以无知者或是以觉醒者的姿态出现,但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怯懦麻木甚至心理变态,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变形母题作品为例,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男性形象,并借此来反观现代社会,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18.
喜剧策略指涉的是小说的隐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 ,被潜在的语法所控制、所诱导的陈述规则。知识阶层是中国现代小说喜剧策略的拥有者 ,并通过自身的人文中心意识制约着后者的发育与整合。中国现代小说的喜剧策略包含着撕破、颠覆、自嘲、反讽、含混等数个层次 ,各层次之间不是互相取缔 ,而是彼此兼容 ,共同揭示了现代中国知识阶层渴望言说价值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喧哗与骚动》电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运用了时空变换、角度叙述、象征隐喻、内心独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本主要对小说的命题、人物以及内容所具有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叙述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叙述结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