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 《当代地方科技》2012,(11):128-129
在上世纪60年代末西方引发了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热潮,到了80年代的又对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之后进入90年代,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概念被学者提出,并且同知识经济并驾齐驱,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良性增长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困境、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10年来年均增长近3%,好于70年代,是本世纪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多极化、区域化、跨国化的加速发展是最大的特点。80年代刚刚走完它的路程。在80年代,西方经济在经历近3年的衰退之后,获得了持续7年多的增长,成为本世纪和平时期西方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国际战略形势中有关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因此认识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是分析国际战略形势的重要方面。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美国率先走出了从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跟着摆脱危机,经济发展持续了7年。这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复苏。为什么这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危机周期和以前的不一样?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协调,它们联合应付危机的能力增强了。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认识到采用国际协  相似文献   

4.
展望90年代的西方经济,西方舆论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预测:一种认为,90年代很可能是20世纪中最繁荣的10年;一种认为,90年代的经济形势略好于80年代;一种认为,90年代的经济形势比80年代还要差一些,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人们主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影响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对各种因素可能变化的分析和判断不同,因而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也完全不同。美国《商业日报》主编埃里克森认为,只要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和另一次石油禁运或者类似的大灾难,90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经济关系今非昔比.苏联、东欧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目前已比战后初期增加了几百倍,其他各种渠道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加强,东西方经济关系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经济交往必然影响到政治关系.本文试从东西方经济关系的现状,探索八十年代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政治形势的影响.迅速发展的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关系战后三十多年来,东西方经济关系如同政治关系一样,经历了从解冻逐步发展到建立比较牢固和广泛联系的过程.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上半期的十年间,赫鲁晓夫发展了同西方的经济贸易.东欧随之也打开了同西方的关系.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改革,出于实际需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名牌企业为适应90年代世界经济复杂的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相应的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经营管理方面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各国衰退的同步性因多极化趁势而减弱。复苏过程因赤字拖累和公司裁员改组而软弱无力。造成失业的电脑化有可能为9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振兴奠定基础。在持续8年的经济扩张之后,自1990年起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和各国经济实力的消长,8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变革、动荡和不平衡,从而引发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一些重要的趋势和动向明显加强。据联合国经济部门的统计,从1981年至199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9%,是30年来增长速度最慢的10年(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为5.2%和3.9%)。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下降,即从70年代3.1%降至80年代2.6%。发  相似文献   

9.
不仅由于冷战结束,更由于经济增长的东高西低,促使美国和西欧早就在酝酿调整对亚洲的经济政策。人们可以注意到,自70年代末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7%以上,而西方国家自90年代初以来纷纷进入经济衰退。面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美欧对亚洲经济政策的调整在1994年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世界热烈议论西方经济复苏时,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形势逐年见好的情形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令人振奋的是,1994年是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突出问题。今年5月,在美国威廉斯堡举行的第九次西方七国首脑经济会议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是中心议题之一。“自由贸易”不自由近几年,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达到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剧烈程度。贸易壁垒越筑越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联系的初始阶段可以回溯到16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但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则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与此相应的是全球化这一概念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使用。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13.
闫莉 《科技信息》2011,(27):120-121
1文化产业概述1.1西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及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代表人物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M.Horkheimer),①在《文化产业》中,首先提出文化产业一词。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正以回归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的保守主义的影响会日益加强,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将更具俄特色。在苏联解体至今的25年里,俄罗斯经历了五次总统选举,但只有三人担任过总统,俄罗斯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之初,叶利钦采取了完全西向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到外交,都在效仿西方、追随西方。然而,实践结果表明,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会导致水土不服,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俄罗斯需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与经济活动蒙受各路指摘,被贴上"新殖民主义者"、"资源掠夺者"等各种标签。上世纪90年代,非洲对西方失去了意识形态与战略高地的吸引力,一度被评价为失去希望的黑色大陆。虽然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对非洲的支持,然而在缺乏话语权、由西方媒体主导的国际空间被诬称为"贪婪而奇怪的庞然大物"。可惜的是,这一领域一直缺乏来自中国的声音。2014年9月,清华大学唐晓阳博士新著《中非经济  相似文献   

16.
拉美汽车工业曾经有过令人惊喜的大发展,但是近年来,在西方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它也正经历着困难时期。1986年,拉美国家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大大低于80年代初期。专家们估计,由于整个地区经济回升乏力,汽车工业近期内也难于振兴。拉美国家的汽车工业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拉美主要国家都拥有汽车制造厂或装配厂。  相似文献   

17.
于庆新  董介成  霍华 《科技智囊》2008,(6):I0006-I00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区域扩张,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司不动产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西方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末,有人预言西方经济周期性衰退正在消失;另一种预言是西方经济将发生战后最严重的衰退。结果,这两种预测都不灵验:1990年,经济衰退发生了;衰退却不严重。已发生衰退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均低于80年代初衰退时的下降幅度。但同时,尽管经济衰退不深重,回升却又乏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美国经济回升艰难,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也未完全走出困境。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偶然现象抑或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三角关系。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美欧日三角关系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从经济到经济—政治60年代,美欧日经济关系逐步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失去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美欧日经济力量对比急速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70年代,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欧共体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国民生产总值接近美国。日本跃居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美国丧失了金融霸主地位;欧洲货币体系形成;日元国际化趋势加强。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个经济中心正式形成。1975年  相似文献   

20.
1.香港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香港制造业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把低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香港,开始了本港的工业生产。香港从最初的转口贸易港口经济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经济转化。到60年代末,香港制造业生产总值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就业人数几乎占了一半,成为香港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是进入70年代以来,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却日益下降,从第一大产业降为第六产业。目前香港制造业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下降到低于9%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