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黄土滑坡为依托,对黄土滑坡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降雨入渗和灌溉是滑坡最主要的滑动原因.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强度折减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整治前,在地震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整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排水和抗滑桩的整治方案,并计算得出在地震作用下整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系数大于设计值.研究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库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分析及应对是当前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复杂问题。以唐河水库某滑坡防治工程为例,首先从地质成因、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与运动特性等方面对地质的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针对滑坡形成机理,综合极限平衡法、Janbu Simplified、Janbu Corrected等计算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设计了加固措施并进行了加固力计算,1年的实践观察和反馈表明工程实施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杨家坪滑坡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当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回水可能诱发滑坡失稳.由于滑坡规模巨大,潜在危害严重,对其实施工程治理十分必要.针对杨家坪Ⅱ号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设计.以地质勘查为主,结合工程类比等手段,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的物理力学参数;以Geo—Slope为工具,选取滑坡典型剖面,对其稳定性及剩余推力进行计算;根据滑坡稳定现状及其地形地貌特点,提出以连续梁锚索加格构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本文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黄土山城“依山造居”的几个灾害问题(如黄土层地震反应、黄土滑坡、黄土液化、黄土湿陷与震陷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对黄土滑坡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由于灌溉或暴雨造成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机理、稳定性评价、滑坡监测预报以及治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浅层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和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管二维确定性模型已被广泛用于浅层滑坡稳定性预测,但不能充分考虑岩土性质、地层结构、地下水等条件的三维空间变化,这可能与实际的斜坡稳定性不相符.因此,利用能考虑复杂斜坡环境的三维确定性模型评价滑坡稳定性,对获取更真实的评价结果以及指导滑坡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coops3D三维确定性模型评价了在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预测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首先,模型计算参数敏感性的分析发现黏聚力、滑动视倾角和栅格单元重量对安全系数准确度影响较大,并用于指导获取详细的关键参数.然后,选取不同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Scoops3D模型对典型黄土沟壑中的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进行预测,并通过详细的点状和面状滑坡分布图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模型对黄土沟壑区的浅层滑坡稳定性预测准确度较高,且点状滑坡分布图可能更适合模型适应性的检验.最后,混淆矩阵法和成功率曲线法对不同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性的检验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黄土浅层滑坡的稳定性,且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下可以获得可靠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古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结合复活碎石土古滑坡工程实例,提出利用三维计算结果计算二维剖面稳定性系数的方法,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分析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和获得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为滑坡治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伊犁地区黄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黄土滑坡的重灾区之一,因此,对伊犁地区加朗普特滑坡成因以及对滑坡后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对加郎普特滑坡群进行现场勘察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背景和滑坡特征,指出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黄土和黄土层与下伏基岩间存在的软弱结构面为滑坡提供了基本地质条件,而降雨则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其次,根据各滑坡的实际情况,对紧靠S316公路的滑坡H4建立三维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最后,利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所得安全系数进行校验,并分析滑坡H4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滑坡H4安全系数略大于1.0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当遭遇暴雨和地震时,安全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上述结果给出了工程上较为关心的安全系数,且更真实的反映了滑坡的真实状态,可以为该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滑坡监测、预防、治理等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以绍兴市上虞区某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调查报告,勘察报告以及监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对滑坡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和稳定性计算,考虑了土体的应力-应变-位移关系,求出了滑坡安全系数,分析了滑坡的状态,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运用Midas软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是简单可行可靠的结论,为今后的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拟静力强度折减的方法进行红土川滑坡的模拟分析,研究了地震动输入及岩土体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对黄土-泥岩的二元结构滑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输入为0. 70g时,接近边坡的极限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 01。在此地震输入下,当黄土黏聚力为21 k Pa、内摩擦角为28°时,其稳定性系数为1. 00,可见在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相似的红土川地区,0. 70g可作为该地区参考的地震输入。并且将红土川滑坡所在区域划归成Ⅸ度区时,相对较稳定;而划归成Ⅹ度区时,稳定性系数小于1。鉴于此处已形成滑坡,则划归为Ⅹ度区更加合理。可为减轻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拟静力强度折减的方法进行红土川滑坡的模拟分析,研究了地震动输入及岩土体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对黄土-泥岩的二元结构滑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输入为0. 70g时,接近边坡的极限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 01。在此地震输入下,当黄土黏聚力为21 k Pa、内摩擦角为28°时,其稳定性系数为1. 00,可见在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相似的红土川地区,0. 70g可作为该地区参考的地震输入。并且将红土川滑坡所在区域划归成Ⅸ度区时,相对较稳定;而划归成Ⅹ度区时,稳定性系数小于1。鉴于此处已形成滑坡,则划归为Ⅹ度区更加合理。可为减轻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超 《江西科学》2012,30(4):496-498,531
滑坡是各种地质灾害中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灾害类型。以四川阆中市某一滑坡为例,为了弄清不同因素对滑坡影响大小,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选取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分析,滑坡体的内摩擦角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内聚力、地震力和饱水比。通过敏感性分析,对该类型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滑坡涌浪对趸船撞击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滑坡涌浪对趸船撞击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按1:70几何比尺,对三峡库区某河段、滑坡体、斜坡式码头、趸船及船舶进行模拟。探究趸船撞击力随不同方量滑坡体、同方量不同截面形态滑坡体、不同河道水深、初始波高或周期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趸船撞击力随滑坡体方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同方量不同截面形态的滑坡体影响趸船撞击力的历时变化。而河道水深变化对于趸船撞击力的影响程度并不大,且正常蓄水位对力有一部分削减作用,相比较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与枯水期消落水位对趸船的撞击力的影响更大。趸船撞击力随初始波高及周期的变化呈现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不同时间段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试验发现靠泊船舶与趸船两者撞击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同步,船舶撞击力也是影响趸船撞击力的一大因素。最终可根据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靠泊船舶撞击力和趸船撞击力的计算公式。为今后预估滑坡体发生坍塌时,斜坡式码头稳定性受趸船撞击力的影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滑坡的稳定性评价中一般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力学参数的选取、滑坡影响因素以及主断面的选择等,通常单一方法很难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在对三峡库区某滑坡体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系统分析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考虑模糊数学方法中的隶属函数以及权重确定具有主观性特点,是一种半定量-定性评价。因此,采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对其进行稳定性定量分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且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数值模拟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况下稳定性系数最大,处于欠稳定状态,降雨和地震状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均会降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与现场勘查的工程实际相吻合,表明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更加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滑坡冲击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以勉县金泉寺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结合对滑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双轴试验标定,构建了滑坡数值模型,对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选用冲击距离、冲击速度、冲击力3个指标对滑坡的冲击强度大小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金泉寺滑坡坡脚和滑坡后缘首先发生变形,然后滑坡坡体中部的锁固段发生贯通,并最终表现为前拉后推的复合式破坏特征;滑坡最大冲击距离为23. 52 m,最大冲击速度为4. 10 m/s,单位宽度最大冲击力为205 kN。相关结论与利用已有研究方法分析所得结论较为一致,认为滑坡运动过程中滑体内部颗粒碰撞及摩擦耗能对滑坡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方法及成果对堆积层滑坡动力学过程分析及其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成  范柱国  范立伟  王冬冬  丁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42-4745,4756
从地形条件、地质构造与滑体结构、降雨和水文地质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作用五个方面分析了王子树乡政府驻地滑坡的成因,同时总结出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和主要诱导因素。运用剩余下滑力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强降雨和地震同时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极差,因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埋入式双排桩由于具有整体刚度大、抗侧移刚度大及抗滑能力强且受力合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深基坑支护与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以某土质滑坡为例,利用MIDAS/GTS分别对未治理的土质滑坡和采用埋入式双排桩支护后的土质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坡体稳定安全系数、坡体位移变形及剪应变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埋入式双排桩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后,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由1.087 5提高到1.487 5,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同时坡体的大位移变形区域和最大位移量也有大幅度减小、剪应变带明显消失且剪应变大小得到有效控制,边坡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滑坡涌浪作用下高桩码头船舶系缆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后,库区两岸岩体由于长期受高水位的影响,滑坡的活动性显著增强。涌浪作为滑坡的主要次生灾害形式,对库区高桩码头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江南沱口码头段为原型建立河道物理模型,研究水库滑坡涌浪对高桩码头船舶系缆力的作用。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经过分析,得出了涌浪作用下高桩码头船舶系缆力随涌浪传播、初始波高、水深、滑体倾角以及滑体方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船舶系缆力的变化过程分为急剧衰减和缓慢衰减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量测数据,确定了船舶系缆力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技术和高分辨的航空图像,对南昆铁路百色至米花岭路段及其两侧的斜坡变形等灾点开展遥感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斜坡变形灾点的成因,通过引进斜坡变形趋势评判数学模型,对斜坡变形灾点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并对斜坡变形的灾点和路段进行评价,给出斜坡变形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梅河高速公路是广东省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其中K110 778~K110 960段左侧边坡在施工期间发生了三次滑坡,影响到了工程的建设与安全。介绍了该边坡的概况,从其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该边坡的成因及其发展规律,通过选取代表性的断面,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其加固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该类边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对类似工程中的滑坡治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