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志强 《科技资讯》2010,(20):139-139
通过河北省水土流失现状,对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的意义、建立的依据以及当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河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建议,以促进河北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周建伟 《科技资讯》2011,(13):159-159
本文根据河北省的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和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对河北省构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建议和理论基础,以促进和谐河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是保护鄱阳湖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完善对策,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97-99,115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经济上的正外部性与环境上的负外部性两种利益的衡平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中与矿产资源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还有缺失。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一要对现有相关制度更新完善,赋予其生态补偿功能;二要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是否合理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乌江源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对河源区生态补偿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视角下乌江源区西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较高,北部和东部生态补偿额较低。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下乌江源区中部、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度较高,北部和东南部生态补偿额较低。研究以期填补当前单一GDP视角的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方法,提高流域区环境保护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吴志强 《科技信息》2010,(13):404-404
在生态环境建设当中,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要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立法,急需将补偿范围、对象、方式、标准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规的制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补偿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补偿。力求各地生态建设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协调。要坚持因时制宜、分阶段推进原则。在生态补偿的时序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建立完备的生态补偿阶段总目标和分计划。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维持地球系统生态平衡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会招致环境的破坏,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人类的生存危机。如何减少和遏制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我国建立开发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指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不同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补偿,其核心是生态价值补偿,并进而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谁来补?补给谁?怎么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力地从源头上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尹风娟  郑越 《科技信息》2011,(1):I0378-I0378,I0221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便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广西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广西现行的部分生态补偿项目标准过低,一些生态补偿政策不能从优化整个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环保基金的使用,从而导致与生态补偿关系最密切的收费项目不能发挥生态补偿的效用.应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各种资源费的生态补偿功能,积极...  相似文献   

10.
以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生态投入与生态补偿标准,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整个流域内均为生态赤字,生态压力较大,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化石能源地、草地和水域等土地资源开发过度;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长江上游地区总的生态补偿额为514.797 5亿元,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陕南移民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运用近年来国内的移民理论,结合陕南地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当前陕南移民工程的难点在于资金不足和地方产业的培育。结论可通过争取生态补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社会环境等渠道和方法重构地方村镇体系,促进陕南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牧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出发,探讨了牧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形式和核算方法,并对优化完善牧区生态补偿体系提出了建议,以此推进牧区生态补偿实施,促进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对宁夏1998-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状态和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但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在不断加大.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因素、产业构成、生产消费方式和补偿机制是导致生态足迹增加、系统结构失调的主要原因.对此从降低人均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两方面提出7条建议,以促进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加上矿区复垦的历史性欠账、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山西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山西省生态实际情况,讨论了生态补偿和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我省当前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适合山西省生态补偿的模式和计算方法,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及建议,并基于社会正义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区域之间环境损益关系的认识,构筑环境补偿研究的基础。方法在理论上深化环境损益的内涵及对应空间解析。结果将环境损益解析为环境产益、环境受益、环境致损与环境受损以及与其对应的环境产益区、环境受益区、环境致损区与环境受损区等概念。结论通过深化区域之间环境损益空间关系研究,促进区域生态补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态悖论现象,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悖论现象特点与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生态环境教育在防止与消除生态悖论现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防止消除生态悖论现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搞好生态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造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理论,即生态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提出了采用生态补偿的治理措施来控制三峡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而达到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煤炭开采水生态补偿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开发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煤炭开采水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现有水生态补偿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