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格物致知方面,程朱的格物致知关注的是见闻之知的增加,而薛瑄格物致知以知性为目标,重视涵养;在为学途径方面,程朱是主敬、致知并重,然薛瑄更关注主敬;在性方面,程朱把性置于理之性,并有性即理之说,而薛瑄把理置于性之下,而有理即性之说。薛瑄的复性说简化了程朱理学的程序,把形而上的理置于易于把握的性之下,提高了穷理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是理学的新发展,也是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在薛瑄复性思想的构建中,《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易》开辟了儒家视野中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既完成了对先秦儒家形而上的构建,也为儒学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薛瑄的性与复性说学正是其理论体系形而上的构建,《易》以宏大的形而上体系,独特的宇宙生产模式,为薛瑄性体构建、复性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是薛瑄复性说的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心学集大成者。他创“知行合一”说,对抗程朱的“知先行后”说;创“良知说”,对抗程朱的“即物穷理”说。在程朱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他独树一帜,与之对抗。尽管这是唯心主义内部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但表现了王阳明大胆探索,蔑视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积极进取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一、“良知说”产生的背景 王阳明的“良知说”,是他晚年的主要教学内容。根根年谱记载,他在贬谪到贵州龙场驿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金瓶梅》成立于社会风气空前糜烂的明代末年。明王朝建国以后,最高统治者以程朱理学为统治思想,对全国,特别是对士人阶层实行了严酷的思想统治,程朱之外,皆为异说,形成了“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僵死局面。但到明朝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发展为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和本源,把程朱理学所强调的具有封建伦理道德属  相似文献   

4.
王弼是魏晋玄学阵营中卓然超群的人物,是中国哲学史上超一流的哲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述颇丰。从王弼的思想体系建构过程看,他找到了一条综合儒道关系的途径和方法,突破了汉代的学术传统,构筑了一个自具系统的经典解释方法论体系。他通过重新解释《老子》和《周易》,从本体论的高层次解决了有与无、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完成了融合儒道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本体论哲学并使之发挥应有作用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以“气”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是张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础。张子认为气是最根本的,气即是道,非别有道。他的“气化论”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批判了佛道二教的理论,为儒家学说建立了一个宇宙本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新理学)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现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承接来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底理学,大不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著'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而不是'照著'未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因此我们自号我们的系统为新理学。"O冯友兰新理学"接著"讲的"宋明以来的理学"即程朱理学。新理学大体上"接著"而不"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表明它对于宋明以来的旧理学的看法、态度和关系。这种看法、态度和关系,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新理学对宋明以来的理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富有创见的杰出的唯物论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和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所谓的“乾隆盛世”。著有《原善》和《孟子字义疏证》等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其遗著所表明的主要思想特色,是紧密地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本体论、认识论、社会伦理观等方面全面、深刻、系统地剖析、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并对陆、王和老、庄、释氏(佛教)的唯心论作了系统的清算和揭露。他的一生都坚持了自己的唯物论哲学体系,始终认定程朱理学是宋、明、清以来的“忍而残杀之具”,是“杀人”哲学,与自己的学说存在着根本分歧。他尖锐指出,程朱提出的所谓“天理”,只不过是对老、庄、释氏“神识”(绝  相似文献   

9.
刘亚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5):100-103
本文将虚数引入太极宇宙模型并建立起太极宇宙模型的数学模式,利用现代宇宙学研究成果验证可见宇宙在太极宇宙模型中的适用性,同时应用哲学语言论证太极宇宙模型所表述的哲学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10.
性情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金岳霖与冯友兰均以新实在论为学理基础,以逻辑分析法为工具,重新诠释了程朱理学的性情思想作为各自体系的基石之一。出于不同的理论目的,金岳霖与冯友兰的性情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程朱理学性情思想的现代发展。可以说,二者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性情思想的现代转型,比较研究二者的性情论一方面有助于探究传统理学的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说明金岳霖哲学的儒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Ontology”的翻译及含义的新阐释,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本体论的论点,但这种论点有把西方哲学史上某种特殊形态的本体论与作为哲学核心问题之一的本体论等同的倾向。本体论是关于终极存在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本体论,并且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吏越不可少的内容,更是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的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理学摄取了从先秦以来的思想成果,带有强烈的思辩性。以本体论为基础,构成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理学内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关于“理”与“气”或“道”与“器”何者为宇宙本体的争论,实质上是物质与规律谁从属于谁的争论。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由《易传》和《老子》这两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阳明心学思想体系产生于龙场,初传于贵州,以后则席卷大江南北,远播海外各国,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传播区的阳明文化圏。"龙场悟道"不仅是王阳明个人生命脱胎換骨奇迹般转換的重要思想性事件,而且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由程朱理学折入心学时代的历史性标志,既显示了东方文化探寻生命奥秘及宇宙真实的特殊"入思"进路,象征着"内圣外王"之路的曲折与艰难,也表明了濡学主动调整内在发展理路的尝试性努力,预示着传统治理体系结构的丰富和多元。  相似文献   

15.
程朱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哲学体系恢宏,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程朱理学的伦理本体包含着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讨论程朱理学的产生及其演变对认识理学以致认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程朱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唐宋时期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地主对农民的直接控制相对减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缓和了。在北宋时“客户”由“私属”变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把“客户”当作“齐民”看待。地主阶级除强化国家机器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以便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作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程朱理学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官方哲学,直接为封建政治服务。王国维认为,把程朱理学定于一尊,严重地禁锢了学术的自由探讨,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为此,他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学术繁荣,反对尊孔读经和道统之说。他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说;“孔子之一尊未定,道统之说未起,学者尚未有入主出奴之见也,故其学事易盛,其说易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的发展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传统技术,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也方兴未艾,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在重新认识和评估现代技术时,从本体论角度审视技术,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哲学视野中的本体论"本体论"是从"ontology"翻译而来,后在我国哲学界广泛应用,用来表示"存在之哲学"。最早由巴门尼德抽象出存在的表述,"存在者存在,他不可能不存在",这从有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欧文·拉兹洛在《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一书中提出第五种场"Ψ-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这很可能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的新的物理学革命,进而改变人类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并促使我们在哲学上重建本体论。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也将获得实证。  相似文献   

19.
熊十力先生一生致力于求索"宇宙之基源""人生之根蒂",他认为哲学若不谈本体论,'呗u将万化之大源,人生之本性,道德之根本都一概否认"①。熊先生的《新唯识论》建立了博大而谨严的本体论体系,他也一再强调"吾学贵在见体"。但是,熊氏与其它哲学家的区别并不仅在对哲学领域的界定上,而更在于他为何以及如何论证与阐述这个本体。对这个本体的独特诠释,使他的哲学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注,对生命的高扬。熊氏并不把本体论的构建当作一种抽象的玄思,或是是寻找外在的真理;他更主张本体论应以间接而实质的方式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本…  相似文献   

20.
从两汉到清代,中国日月五星左右旋问题争论了上千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两汉之前有天体分层的原始观念,但是由于两汉时期发展起来的浑天理论下的日月五星右旋说从根本上排斥天体分层的观念和日月五星距离地球有远近的事实,才使得中国的天球一直都是单层天球.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宇宙理论,尤其是"七政异天"观念的传入激起了新一轮的左右旋之争.清初的两位历算大家王锡阐和梅文鼎均以此观念为基础,试图解决这一中国传统的问题.两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是他们对西方天文学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异的反映,也是对天文学与程朱理学之关系认识和理解程度差异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