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有的癌症都是在身体里发动战争,而白血病——一般称为血癌——相比之下是其中攻击力最低的了。大部分的恶性肿瘤都与许多基因突变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人们不可能知道,到底是哪个突变导致细胞进入错误途径,从而难以确定治疗所要针对的目标基因。白血病看起来就简单多了:其中一种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由单个基因融合引起的。科学家们开发了针对错误基因的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将CML患者5年存活率提高到超过95%。很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患儿也因此受益。尽管如此,但是正如我们在这次的专题中所提到的,新闻中的统计数字掩饰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3,(8):22-23,29
●临床试验的优化设计和联合疗法的应用会改善白血病的治疗。35年前,伊莱休·艾斯特(Elihu Estey)还是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他阅读了大量针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研发的临床试验药物的方案。他最感兴趣的是"基本原理"部分,解释各种疗法的治疗原理。"它们听起来都挺吸引人的。"艾斯特说,他现在在西雅图,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血液病专家,"但是,当然,能最后起到作用的非常少。"从那之后,研究者们已经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会使白细胞前体细胞也就是骨髓细胞疯狂增加的恶性血液癌  相似文献   

3.
彼得·诺维尔(左)和大卫·亨格福德发现了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能够快速进行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的技术深刻地揭示了,无论是白血病患者自身,还是各个白血病患者之间,都存在着遗传基因的多样性。1959年,美国费城追狐癌症治疗中心的大卫·亨格福德(David Hungerford)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彼得·诺维尔(Peter Nowell),在显微镜下观察取自两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血细胞,发现其存在着惊人的异常状况:这些血细胞中的22号染色体有很大一部分缺失。  相似文献   

4.
看了《世界科学》的白血病专题篇,非常喜欢。平素由于职业的原因,虽然接触大量医学专业文章,浏览《NATURE》等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但都是关注有哪个白血病相关的新基因、新途径、新药物被发现,而忽略了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诚然,一些特定类型的白血病主要是由单个融合基因致病,诸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等。使基于这些特征性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17年8月30日批准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该疗法涉及到对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该机构称这一决定是一次"历史性的行动",将"迎来治疗癌症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病的新方式"。因为由诺华公司研发的这种疗法是美国批准的首个基因疗法,这开辟了癌症治疗的新篇章。新的治疗方法包括从病人血液中去除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并向其提供一种编码名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蛋白质的基因,这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乔伦娜·汉森(右)在童年时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小儿白血病可医治程度很高,但是许多幸存者遭受了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威胁的长期的药物副作用。科学家正在寻找一种更安全的治疗途径。乔伦娜·汉森(Jolene Hanson)的最早记忆之一,是在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坐在轮椅上吃生日蛋糕,那是在1976年3月13日,她4岁生日那天。仅仅16天后,她被诊断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那个年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夺走了2/3患病儿童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双氢青蒿素联合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细胞株PC-9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的抑制效果及协同机制.运用噻唑蓝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比较双氢青蒿素和吉非替尼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对肺癌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时EGFR信号通路和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和吉非替尼联合使用优于单独给药,联合用药指数值分别为0.751(PC-9细胞)和0.766(H1975细胞).吉非替尼诱导激活的STAT3反馈激活途径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对TKI产生耐药,双氢青蒿素可抑制吉非替尼激活的STAT3且不影响其TKI活性,提示双氢青蒿素可以作为解决TKI耐药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4,(3):6-6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在靶向治疗(旨在打断癌细胞生长和扩散能力的一种疗法)中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药物,就有可能治愈几乎所有癌症。科学家说,这项研究并非已经找到癌症克星,但它的确为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最紧要的是研发各种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这需要探索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其中包括运用不同的药物针对癌症发展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循环时间短、定位治疗难仅仅是现有癌症疗法面临的挑战之一。而药物毒性与肿瘤耐药性引发的并发症,轻者治疗被迫中止,重者甚至是致命的与普通药物相比,基于纳米技术的疗法优势明显,包括半衰期久、滞留时间长、针对性强以及毒副作用小,这已在化学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若干制剂正在临床试验或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例如,Calando制药  相似文献   

10.
陈赛娟  陈竺 《自然杂志》1995,17(3):140-145
Ph染色体即t(9;22)(q34;q11)见于绝大多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一部分急性白血病(AL)。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该染色体易位使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编码的BCR-ABL蛋白较之正常ABL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明显增高,直接参与白血病的发生。本文作者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工作进一步发现了BCR-ABL的分子异质性,显示AL的Ph染色体可造成与CML所不同的BCR-ABL,从而有助于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分子病理学分型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抗癌热疗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治疗癌症,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射线辐照(放疗)和药物(化疗)三大疗法,经过科学家们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热疗作为一种新的疗法正在日益广泛地为医学界认识和接受。热疗的发展历史早在1819年科利(Coley)就发现,患者颈部的圆细胞肉癌经过丹毒阵发性发热之后即行消退,在这一偶然事实启示下,科利及其后一些人便开始采用人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急性患者占70%以上,且13岁以下的儿童更是白血病高发人群。各型白血病在50岁以后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近年国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中,白血病死亡率占第6位,儿童则占第1位。目前认为白血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结果。白血病的易患因素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资料表明,它的发病与病毒感染、遗传、物理及化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病毒感染人类白血病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除ATL外其他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审批上市,往往会耗费很长时间。以格列卫(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为例,全过程耗时约50年。因此,传统的药物开发和生产技术急需变革。2015年,全球第一款3D打印药物获得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标志着3D打印这种新兴技术正式进入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科学家设想,药物3D打印或许能开启智能制药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615小鼠白血病细胞自身抑制活性性质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克复 《科学通报》1989,34(13):1016-1016
近年来白血病细胞系产生自身生长刺激因子(Autocrine)的报道屡有所见,但是,对于自身抑制因子的报道仍属少见。仅证实部分白血病细胞系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并有其相应受体。我们由L 7811小鼠白血病腹水发现了对自身白血病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因子。后来发现另一株615小鼠的可移植性白血病L615的白血病细胞也能产生类似的因子。进一步研究证明其他615小鼠衍生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此因子,正常615小鼠及其亲本昆明种小鼠也有微弱的此类因子的活性,非615小鼠衍生的白血病则无此活性。故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患一直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始终在保守的药物治疗和风险极的大手术治疗中徘徊。现在好啦,注射干细胞疗法已经获得初步成功。让无数心脏病患者看到了尽早康复的希望。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对注射干细胞疗法只闻其声,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例发生在美国的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朱永明 《科学通报》1990,35(24):1896-189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人瞩目,被列为自分泌生长抑制因子(Autocrine growth inhibitor)的候选者。现已在乳腺癌细胞获得证据,但在白血病及其它肿瘤尚未证实。近年来,外源性TGF-β对正常和白血病造血细胞调节作用已有较多报道,并高度怀疑TGF-β起自分泌生长抑制因子作用。本研究旨在取得TGF-β作为白血病细胞自分泌生长抑制因子的实验依据,遂选取已发现有自分泌生长抑制因子的615小鼠白血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的前炎症状态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克复  马小彤 《科学通报》2003,48(21):2295-2298
前炎症状态(proinflammation)是多种疾病, 尤其是感染或免疫相关疾病早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近年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前炎症因子的概念在近期出版的国外文献中频频出现.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对白血病和白血病细胞进行初步探索, 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8表达明显升高, 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特异性抑制物的表达, 从而增强白血病细胞的侵袭力, 患者预后不良, 反映了白血病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进行观察, 拓宽了肿瘤和白血病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正噬菌体生物学不仅仅是一种模式生物系统,还是有助于人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们称之为"噬菌体疗法2.0版"。所谓噬菌体疗法,是使用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复制的病毒——来治疗致病性细菌带来的疾病。这种方法在西方医学的前分子生物学时代有短暂的历史,在20世纪中期前后消亡,其原因主要是来自美国医学会对其效果的批判和化学抗生素药的发明应用。现在,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和对人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噬菌体诞生以来,治疗肠胃道感染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噬菌体疗法应用之一。尽管抗生素是目前的一线用药,对与日俱增的药物耐药性以及其对微生物组的破坏的关注,已经使得科学家们重新考虑使用杀死细菌的病毒替代之。  相似文献   

20.
替代疗法.顺名思义,就是不使用药物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一切辅助治疗方法.当今比较盛行的有以下儿种:信心疗法: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经过临床的进一步验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