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叶淑金 《科学通报》1984,29(7):448-448
环核苷酸特别是cAMP在神经体液传递信息过程中起“第二信使”作用。这些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受植物神经系统以及多种激素的调节。虽然它们是在细胞内发生作用,但实验资料提示:细胞外cAMP和cGMP的含量可以作为反映植物神经功能的指标。感染性休克过程中神经体液发生复杂变化。这  相似文献   

2.
范明 《科学通报》1992,37(6):554-554
神经元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代谢更新以及损伤后再生修复所需的物质均需在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以定向利用。我们以往工作表明再生神经中部分标记蛋白的轴浆转运速度加快。由于轴突的再生与发育均有出芽、延伸、生长和成熟等动态构筑的变化过程,而神经损伤引起的退变又与老化神经的结构改变有相似之处,因此进一步观察了生长至老化过程中大鼠在体神经轴浆转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已知某种类型的肿瘤可以分泌出激素,这些激素可以扰乱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这就使得患者更有可能是死于肿瘤分泌的激素引起的代谢紊乱,而不是死于肿瘤本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胰脏的胰岛肿瘤细胞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腹泻。在这种情况下,肿瘤细胞大量产生一种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体液里异常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已被作为胰性霍乱的一个标志物。但血管活性肠肽远不止是一个标志物,它可  相似文献   

4.
再生神经中细胞骨架蛋白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范明 《科学通报》1989,34(13):1020-1020
神经细胞的恃点之一是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生长发育和代谢更新所需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均需由胞体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因此轴浆转运不仅为再生神经提供了物质来源,还可能是再生过程的重要调控因素。轴浆转运对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是再生神经中标记蛋白转运总量或转运速度变化的观察,缺乏深入系统的工作。我们曾发现,虽然再生神经中标记蛋白的转运总量增加并不明显,但某些慢转运蛋白(w_1波)的转运速度却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活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化增加。不仅  相似文献   

6.
严绍颐 《科学通报》1964,9(2):167-167
研究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特征及其变化至少具有下述二方面的意义:(1)可以作为胚胎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卵黄蛋白质的分解和特异性蛋白质合成的指标之一;(2)也可以作为鉴别各类动物胚胎中不同遗传型蛋白质代谢活性的一种标志。近年来,由于滤纸层析法的进步,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了相当的开展。就两栖类方面来说,自Holtfreter等首先证实不论在有尾两栖类还是无尾两栖类的卵中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之后,不少学者都已在好几种两栖类卵中作出了不同的游离氨基酸图谱,其中陈培生等还进一步发现了它们在不同胚胎时期和胚胎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陶元祥 《科学通报》1993,38(10):943-94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途径,即神经-体液回路,其中接触脑脊液神经元构成了这个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报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可含有CCK,OXT等生物活性肽。本研究发现大鼠第四脑室底尾侧部室管膜内及周围含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应(NT-LI)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这为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张崇理 《科学通报》1965,10(2):155-155
卵细胞的成熟,外排及其经过输卵管和子宫的整个过程,似乎都可看做是正常生理代谢活动的持续,是胚前成熟和受精发育间的一个中间环节。至于一个细胞的电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一个表现;代谢有了改变,细胞的透性和离子的分布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应用微电极技术测定在排卵过程中卵细胞的电位变化,或许有助于理解排卵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规律。由于整个排卵  相似文献   

9.
兴奋剂检测是一项难度很高又非常复杂的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种类多,变化大,禁用的百余种药物以原体或一个或多个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因此,需要检测和确证的化合物多达几百种。除此以外,用药后的不同时间,这些化合物的浓度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排出体外。(2)药物在人的体液中的浓度很低,常常是毫微克(即十亿分之一克)或更低的水平,因此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很高。打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个25m×50m的标准游泳池中加入一勺糖,要求在池子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测到糖的存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活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化增加.不仅如此,夏天人们的食欲降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肌体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乐秀芳 《科学通报》1979,24(1):47-47
Fukushima和Tooyoshima曾报道一些氨基酸衍生物对实验动物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所在对抗菌素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筛选过程中,发现氧代赖氨酸对小鼠多种实体瘤有效。鉴于此化合物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扼要介绍它在动物试验中的研究结果。 氧代赖氨酸系由我所抗菌素室从我国辽宁省大连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新种玫瑰录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viridofuscus,n.sp.)所产生的抗菌素。它是一种抗代谢类碱性氨基酸,为水溶性白色针状结晶,其游离碱分子式为C_5H_(12)N_2O_3,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2.
川楝素影响大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微透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脑内微透析结合微柱高效液相检测技术,观察了突触前阻遏剂川楝素(TSN)对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结果为:TSN引起DA基础水平“一过性升高-持续性降低”的双相变化;DA的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的水平依次升高,长时间高于基础水平。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水平亦有相似的变化;TSN 可以完全消除高K^+诱发的DA释放,这表明TSN不只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释  相似文献   

13.
生物波中细菌代谢节律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印  丛延广 《自然杂志》1999,21(3):164-166
本文主要研究生物波中细菌代谢节律现象.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酵母茵为研究对象,考察琥珀酸脱氢酶、酸性代谢产物、细菌色素、胞外糖被膜(glycocalyx)和自溶现象.结果:在波动过程中,奇异变形杆菌的琥珀酸脱氢酶及酸性代谢物、绿脓杆菌的绿色素及胞外糖被膜、酵母菌的自溶酶等在释放量上均有节律性的变化.结论:在生物波动过程中不仅仅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还伴随着有氧呼吸、代谢产物的释放等多方面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转录组信息为基础,分析了其碳固定代谢途径,共发现18种酶对应的34个编码基因,构建了玛氏骨条藻进行碳固定代谢途径的通路图.这些编码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这些样品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分析,获得了不同生长时期碳固定代谢途径酶编码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发现,C3和C4代谢途径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分别有7和3个,其中果糖-1,6-二磷酸酶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的编码基因表达在指数生长期之后出现显著上调.这有助于对玛氏骨条藻碳固定代谢途径中关键编码基因调控过程的解析,为进一步研究硅藻的固碳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了解碳的生物地球化循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欧文·A·罗斯(Irwin A.Rose),于今年6月2日在马萨诸塞州迪尔菲尔德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其家人称罗斯在睡梦中安详离世。罗斯博士因阐释了活细胞如何再循环处理不再需要的分子——一个为医学新疗法另辟蹊径的发现——而分享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罗斯和两位以色列科学家发现的细胞代谢过程中,一种叫  相似文献   

16.
刘志煜 《科学通报》1981,26(14):859-859
天然前列腺素由于迅速地被代谢而作用时间短。在所有的代谢途径中,15-羟基被前列腺素15-羟基脱氢酶氧化为酮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前列腺素分子中引入15-甲基可以阻止这种代谢作用,从而提高其生物活性。Bundy等首次合成了15-甲基前列腺素。在后来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这类化合物其生物活性比母体高,且作用时间更长。15-甲基PGF_(2α)在我国已广泛地用作兽用药及用来终止早期妊娠和中期引产。因此我们的兴趣是在于发展一条  相似文献   

17.
汤慈美 《科学通报》1980,25(8):379-379
有关情绪活动与单胺类神经介质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在人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吋尿中排出的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即增多。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在急性应激、伪怒等情况下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尤其是儿茶酚胺也有一定变化。多数研究表明,在急性应激状态时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本文试图通过用大白鼠建立痛条件反射的方法,使动物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下,探索其对痛反应阈(以下简称痛阈)及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宗全 《科学通报》1985,30(24):1859-1859
系统地研究金属玻璃的结构弛豫和晶化过程对研究这些材料的热稳性十分重要,一般采用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卡计(DSC)和电阻测量等技术。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优越性,但也有它们的局限性,往往不能直接反映在加热过程中微区的结构变化和局部成份变化之间的关系。俄歇谱仪是研究试样表面层成份的重要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我们用俄歇谱仪原位加热的分析技术,初步看到了在Pd_(80)Si_(20)加玻璃态合金结构弛豫和晶化的同时,试样表面的成份在局部区域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韦钦 《科学通报》1987,32(21):1624-1624
一、引言 近年来,对处于原始淬火状态的非晶态Zr基合金超导电性及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且已获得不少规律性的认识。但是,对于超导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的价电子态密度变化和蕊能级结合能变化的研究。尚没有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类合金中超导电性与其电子、声子结构,电-声子耦合强度等微观参量的关系,我们对处于原始淬火态和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 (Lamb) Hook)人工林中采伐剩余树桩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 根据Olson的分解模型, 计算出连栽杉木纯林中树桩的分解速率为0.02695, 树桩在分解过程中的前2年是一个氮素增加积累过程, 当杉木树桩的C/N在463.2 ± 27.3时开始净氮释放. 树桩磷含量的变化与氮变化模式相类似, 但钾的表现不同, 钾的含量在树桩分解过程中一直是单调降低. 利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魔角旋转(MAS)和交叉极化(CP)技术, 研究了杉木树桩的腐殖化过程及碳结构的变化. 树桩中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多糖碳和乙缩醛被首先分解, 而由蜡质和表皮素等化合物组成的烷基碳, 由酚类、木质素、单宁和石蜡等化合物组成的芳香族碳, 及由酯、有机酸、酮和醛等化合物组成的羧基碳的分解速度较多糖碳和乙缩醛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