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01年"金砖国家"的概念源于2001年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的"金砖四国",即B(巴西)、R(俄罗斯)、I(印度)、C(中国),这四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2006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外长会议,标志着"金砖机制"的建立。2010年,南非(S)加入,"BRIC"升级为"BRICS"形成了现在的"金砖五国"。  相似文献   

2.
我刚来印度时,面对随处可见的贫民窟,有着一大堆的疑惑:五星级酒店的隔壁怎么就是三五成群的贫民窟?孟买机场怎么就建在贫民窟中间?贫民窟里一部分是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贱民,一部分是进城打工的农村人口,这些贫民窟里公共设施不足,人们每天要排长队去厕所,排长  相似文献   

3.
正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世界上出现了不少"去中国化"的声音和事件。在社交媒体领域,美国处心积虑地对中国产品加以限制,其抵制中国社交软件Tik Tok的行为不仅在美国产生影响,在印度等国家也引起了连锁的消极反应。印度要求"抵制中国制造"的呼声甚嚣尘上,认为TikTok等中国应用软件直接威胁了其国家安全,号召国民禁用,甚至还鼓动印度民众抵制中国产品,以"去中国化"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外刊概要     
正1印度并未"闪亮"【印度】《瞭望》2016年2月在2016年年初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的"思想家"们将印度比作全球经济的"希望灯塔",期待印度财长阿伦·贾特利能够释放印度的经济活力,增加投资信心。然而,无论是在瑞士的达沃斯还是印度的新德里,人们都忽略了近半个印度的旱灾对其农业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冲击。有超过一半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他  相似文献   

5.
用数字说话:今日之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比较之争今年突如其来,很快就沸沸扬扬,甚至造成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四季度达到了10.4%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9.9%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年4月14日发表的对投资分析人士和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感到最具直接投资魅力的国家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至于印度人,则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将其国民注意力转移到"国对手″上的趋势.印度人怎么说我们可以认为是主观臆断,权威的客观的″老外″都作此判断国内难免一呼百应,方方面面(只是经济范围而并没有涉及政治)都有惊呼"狼来了"之意.  相似文献   

6.
人物     
《科技潮》2011,(1):59
路甬祥:获印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2010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荣获2010年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该奖项是印度国家科学院为表彰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印度国家科学院认为,路甬祥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学术领域也有着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7.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6):24-25
一次代孕挣到12年收入印度在2002年使商业代孕合法化,在为一些贫苦女性带来大笔收入的同时,这个行业也引来了恶名和伦理争论。今年六月,24岁的印度女子科玛尔·卡普尔把她刚刚生产的双胞胎交给了一对来访的美国夫妇。交出孩子的时候,科玛尔说她感受到了些许悲伤,但这种情绪仅仅持续了几分钟。"我的脑子一直告诉我,这不是我的孩子,这不是我的孩子。"居住在新德里贫民窟的这位代孕母亲回忆说。在交给美国夫妇两个她自称非常漂亮、白色皮肤、  相似文献   

8.
孟向京 《世界博览》2011,(10):56-57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同在4月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人们的眼球纷纷被吸引到两国的人口状况上,并很自然地拿两国的数据做起了对比:201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大陆人口为13.39亿,而印度2011年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该国人口已达12.1亿。  相似文献   

9.
仔细揣摩安利和玫琳凯近来在印度市场的动向,你可能会感受到,印度直销人正在经历中国直销1998年"一刀切"之前的纠结——爱恨交织. 2013年6月,安利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预计总投资约400千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的新工厂开工.9月,安利又专为印度市场开发了男士美白霜.安利对外表示,期望印度市场2020年净销售额能达到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9亿元).从安利在印度的投入和对其长远的期望,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市场巨大的潜力.安利的做法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到那一天也许印度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在直销市场,人口就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工厂”面临痛苦蜕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涌 《世界知识》2010,(16):42-44
今日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需要"瞻前",而且还要"顾后"——前面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面则有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成本追兵"。中国必须思变,摆脱困局,由"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智造",从"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创造基地"。  相似文献   

11.
事件     
韩国与印度结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总统李明博2010年1月25日在印度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首脑会谈,商定将两国2004年达成协议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2,(13):11-11
正这两个国家的1 2亿年轻人将决定世界的走向。摄影师阿德里安·费斯克旅行了2700公里,穿越了中国和印度,发现大多数年轻人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在中国和印度有12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费斯克说,"如果我了解了这些人的想法,我可能就知道了我们的世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将往何处去。"费斯克想让这些年轻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于2008年在中国开始摄影项目"iSpeak",让年龄在16~30岁  相似文献   

13.
2月24日至3月4日,本刊记者有幸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到印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青年交流之旅.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与辛格总理约定,为加深两国青年友谊、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而互派500人青年代表团.2011年9月印度青年代表团访华,今年年初中国青年代表团实现回访.此次代表团兵分六路,访问印度德里、孟买、班加罗尔、阿格拉等城市.记者所在第四分团参观了德里、阿格拉、巴特那和菩提伽耶,主要游历了泰姬陵、藏有佛陀舍利的巴特那博物馆、佛教的两大圣地——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和摩诃菩提寺的菩提树以及世界上第一所佛学院那烂陀大学遗址.  相似文献   

14.
印度政府亲自出马,国内组建“全球专利预审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促进发展》2010,6(9):91-91
印度政府在国内组建了一个团队,负责"全球范围内侵犯印度技术的专利性审查",即跟踪、监视全球范围内可能"抄袭、侵犯"印度公知技术的专利申请,把检索、分析报告抢先发送给各国专利局审查员,帮助其驳回相关专利申请。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实际上组建了一个阻止全球"有害专利"授权的"专利预审团",一个"世界专利局"。  相似文献   

15.
弦冷 《世界博览》2010,(22):58-59
全世界钟爱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在“原产地”印度遭遇了冷落和抵制,只有歌舞升平的“超现实”电影,才被认为是宝莱坞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上任后,中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自那时以来,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持久和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则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军事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改变了其全球战略,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重返亚洲"或称"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情景喜剧《外包服务》讲述了一个美国公司将其销售外包给印度公司的故事。众所周知,印度是当之无愧的"外包界老大",全球外包业务大多被其包揽,美国市场更是一度被其垄断。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紧随其后,从规模和能力上奋起直追,2014年9月2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开展,主题定位为"数字时代:市场无边界,服务无极限",意味着中国服务外包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应运而生的服务外包公共平台,正逐步成为"中国服务"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世界博览》2011,(6):39-41
中国失去的,被印度人毫不犹豫地捡了回来由于中国"用工荒",印度服装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已经增长了超过10%。对于中国的"用工荒",印度媒体乐观地预言:"印度制造业的机会到了。"《印度经济时报》就是乐观者之一。该报3月初发表评论说:"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工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印度终于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  相似文献   

19.
华子 《世界博览》2014,(12):70-72
正或许对于许多吃货来说,秘鲁美食是一种被严重低估了的宝藏。在2012年,印度新德里举行了一个世界最佳美食目的地评选。或许对于充满了"世界美食大花园中国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情怀的国人来说,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最终雀屏中选这个奖项的国家,不是中国,也不是法国或者意大利,更不是日本,而是秘鲁。这个遥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度"中国智造世界强音"高峰论坛于2011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智造"的声音自2010年以来再次掀起一个小高潮。当"made in china"风靡全世界,我们却几乎没有掌握什么核心技术时,很多人谈到中国不能满足做一个世界制造大国。中国面对整个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