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2,(8):11-11
正中国的创意阶层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明星城市"。盖洛普的民意测验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估计,到2030年,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甚至有人预测,到2016年,中国就将实现这一超越。但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在这一代人中不会出现像史蒂夫·乔布斯或者比尔·盖茨那样的  相似文献   

2.
叶欣 《世界博览》2009,(7):34-37
范·琼斯,一个中国人还很陌生的名字,在美国人的眼中,他却被认为是绿色环保运动中的马丁·路德·金。这位非裔美国人的心中又怀抱着怎样一个绿色之梦呢?  相似文献   

3.
4他被誉为“北京史巨擘”,对于北京城的起源、发展以及历代的开辟和城市规划的特点,做出了系统的阐述;他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赞誉其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他是中国“申遗”第一人,使我国目前已经入选的世界遗产的光芒闪耀  相似文献   

4.
唐凯 《世界博览》2013,(11):54-55
尽管主要从电池和汽车零部件起步,但居安思危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汽车将能够登陆美国市场,与之展开竞争。底特律,曾经的美国汽车工业重镇,美国三大汽车品牌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都与这座城息息相关。但由于负债高达140亿美元而被州政府接管,底特律很可能成为美国最大的破产城市。今年3月1日,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宣布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汽车城"昔日的风光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5.
赵启光 《科技潮》2000,(11):76-77
美国哈瑞斯民意测验(HarrisPoll)最近调查了美国各地1010人对世界18个国家的态度。据其8月3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朋友的比例最低,认为是敌人的比例最高。把中国看作“亲密盟友”的只有百分之三,把中国看作朋友的只有24%。27%的人把中国看作敌人,这一比例几乎比排在第二位的敌人俄罗斯高一倍。哈瑞斯民意测验自称这一测验误差为3%。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看中国     
李强  张健康 《世界博览》2011,(16):10-12
1【养老】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式养老养老院如雨后春笋,年轻一代想要更多的独处空间。在中国这个受"孝道"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地方,养老院正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冯占联回忆1997年移居美国时,中国人还因循旧传统,养老院寥寥无几。从2006年开始,冯占联就常常回中国考察社会养老问题。他不久前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发表报告称:赡养老人的重担将由更少的人来承担,中国家庭所面临的某些挑战远高于美国。他对中国7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养老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多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斯奈德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模仿了单音节结构、词的省略以及意象叠加等中国古典诗歌手法.中国古典诗歌风格对斯奈德的影响,使他成为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4,(7):8-8
正中国人的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交织,吸引力未来可超越"美国梦"。报告指出,"中国梦"提出的时间虽短,但在中国已经妇孺皆知,调查显示,有92%的受访中国民众知道"中国梦",其中八成是从网上获悉。相比之下,只有81%的受访美国人听说过"美国梦",而听说过"英国梦"的英国人只占10%。报告认为,三国的民众都最希望在个人层面获得健康、幸福和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报告认为,中国民众对"中国梦"的吸引力更加自信。受访中国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理想国度",但这种看法仅限于当前,有42%的中国民众认为,再过10年,中国将会成为"理想国度"。对于梦想的实现途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将个人努力排在第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1,(13):10-11
旅美学者南桥在美国观看了影片《功夫熊猫》,他觉得在这部电影中,很多场景看上去很中国,骨子里却很美国,导演是在做“美国为体、中国为用”的事。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人更看重血缘关系,美国人看重后天培养的亲情,比如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阿宝和爸爸一起下厨)。  相似文献   

10.
南越吴庭艶内阁有一半的席位是空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由和他敌对的教派控制着的,他的“首都”西贡受到封锁,他的军队同教派军队在西贡街头拿着武器对峙着,不时发生冲突。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还能恋栈不去呢?这是因为在他后面有着美国的影子。就像美国“时代”周刊所说的,美国认为吴庭艶是最适合于实现美国利益的人,华盛顿“已经把它的希望、它的专家和每年约四亿美元的金钱投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危机,尽管美国对教派用了各种收买、威吓、诱骗的手段,对教派后面的法国用了各种压力,但是吴庭艶仍愈来愈孤立,美国无法使局势按照它的心意发展。美国人除了骂法国人外,也埋怨吴庭艶,  相似文献   

11.
不该发生的事一个中国艺术团访问荷兰,在一些城市先后演出十余场,受到普遍赞扬,协助该团工作的杨森先生非常满意,认为双方合作得很愉快。杨森先生很风趣,常常谈点荷兰人的趣闻。他告诉我,荷兰人被人称为“欧洲的中国人”。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一是世界每个角落都有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去战败的德国采访。他惊奇地发现,尽管当时德国的经济已全面崩溃,生活用品奇缺,城市里到处是残垣断壁和焦土,然而,住在防空洞里的德国人仍不忘记用有限的清水在炮弹壳里养一束束鲜花。由此,他认为,德国一定会重新崛起。因为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美的追求的民族,其精神是不可估量的。历史已为他的话做了最好的注释。中国是传统园林大国,有着近5000年的养花、赏花传统。古代劳动人民培育的荷花、玫瑰、牡丹、  相似文献   

13.
张翼 《世界博览》2010,(7):73-75
“这个人不适合当总统”在1968年选举期间,亨利·基辛格这样评价理查德·尼克松。基辛格是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之孙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心腹,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纳尔逊是和尼克松竞争的共和党候选人。1968年大选在党内提名中意外地输给了尼克松之后,纳尔逊伤心地认为美国人喜欢自我奋斗的平民英雄,而不喜欢他这种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贵族,即使他能力比尼克松强十倍,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研究,是美国中国学研究区别东西方汉学一个显著特征.研究美国中国学,应注重将中国学研究同中美关系、美国东亚政策乃至全球战略联系起来考察,使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研究中国、认识中国,让更多的美国人客观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消极影响,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最近《北京周报》登载了两篇非常坦率的文章,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作了深刻的比较。今年5月段亮成(译音)先生和王祖明(译音)女士在南京中美研究中心所作的讲话已刊登在7月11日和18日的《北京周报》上。段先生很坦率地讲到引起美国对中国产生误解的一些差异。例如,他特别谈到中国人向别人随便问其收入和年龄之类的问题,而许多美国人则认为问这些问题是对别人隐私权的侵犯。他还谈到美国人在公开场合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种做法令中国人感到为难。  相似文献   

16.
华亭 《世界博览》2012,(10):44-45
正1人分饰12人,调侃5国一个自称"屌丝"的老外表演的脱口秀视频,在上传新浪微博后短短5天内被转发超过40万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个叫Mike隋的老外爆红中国网络。在这段视频里,Mike隋展现了惊人的语言能力与模仿能力。他一人分饰12角,中国大陆人、美国白人、美国黑人、法国人、俄罗斯人、香港人、台湾人,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没有他学不像的人。他不仅模仿南腔北调的英语和中文口音,还顺便调侃了他们的身份:俄罗斯人的酗酒,法国人的处处留情,台湾人的娘娘腔。其中,中国大陆人的角色名叫李雷,有一个留学美国的女友叫韩梅梅。看到这里,所有80后都不由得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一部份人力主尽一切可能云支持英国以争取最后的胜利,代表这一派的意见的,是本文作者政论家里普曼。他认为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策动,只不过是一种恫吓手段,不必要「先解决日本」。日本政府虽然宣称过他不会把他实际所决定的策略说出来,但他希望美国怎样做,是显而易见的。他希望的是,使我们相信他会在还朿从西伯利亚到星加坡一带大举发动,因而使我们松弛了对大西洋之战的注意,转而要从事保卫太平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充分条件? 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从报刊上披露的情况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合肥、西安、武汉等十几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年或10年的时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等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认为自己能够成为“硅谷”呢?理由是,当地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根据段永基提供的数字,中关村的技术人员有50多万人,比美国的硅谷和中国台湾的新竹园区都要多。硅谷的技术人员充其量只有30万人,新竹加上在校生…  相似文献   

19.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4,(18):24-28
正这些老照片是献给曾为抗战负累重重的中国人民,并向为捍卫正义与和平远赴重洋的美国老兵,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中国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被战火蹂躏得满目疮痍的腾冲街头,一个年长的中国男子停下脚步,向路过的一名美军士兵借火点烟,两人的头几乎碰到了一起;来自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摄影师上等兵亚瑟·海吉在吃干粮,而他身旁的小孩李田右在笑着教他使用筷子;云南人李乐贝年仅12岁,但他已经是中国军队第14师42团入伍一年的士兵。此刻,他正在向两名美军  相似文献   

20.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68-68
两年多前,2010年3月号的《福布斯》杂志曾刊登一篇《中国:超级大国完成时》的文章,根据当时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而认为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的人数比例只有27%。但《大西洋月刊》记者法洛斯认为,中国还称不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连自来水都用不上,并且中国大陆还没出现过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