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目前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问题.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人的素质有哪些呢?素质的内涵是什么?人们尚无统一的认识,还在积极探索着.教育理论界应对“素质”的内涵作出规定,因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和把握“素质”一词.把“素质”一词弄清楚了,素质教育涵义便迎刃而解.否则,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便无从操作.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们的时代,鲁迅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当代中国青年究竟应该怎样认识鲁迅的伟大?这并不是一个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一 几十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把鲁迅目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学术界和一般知识界中,认为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的看法相当普遍。前不久,一篇贬损鲁迅的文章提出:“鲁迅首先是文学家,然后才是思想家,政治家、伦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学会奉献     
“肯替别人着想”,是道德品质中最伟大、最宝贵的原则之一。它总会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处处“肯替别人着想”的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和尊重。西方有则寓言讲得很深刻: 一位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之后,他去请教牧师。“我虽然有了金钱,但我感觉我并不幸福,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用我的金钱做些什么? 它能买  相似文献   

5.
陈静 《科技智囊》2007,(2):36-36
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最浅显的回答是钱、资本;较为深度的回答是人、知识、以及创造财富的核心能力;而深入本质的回答应该是“精神”,即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其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用课件授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最基本特征之一,那么作为高职院校课堂授课所用,应该怎样制作,与综合性大学在课件制作上有什么区别,高职院校的课件应该怎样制作,在制作高职院校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授课、制作课件过程中的实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应用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与综合性大学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面是有差别的,无论差别的空间大小,做为课堂授课的主导者,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只…  相似文献   

7.
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一个十分重要、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探讨的问题,这就是认识的双重决定结构思想。马克思写道:“我的看法是,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里已经蕴含着认识双重决定结构的意思:观念的东西一方面是“物质的东西”“移入人的头脑”产生的某种“等价物”,另方面又是被人脑改造过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  相似文献   

8.
真理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说真理到底有没有主观性?这个问题似乎早已有了定论,其实很有重新认识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首先从什么是真理说起。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一种认识,但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只有正确的即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这可说是关于真理唯一科学的定义。这就是说,真理是由两个基本的部分构成的:一部分——客观内容,即“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里得到改造的物质世界”;一部分——主观形式,即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管理让我们从问题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管理”?其次什么是“中国”?再有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是本原,中国是地域、民族和文化的范畴,而“式”是模式,搞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搞清中国式管理的来龙去脉。什么是“管理”?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对西方现代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负责部属工作的人”到“负责知识的应用和绩效的人”,管理者的定义几经变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管理的重点也在应时而动,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管理的发展规律。什么是“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更趋向于个人道德修养而不是什么组织管理体系。“管理家庭”与“管理企业或组织”,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孔子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把它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了管理上的事实标准。中国式管理需要对传统管理思想条分缕析。什么是中国“式”?中国式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一是从“人”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特性决定管理的特点?二是从“物”的角度看,或者说从管理规律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弱点需要加以改善?在探讨过程中我们需要防止“走偏”,一是把写在“故纸堆”里的所谓中国人本质当作目前的真实;二是把转型期的暂时现象看成本质规律;三是缺乏全球视野闭门总结中国管理特点。中国式管理的前景如何?对中国企业而言,在管理上一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二要吸收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三要创新、发展,这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0.
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目标有三个 :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 .思想情感目标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是三个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而最易被忽视的问题 .1)通过引入 SIS思路 ,让科学、技术、社会三结合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例如学习第五册《生态平衡》章 ,放黄土高原的幻灯片后 ,可让学生讨论 :“我国黄土高原生态变迁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讲座 ,让学生明白遵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违反自然规律受到惩罚的教训 ;在学习第六章《人类与环境》后让学生认识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认识环保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用什么人和用好什么人无疑是企业家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有些人有才,但品德不敢恭维;有些人有德,但才能却很平庸;德才兼备的人无疑是企业最理想的员工,可是这些人大都当了老板或被更优秀的企业抢走,是稀缺资源。因此,大部分员工只能从前两种人里选,可是究竟选那种人呢?管理学书籍上告诉企业家要优先选有德的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关键时候,你可能会对有德无能的员工很失望,因为有些工作跟德的关系不大,只要有才就行了,比如企业要与对方谈判,一个有德但口才和脑筋都不行的员工岂能胜任此项工作?现实中,我们看到企业招什么样的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令人头疼的课题。其实在一个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场跨世纪的教育制度的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大事.学校体育在这场教育改革中担当什么角色?发挥何种作用?做哪些工作?注意哪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探索和研究.本文拟从:1、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丰富素质教育内容;3、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三方面阐述本人初探后的一些认识与思考,供体育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世家 《科技智囊》2004,(10):78-79
在咨询界,有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你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有人把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比作“医生”与“患者”,也有人把双方的关系比作“园丁”与“花木”。其实,什么比喻都无所谓,咨询公司只要能让你的客户健康地成长,就应该算是成功的了。然而,并非所有咨询都能做到这一点。“咨询有什么用?”、“咨询能提高业绩吗?”、“衡量咨询价值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多年来,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很多人(包括客户和传媒界)理所当然地认为,管理咨询就应该提高客户财务意义上的业绩,否则谁还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相似文献   

14.
时代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不少国家,包括在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里,存在着一些王室和国王,还有女王。什么“王储”、“王太子”、“公主”、“亲王”、“陛下”、“加冕”等等这套封建名堂还在被人乐此不疲地称呼和谈论着。常有人问: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互不相容的,这种局面是怎么产生的?尤其特别的是:为什么今天还成套地保留着?王室与政权是什么关系?他们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这些问题说来话长,本文试图长话短说,勾一简单的轮廓。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历史长河里,最宝贵的应该是身心健康,因为只有健康,才能保证“学习好,工作好”;只有健康,才能生活得愉快、幸福;只有健康,才能给人提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保障。因此,人人都非常关心和重视自己的健康。健康一词,在古代英语中是强壮、结实和完整的意思,在我国现代汉语中是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然而,究竟什么是健康?很久以来众说纷纭。《吕氏春秋·达郁篇》中指出:“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  相似文献   

16.
张士运 《科技智囊》2006,(11):22-27
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立交桥、绿地广场。“城市化”在今天似乎已经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了,但往往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越容易搞不清它的含义,以至于产生许多似乎不应该有的争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衡量城市化水平?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小妮的散文,在朴素平实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一种在当今散文中少见的终极关怀精神:对理想、道义的坚守,对人的尊严、个性的确认,对普通人苦难与不幸的宏大悲悯,以及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深刻置疑。她散文的题材域是宽阔的,但其内在精神却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关怀上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人应有的家园?”与对人的理解相应的是她对诗的理解:“活着之核就是诗的本质”;“诗人就是最平常的人。”由此导致其散文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沛然诗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法制在不断健全之中。立法、司法、守法,无不展现一派新的景象。然而在理论界,对于“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法与法律的关系怎样?”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目前各出版物的论述中,议论不一,叫人无所适从。为求得统一起见,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法与法律两概念在认识与使用上存在的问题1、普遍认为法与法律是通用的。如:(1)《法学词典》对法律一词的第  相似文献   

19.
游乐园     
夜里伦敦埃奇韦尔路的一幢大厦内发生了命案。警方根据目击证人的口供,很快便找到疑凶比希。以下就是负责侦破此案的科克林警官在审讯、盘问疑犯比希时所做的笔录。科克林:“凶杀案发生时,你在哪里?”比希:“我正在家中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科克林:“有否证人?”比希:“没有。但我可以把节目内容说出来——当时正播映故事片《断日积月累字字箭》,情节是两枚核弹被人偷走,急需追回……”科克林:“你是住在机场附近的,那应该有一班客机经过你的寓所。”比希:“喔,那有什么关系?”科克林:“你的电视图像有什么变化吗?”比希:“没有。我的电视机…  相似文献   

20.
在森林里的一个角落,一只老鼠向一头雄狮发起挑战,要同它一决高下,而雄狮果断地拒绝了。老鼠一脸得意的样子说:“怎么,你是不是害怕了?”雄狮微笑地答道:“是的,我真的很害怕,如果我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老鼠打架。”威廉·詹姆斯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你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人和事物,并为之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好好享受这份体验以及相关的人和事物,这个道理虽简单,却是成功人生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