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群落是植物景观的基本组成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笔者以浙江长兴回龙山公园为例,提出了以群落为单元的植被规划思路,阐述了公园植被规划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在公园总体规划背景与植被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演替等植物群落学原理,结合公园现有地形地貌及总体功能布局,将整个公园植被景观分为生态林、防护林、人工风景林、观光田园、湿地植被5个分区。每个植被分区都相应设计了多种群落单元组合,以体现其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通过规划,培育出了生态合理、景观优美的植物群落,公园的植被功能得以恢复,景观效果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泥质海岸防护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两方面探讨泥质海岸防护林改良土壤的功能。结果表明,防护林能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孔隙,显著提高含水量,促进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且林分年龄越大结构性越好;同时,它也能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土壤熟化。  相似文献   

3.
生长季新疆伊犁速生杨群落土壤的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伊犁地区选定了9块地理位置接近、环境类似、不同龄级的速生杨防护林。每月对林地土壤呼吸、土壤温度进行测定,分析可知:新疆伊犁地区生长季内(5至10月)速生杨防护林土壤呼吸在7、8两个月内最活跃;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6:00左右,月变化的最大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出现在生长最旺盛的8月。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呼吸日变化和月变化的相对差值和最大值都有减小的趋势,而且土壤呼吸随土壤温度(地下5 cm)变化呈Power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 ①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 ℃,地表温度降低0.10~5.49 ℃,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②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 ℃,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 ℃,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③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④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 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其的研究较晚。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滨海风沙地果园防护林农业气象生态与农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风沙地防护林气象效应良好,林内相对湿度、雨量都比林外高,蒸发量降低,风速减弱.防护林具有"保温性"和"保冷性"的作用.风沙地夏秋季节土温高、持续时间久、温差变幅大,采取绿肥覆盖能有效降低地温.滨海风沙地土壤含水量变幅大,切勿选择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处建园.滨海风沙地气候逐年变暖,冬季"温室效应"明显.根据滨海风沙地防护林的气象效应,提出了适应滨海风沙地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陆地75%是山地丘陵,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为了优化利用国土,把植树造林作为国土整治的基本国策,综合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达68%,成为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日本在森林调查、森林规划、造林、育林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大连的造林环境和日本相(?),但是大连林业还很落后,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整治国土,应借鉴日本发展林业的经验。查清森林资源现状、林况、地况,制定林业规划并保证实施;调整林业结构,建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造林、育林,精选良种,精心抚育,科学营林,以林养林;重视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大连林业建设的步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8.
广西海岸防护体系中防护林的作用与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1986年7月21日至22日九号台风在广西沿海登陆造成的危害情况,提出,广西海岸带防护林建设从海岸滩涂向陆地伸延,应遵循海滩红树林带→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带→岸后季节性雨林带的带状分布规律,陆缘海岸和人工海堤的防护林应是低矮的海滩红树林和半红树林,陆域上的防风和水土保持林或固沙林是季节性雨林,宜选用当地的季节性雨林的建群种和伴生种,营造混交林,并保持林下活地被物层,形成多层结构,且与用材林分开单独经营。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近20 a的森林资源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虽然该区森林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面积和蓄积占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比例达到13%和18%,但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变化极大,用材林面积比例仅为31.45%,而防护林和特用林占68.55%;落叶松和桦树占51%,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仅占2.72%;森林质量严重下降,林分平均胸径逐渐降低,仅为13.2 cm,平均郁闭度0.61;第八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相比,虽然林木采伐总量下降了6.84%,但采伐发生面积却增加了35.12%,原因是采伐小班每hm2出材量下降了42.76%;采伐65%发生在中幼龄林,采伐量占总量的46%,而中小径材量比重达到47%.一些林区已经无材可采,中、小径级采伐量已占采伐量的52%,林相越来越稀疏,采伐径阶越采越小的隐患明显.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加强森林采伐监管,合理划分林种结构,坚持调减采伐量,使森林资源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0.
从数学与空间模型思维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方法体系.通过构建GIS分析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引入城市规划路网、自然地形条件以及人员第一应急反应等修正因子,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责任区范围以及人员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各个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优化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个数、位置和具体责任区范围.该模型适用于咸阳市中心城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解决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员分配不均衡性及降低了灾害破坏性.同时,应加强防灾减灾预案,结合城市避难通道等进行规划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