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基地三期工程建设以及有计划地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的目标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21,66(3):264-272
集群迁移是生物应对环境变化展现出的高度有序的集群行为.细菌的种群迁移涉及细胞个体的运动、细胞异质性、空间自组织机制等问题,是定量生物学研究领域重点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数理模型、计算模拟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生物学实验研究细菌种群迁移的时空动力学过程,重点关注了集群协调个体行为的空间自组织策略、集群的代谢和生长周期性振荡、集群迁移速度和空间定植的定量关系等问题.本文对细菌种群迁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细菌个体水平的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细菌种群趋化迁移和群集运动的模式,探讨细菌种群迁移的时空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和定量合成生物学在细菌种群迁移研究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种群? 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物种在其分布区范围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因为物种只能在分布区内适于生活的地方存活,例如一种鱼只能在分布区内的各个彼此分离的湖泊中生活,一种森林鸟类只能在一片片互不相连的森林中营巢繁殖.这样,同一个湖泊中的鱼或同一森林中的鸟,就形成  相似文献   

4.
真核细胞有没有自己的个体发生过程?这种过程能否在某种程度上重演真核细胞的进化史?在这方面进行探讨,也许有助于解决真核细胞的起源问题。有些人把真核细胞的个体发生,理解为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生活史。在这种生活史中,生物会由一种细胞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细胞形式,例如从鞭毛虫样的形态转变为变形虫样的形态,从单核的细胞变为多核的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新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应用寡核苷酸基因LZF-I和F2ZG96060801探针,对野隆大熊猫粪便样品材料作DNA指纹图分析,确认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个体数量和家系,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来福 《科学通报》1990,35(14):1106-1106
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收获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种群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年龄结构在收获过程中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在分年龄收获下生物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是制定分年龄收获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自1973年以来已陆续展开。早期的工作都是研究线性种群模型的分年龄收获。考虑到线性模型的局限性,近年来已试图将分年龄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群落? 正如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一样,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一个自然群落就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动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许多种群集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系统。一个森林、一片草原、一块荒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群落。有人  相似文献   

8.
谷迅 《科学通报》1987,32(7):537-537
利他行为普遍存在于社会性的动物群体中,进化和行为遗传学家认为利他基因决定了动物的这种行为。自然选择不利于拥有利他基因的个体,然而生物种可以此为代价提高群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种群选择是关于利他基因作用机制的一种模型,该学说假设生物群体由若干个亚群组成,在生存竞争中,拥有利他基因的亚群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而通过自  相似文献   

9.
中心区和边缘区大仓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汪永庆  张知彬  徐来祥 《科学通报》2001,46(19):1644-1650
生态环境破碎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是当前异质种群理论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以1999年华北平原及周边5个地区的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种群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中心区、边缘区和半岛区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发现:(1)位于分布中心区的饶阳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位于次中心的固安、太康种群遗传多样性次之,位于边缘区和半岛区的顺义和门头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2)种群遗传多样性与该种群离边缘区的距离呈显示正相关;(3)许多RAPD位点表型频率在5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边缘区种群RAPD位点缺失明显多于中心区种群,有个RAPD位点表型频率与纬度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不同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边缘和片段效应,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的效应是导致边缘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支持边缘效应,隔离小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何为“进化”一位最受人尊敬的进化生物学家是这样定义进化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进化仅仅是一种变化,并且随处可见;星系、语言和政治体制概莫能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超出了单一个体的寿命。个体发生不是进化,孤立的生命体不进化。种群中可通过遗传物质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变化被认为是进化。”  相似文献   

11.
四川梅花鹿--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都知道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但很少有人知道四川还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四川梅花鹿的稀有程度与大熊猫不相上下,但它的分布范围却比大熊猫狭窄了许多。梅花鹿的栖息地还在破碎,缩小,种群呈下降趋势;而生境的破坏,将导致四川梅花鹿的绝灭。  相似文献   

12.
脑成像研究显示,人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行为是复杂多样的.认知功能定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脑区,而是与脑功能网络密切关联.近些年,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推动了对脑功能网络的认识.功能磁共振最新研究发现,脑功能网络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它主要表现在不同功能网络分布空间和连接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功能网络的分割和定位十分必要.相对于任务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具有实施方便、结果稳定性高等优点,是比较常见的功能网络的构建基础.本文着重介绍了不同的基于静息态数据进行的功能网络分割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阐释了个体功能网络分割方法以及研究进展.随后,从进化论的角度,本文认为脑功能网络在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脑不同区域演变的不同程度以及高级认知需要导致的.最后,介绍了利用个体间脑功能网络差异的临床应用,以及对未来认知神经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两种共存网蛱蝶的不同集合种群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8 ~ 2002年, 对河北省赤城县闫家坪村周边地区的两种网蛱蝶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 利用该地区的1∶10000的地形图, 结合GPS获得的数据, 经过GIS处理及SPSS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种群结构,大网蛱蝶是源-汇集合种群, 金堇蛱蝶是经典集合种群,支持前人遗传分析的结果; (2)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种群动态,大网蛱蝶源-汇集合种群很不稳定, 并且种群数量一直较小, 因此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而金堇蛱蝶经典集合种群比较稳定, 并且一直维持较大的种群数量, 因此可能会长期续存; (3)两种网蛱蝶的被占据斑块及局域种群的大小显著相关; (4)隔离度对两种网蛱蝶的集合种群都有显著影响, 符合经典理论的观点. 斑块面积对两种网蛱蝶的集合种群都没有显著影响, 与经典理论不一致, 应该考虑其他因素, 如栖息地质量对集合种群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心和喜爱。目前,有关大熊猫的研究,多集中于大熊猫繁殖方面,这说明大熊猫种群繁衍及大熊猫未来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熊猫的未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什么?它不是老虎,也不是豹子,而是生活在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猞猁.曾经有专家预言它在2011年就会灭绝.然而,最近西班牙传来了好消息,又有一个新的伊比利亚猞猁种群被发现了.至此,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从2个增到了3个,情况略微好转.这条消息的确让人振奋,新种群有可能挽救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的是,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来考察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神经机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记录个体对4类不同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早于正常个体;在P2和P3成分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正常个体;在P3成分上,正常个体出现了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无相关名字;然而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中,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低和无相关名字,仅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概念简单化,更加聚焦核心自我,使得其无法精细区分不同自我相关程度的刺激.该结果可以作为未来对抑郁症早期症状识别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自诞生以来,合适的温度、适宜的大气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使生物从无到有,逐渐繁殖、演化。生命总是有限的,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位脚步匆匆的"过客",历经生与死,化作泥和土。对于生物种群而言,也面临着同样的遭遇,新的种群不断诞生,旧的种群不断消失。特别是地球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地球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知彬 《科学通报》2001,46(3):197-204
旋鼠(Lemus spp)和田鼠(Microtus spp)种群暴发问题已困扰种群生态学家70余年,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最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动物种群发生的关系开始引起生态学家的注意,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欧洲的旋鼠和田鼠种暴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1962-1984年,挪威的旅鼠倾向于在南方涛动指数(SOI)高峰值年或次年大发生(P=0.057);D 19885-1931年,法国的田鼠货向于在SOI的高珠前一年大发生(P=0.01);在1946-1993年,芬兰北部的旅鼠倾向于在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大发生(P=0.022),其种群密度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值或前一年大发生(P=0.011),也倾向于在SOI的高峰值的一年大发生(P=0.030);挪威的旅鼠与法国的田鼠,以及波兰与芬兰的鼠类种群暴发均有很大同步性。研究认为,与ENSO关联的气候或食物可能是欧洲的旅鼠和田鼠群暴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政治争斗在动物界比比皆是,并成为动物种群保证个体与种群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芝加哥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达里奥·马埃斯特里皮耶里看来,恒河猕猴很好地诠释了"权谋政治家"这个词汇."人类争斗并非为食物、领土或者其他资源,他们是为权力而斗",马埃斯特里皮耶里感慨地说,"有了权力与地位,就能控制其他所有的一切."猴子也是如此,能掐会打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它在群体中能获得多少支持度.  相似文献   

20.
王军 《科学之友》2008,(10):46-47
政治争斗在动物界比比皆是,并成为动物种群保证个体与种群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芝加哥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达里奥·马埃斯特里皮耶里看来,恒河猕猴很好地诠释了"权谋政治家"这个词汇."人类争斗并非为食物、领土或者其他资源,他们是为权力而斗",马埃斯特里皮耶里感慨地说,"有了权力与地位,就能控制其他所有的一切."猴子也是如此,能掐会打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它在群体中能获得多少支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