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拉斯克奖近日揭晓,并不为人熟知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奖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至今超过300人次的获奖者中有80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Strauss在介绍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事迹时曾概括评述:“她首创了造福千万人的抗疟治疗的新探索,今后还会长久有益于人类社会。她应用现代科技并严格汲取中医师5000年提供的经验,对21世纪做出了卓越贡献。”[1]获得该奖,令人对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拭目以待。时隔3载,不负众望,屠呦呦终于摘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声音     
《华东科技》2011,(12):12-12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带着盛满荣誉和争议的拉斯克奖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11月15日出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工作大会现场。屠呦呦谈到:“希望我的获奖带来新的激励机制,激励科技工作者以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传统中医药,更好地为世界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4.
9月23日,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 1年临床研究奖颁给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最高世界级大奖。尽管对于这项荣誉学界内仍存在争议,但我们看看81岁高龄屠呦呦教授简历,会看到虽然她不是两院院士,没有留过学、没有在国外顶级杂  相似文献   

5.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同时,中国本土首位自然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不仅是屠呦呦本人的成功,更是中国重大科技首创从专业领域走向世界的标志.全面总结其深刻的启示,对提升当代中国薄弱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该文尝试从经验与理论、民间与专家、需求与学科等三个方面探讨屠呦呦的创新的文化背景、社会需要、知识结构及独创方法,或对屠呦呦获奖启示的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6.
 2015 年国庆节期间,令中国科技界最为激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获奖可谓是名符其实、众望所归,也为中国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意味着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和纪念屠呦呦进行青蒿素药物研发的丰功伟绩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7.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5-11-01至2015-11-15)1屠呦呦将参加201 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9/30]13日,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同意参加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此外,和屠呦呦在相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陈启军将应邀出席颁奖活动并作会议报告。2 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揭晓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3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引发了学界的热议、传媒的关注,也使青蒿素研究及其成果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2015 年10 月5 日,屠呦呦荣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机构及社会各界纷纷表达祝贺,但在新闻媒体尤其是博客、微信等网络媒介中争议不断,坊间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9.
寻找青蒿素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卡罗琳医学院盛大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研发抗疟疾新药青蒿素中的贡献,与日本科学家大村智、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一同,分享了这一大奖。85岁高龄的屠呦呦,由此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得主。非洲"科泰新"得知屠呦呦获奖,李怀强感叹:"我终于知道了应该感谢的名字。"李怀强供职于山东外经集团,十  相似文献   

10.
 2015 年10 月5 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颁奖词强调,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在翻阅大量医书的基础上,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屠呦呦,实际上也是对参与“523 任务”的全体科研人员在寻找抗疟新药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的肯定。从4年前的拉斯克奖到2015年的诺贝尔奖,诸多有关青蒿素发现的历史秘辛不乏广泛深入的报道,使我们可以从细节中一窥科学发现之艰难;同时,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协作关系特别是优先权之争,更使这一重大集体创新的真实过程得以充分展现。毋庸置疑,青蒿素的发现已成为中国科学发现与创新的经典案例,但如果想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具有恒久价值的内涵,对其历史的回顾,既要追溯细节,又必须超越回忆中模糊的具体。鉴于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方法,从方法论层面反思这一过程将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美国“拉斯克奖”将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发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对此事件持续地转载报道,引发了公众对该研究趋近诺贝尔奖的美好期盼!但事实上,早于颁奖前,外界有关青蒿素的质疑就已经出现。随着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签发的《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1]等一些重要举措被陆续报道,也引发了有关青蒿素耐药性的争论,国内学者试图纠正之前媒体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2011年10月15日,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率先在博客发表了“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一文。他提到:早在2006年以前青蒿素在单独用药条件下的耐药性就被发现,临床观察表明,单独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复发率相当高超过70%。那么,青蒿素的发现在获奖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围绕历届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获奖人员,以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官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万方数据库为信息源,采集获奖人员的相关信息。经过甄别、对比、筛选,建立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得主的基本数据库。对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得主的基础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历年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获奖人数、获奖人员国籍、获奖人员所在研究机构以及拉斯克医学奖中的诺贝尔奖获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国内引发的热议开始渐次消退。似乎人们就此能言说的也都基本说尽了。如果做一册汇编,大概可以叫《中国诺贝尔科学奖现象总汇》了。从其中不难看到,对那些以往热炒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来说,快慰中会多少有些不满足,因为屠呦呦既不是他们关注的人士,她的研究也不是他们热衷的领域;而另一些做本土性、地方性研究的人士又认为,屠呦呦的获奖恰恰证明本土的才是世界的,特别是许多人把这看作是中医的一次凯旋。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借屠呦呦获奖的事说自己的话,可谓千人千面、莫衷一是。就此而言,诺贝尔奖委员会负责官员的解说,因为没有太多浮泛的寄托和演绎,似乎更加中肯和实在。因为获奖就是获奖,无关看客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中国人多年来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屠呦呦的获奖终于让国人松了口气。作为常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我也想谈谈我的诺贝尔奖"情结"和认识。1诺贝尔奖与对人类的贡献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话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瑞典人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读获奖者名字时,全世界都晕了:The winner is you,you,too!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奖是要颁给谁的……"笑过之后,更有顿  相似文献   

15.
 2015 年10 月5 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值得中国科技工作者庆贺的喜事。10月11日,笔者以“屠呦呦”为检索词在网上搜寻时,发现相关信息接近10万条。在这个举国同庆、万众同欢的时刻,作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30年的笔者,在喜庆之余的反思中,试图探寻屠呦呦获奖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297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201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重大标志性成果的一次集大成展示。此次获奖项目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首次设立科技大奖,作为浙江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重奖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5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福建会堂举行,会议表彰了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者、2017年福建省专利奖获奖者、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福建省获奖者和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国专利奖福建省获奖者。会上,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各方力量,  相似文献   

19.
11月18日,合肥四十中的向靖、合肥一中的李锐等4名中学生从合肥市市长郭万清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成为合肥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合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最高荣誉奖项。本次获奖的中学生均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与4名青少年同时获得荣誉证书的还有方小培等6位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相似文献   

20.
科技界声音     
<正>屠呦呦教授的工作,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中国中医药报》[2015-10-09]屠呦呦作为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必将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