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宣布了一项关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新发现:画面上蒙娜丽莎的颈项上原有一条由白光串成的“带子”。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它很可能是画家画上的一根珠链,不知为什么后来又被擦掉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宣布了一项关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新发现:画面上蒙娜丽莎的颈项上原有一条由白光串成的"带子".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它很可能是画家画上的一根珠链,不知为什么后来又被擦掉了.  相似文献   

3.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蒙娜丽莎究竟是谁也让学者们争论不休。最近,这幅画又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度重视,因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目前所掌握的种种迹象表明,恐怖分子已熟练掌握电脑密写技术,他们可能会借助于电子“隐形墨水” 将密信隐含在像“蒙娜丽莎” 这样的图像文件中在因特网上传送。恐怖分子在网上下载的这些照片可能就含有一道凶杀令。 因此,为了在网上跟踪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美国联邦调查局启用了名叫“食肉动物” 的监视系统在网上进行24小时监视。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4.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一般认为此作品完成于1503年。但不知为什么这幅画并没有交给模特主人,而由达·芬奇长年带在身旁。后来达·芬奇到了法国,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为蒙娜丽莎倾倒,几经周折,国王花3万枚金币(一说是1.2万法国古金币)把《蒙娜丽莎》买到了手。但又不知为什么,这位国王将此画一直挂在自己的专用浴室里。  相似文献   

5.
<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女主人的微笑为什么时隐时现?清明上河图上的拱桥为什么一面坡度长,一面坡度短?莫奈的画为什么会给人波光粼粼的动感?《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引领读者在观赏世界名画的同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发现名画的别样美,从而获得不一样的独特感受,令人耳目—新。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现存放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内,被防弹玻璃罩着,供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远远地"瞻仰",四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温柔而不失其端庄,快乐而不失其宁静,善良而不失其安详;显示出人性的崇高和觉醒、女性的美丽和神圣。然而,从19世纪开始,人们对这位不朽女性形象的研究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中国南宋时期(1279年)的水墨手卷画,题目是:豳风·七月。这是以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中的“豳风·七月”诗篇为内容的诗意画。全画长16米余,宽约30厘米,共有34帧。日前。纽约的友人应笔者之求。通过该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部,将其中三帧从画面上翻拍出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价值连城,更是法国罗浮宫的镇馆之宝。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艺术家为之倾倒。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MargaretLivingstone教授在这幅小肖像画中,发现了达·芬奇“巨匠慧心”的秘密,如果欣赏该画时,将视线完全集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蒙娜丽莎的微笑会奇妙地消失。然而,若把视线转移到这肖像画的其他区域时,反而可以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MargaretLivingstone教授指出,人的视觉可分为中央凹视觉(Fovealvision)与周边视觉。中央凹视觉又称直接视觉,适宜辨识影像与色彩信息的细节,却不适合辨识阴影。…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背景之谜最近被专家解开,这是研究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著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最近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的。他说.经过多次考证,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说,达·芬奇出生在距阿富佐约100公里的芬奇小镇,并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一样,因此,他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这幅肖像画的背景是完全可能的。许多到会专家对佩德雷蒂的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肯定。以神秘微笑着…  相似文献   

10.
<正>在通过计算机对画家现存的绘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新的肖像画被制作成功了,同时原作得到了保存。3D打印技术使新作品具有与原来的油画一样的笔触痕迹。"我们确实想要了解是什么东西让一张脸看起来就像是伦勃朗画的?"该课题的技术指导Emmanuel Flores对BBC记者说。当伦勃朗画被贴上了数字化的标  相似文献   

11.
<正>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享誉全世界。达·芬奇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高超精湛的艺术造诣,在科学领域也展露出卓越的才能,被称为"艺术家里的数学家",其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曾得到科学大师  相似文献   

12.
王维民的刻铜作品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一般有铜墨盒、铜镇尺、铜砚屏等,方寸之间,尽显雅趣。作品《八十七神仙卷》铜砚屏是他目前完成的尺幅最大的作品,作品全景图长 200 厘米,宽 20 厘米,画中有87 个神仙列队行进,人物神态高度还原,长袖飘逸,姿态丰盈而优美,王维民将其完整刻制在 4 块铜板上。  相似文献   

13.
一沙一世界     
<正>沙画,是艺术家在特制灯光沙画台上用一掬细沙、一双妙手,瞬间变化出种种惟妙惟肖的动人画面。线条的不断变换和游走、奇妙而流畅的组合,显现出了艺术家令人惊叹的构思及表现能力,并时时紧扣观者的心,让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并期待着下一个画面的到来。这个过程不是我们面对《蒙娜丽莎》时那种欣赏的眼光,而几乎是一个冒险的经历。艺术家带着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网最近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即威尼斯著名的佩姬·古根汉美术馆收藏的一幅油画日前被发现原来是一幅假画,而令这幅画“现出原形”的竟然是意大利一批核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绢丝纺织品,其织造工艺高超绝伦,在上面绘上画,竟可达到能使画面人物在白天与夜间移位的地步,这究竟是什么原理,还有待于科技工作者来破译。据《宋史》记载,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两幅用织造工艺制成的绢丝西幅底料,被丹青高手在其中一幅上画了一猫一鼠,在另一幅上画了一稚童牧牛图。后来,两幅西分别被东安县令宋迪和西洛人狄方用重金购去收藏。县令宋迪虽然是一位很有眼力的品画行家,但总觉得区区一幅绢丝画竟值3000两纹银,实  相似文献   

16.
<正>《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在这幅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的画卷中,画家张择端生动地再现了12世纪初期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景象。据考  相似文献   

17.
在意大利西部小镇芬奇,15世纪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奇才,他就是那亘古不朽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达·芬奇的绘画、雕刻艺术或科研在当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知道他是一位人类航空先驱的人则可能为数不多,至于他是怎样研究航空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的人就更少了。在达·芬奇那想象力异常丰富的脑海中,自幼就萦绕着一个愿望,在他的一生中,不知为此奉献了多少日日夜夜:这就是人类若干世纪以来最为持久、最难实现的梦想之一———用人的臂力模仿鸟类飞行。虽然才华横溢的达·芬奇,终身未能完成把人类从地面…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2,(10):8-9
考古学家2012年7月17日宣布,他们很可能已掘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环锯术探奇     
正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在头盖骨上钻孔做手术了。这幅画名为《抽取疯狂石头》(也称《治疗愚昧》),是荷兰画家博斯于1494年或稍晚时候所作。画中,头戴圆筒帽者使用环锯术,从一名患者头颅中取出"疯狂石头"(实际上是一朵花),另一朵花则放在桌面上。花和圆筒帽可能都暗示戴圆筒帽者不是医生,而是江湖术士。手靠在桌面上的妇人,则被认为是作者想讽刺当时头顶书籍做护身符的传统。另外,她也被认为代表愚昧。有历史学家指出,画中"医者"比他企图治疗的患者要疯狂许多,他的虚伪知识实际上揭露了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却唯独他本人意识不到的极端疯狂和愚昧。  相似文献   

20.
星表是由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常还连同其他特性)汇编而成的。它是天文学上一种很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曾经多次测编过星表。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代,魏国石申写了《天文》一书,因为这部书有很高的价值,被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希腊最早的星表,是在公元前3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时测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