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1980-2008年的数据,对河南经济增长与常规能源消费(EC)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检验表明,河南省GDP和EC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建立长期协整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能源长期需求的预测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大量的能源为支撑;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河南能源消费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即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增加直接导致GDP的增加,但GDP并不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河南省要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政府努力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1953年~2006年间我国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GDP与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和天然气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与电力消费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孙猛 《河南科学》2012,30(11):1643-1648
以能源消费为分析主线,建立了中国1978—2010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多种方法,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得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运行规律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1978到2008年之间的GDP和总能源、煤炭、电力和石油的消费总量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检验了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内部的煤炭、电力和石油消费量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力和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总能源和煤炭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长期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总能源与煤炭消费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电力与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长期的因果关系。最后,文章对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传平  赵鑫 《河南科学》2012,30(7):981-984
根据1978—2010年度经济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协整模型预测出了2011—2020年能源消耗总数,其中,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7.72亿t标准煤.最后依据实证分析对我国能源消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力发展节能工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控制居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FDI和GDP的发展趋势,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FDI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1978-2007年间安徽省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3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安徽出口贸易与其能源消耗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安徽经济增长与其能源消耗之间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安徽出口贸易与安徽经济增长之间呈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这一时间段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经济增长会促进能源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因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产函数理论的新视角,利用多变量的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内存在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一推断有重要的政策涵义,即节能政策在中国是可行的,在长期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贵州省1985~2010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建立贵州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两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河南省198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山东省1980-2009年数据,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山东省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太原科技》2010,(9):77-79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费,而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煤炭消费量的深入研究以及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1978—2008年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对未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胡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286-4290
选取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两个经济变量,基于协整理论,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两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两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知,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关系,即地区生产总值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居民消费水平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成正向响应。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也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河南省为例,首先选择代表性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三化”发展与能源消费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情景下2015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尤其是1996年以来河南省“三化”可以认为实现了协调发展;从长期来看,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农业化学化和机械化的影响是显著的;若“十二五”时期“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则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带3的目标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河北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利用河北省1989—2011年统计数据,对河北省对外贸易、消费、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和GDP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消费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出口和消费是投资的格兰杰原因。但出口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出口、消费、投资和进口对GDP的冲击,消费对经济有一个持久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有一个时滞。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环境负荷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IGT模型及其推导方程,并以榆林市为例,建立了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及能源能耗负荷3项指标与GDP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榆林市"十一五"期间资源和环境负荷的发展情况,并用4种情景方案预测了2011年~2020年期间该地区的3项指标.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区域大气中SO2的负荷相对较小,水环境和能源能耗负荷较大;在GDP年均递增0.2情况下,如不采取任何措施降低单位GDP环境负荷,即环境负荷下降率t=0,则环境负荷将与GDP同步增长;当t=0.1时,3项指标随着GDP的增长逐年上升,但是上升趋势明显减缓;当t=0.15时,3项指标的环境负荷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年均递增率在2%左右;当t=0.2时,3项指标的环境负荷将穿越"环境高山",达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10年中,榆林市GDP增长率应控制在0.2以下,t控制在0.1~0.15之间,资源环境与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