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节鸦片战争以前的天津经济和天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天津经济 1840年以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津同全国一样,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同时,它已经是中国北方经济繁荣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天津聚落的显著发展,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公元十三世纪时,称天津为“直沽寨”,简称直沽。那时,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直沽设有接运厅和海运米仓(现武清县河西务附近的东仓、西仓、南仓、北仓等四个村庄,即为十四仓遗址)  相似文献   

2.
事件     
中山理科、北京红景天、江苏安惠、天津尚赫发表直销声明;外企总裁纷纷来华督战;“中国直销行业发展与管理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无证直销 甘肃欧沽仕被罚;“东升伟业”涉嫌传销被查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7)
房地产开发商为保护历史文物和地域文化牺牲自己公司的经济利益,对社会做出无私奉献,天津市东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全国做了表率。在开发天津大直沽这片与天津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土地时,就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自己公司首先的责任。本刊记者来到实地进行了长期的采访、考察,看到了"东达人"正以自己的智慧和深情建设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直沽城。  相似文献   

4.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个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倍受西方列强蹂躏,救亡与启蒙成为双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自由、平等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的时代主题和价值诉求,救亡还使近代思想家所追求的平等具有跨越国界的意义,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奴役,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所讲的平等迥异于西方之处,也是近代启蒙思想的特色。遗憾的是,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实现中国与西方平等的目的,反而在其论证平等时默认了中西之间的不平等。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颇为复杂,既与中国近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中西之间的强弱对比有关,又与近代思想家的软弱和对现实估计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家老牌直销企业,1993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998年成为十家转型企业之一,2007年成功获得中国直销牌照,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出这个名叫天津尚赫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游刃有余。但是,近年来,这个曾经号称要以“一颗鱼油缔造一个帝国”的企业,却在业界的视线中渐行渐远,时间的尘土似乎完全掩盖了它曾经的辉煌。 在低调和平淡的背后,天津尚赫是在蓄势待发?还是在继续沉沦?2008年1月9日,记者在天津尚赫广源体系成都年会中的见闻,揭开了天津尚赫这些年在市场上的蛰伏与觉醒。[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9.
侯福志 《天津科技》2006,33(2):19-20
近几年来,河道改造给本市城市建设平添了一道亮色,津门父老对市政府保护水环境的明智之举,无不拍手称快。但天津水面百年来的减少趋势,仍使人们心存疑虑。“水漫东西淀,春生大小沽”,“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津门一地,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些诗句足可以说明从前天津的水乡特色非同一般。然而,近百年来,天津市的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一点就是古水面的消失,足令天津的水都风貌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10.
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中国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古老的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挑战,产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发生了动荡、革命。传统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军阀就是政治和社会秩序彻底分崩离析的象征和产物。军阀政治是近代中国的特殊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1.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2):I0148-I0148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梁廷枏《海国四说》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士人以“警醒国人”为目的应时之作,文中在介绍欧美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时,翻译引入了一批法律新词,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新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职业指导被引入我国。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社会团体,是近代中国职业指导运动的主要推动机构。它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活动涉及输入、宣传、实践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折射出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装备却属于对外依赖型。天津多年来通过发挥科技优势和加工制造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设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天锻”的大型液压机、“赛象”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成套装备、“天工”、“鼎盛”大型工程机械,成为装备中国的重要品牌与产品,成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阐释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增加了“新思潮派”观点的论证力度,是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徐志民 《世界知识》2011,(19):64-66
在本刊上期的文章《伪满开拓团的来龙去脉》中,多次出现“满铁”一词。的确,在日本的侵华历史中,“满铁”是无法回避的。“满铁”与关东军犹如缠附在近代中国东北身上的雌雄大盗一般,关东军是赤裸裸地烧杀抢掠和军事占领。而“满铁”则是以“文装武备”的形式吮吸着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一部“满铁”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日本侵华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湘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60-60,216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也相应地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在各个方面。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出现、发展和功能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同时说明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小彊 《科技信息》2004,(1):9-13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有驰名中外的“泥人张”、“刻砖李”、“杨柳青”,都称这是天津的“三绝”,天津人有的则称其为“三杰”——这或指其为杰出的艺术,或指其艺术的杰出代表人。听说天津近来要保护,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将评出和这三杰媲美的“新三杰”以为示点,有人欲把雕塑大师于庆成纳入其内,善意令人感动。虽然,有这善意的人对“民间工艺美术”这内涵还乏清楚,  相似文献   

19.
从《易经》直到杜甫、殷番等有关“神”的说法,是严羽“入神”的先声和渊源。“入神”说包含了严羽最高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理想,认为只有李白、杜甫之作才达到“入神”这一“诗之极致”的境界。“入神说”对明清、近代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人们对自我思想行为的反观自照、反省自察。社会在人们的反思中不断飞跃,中国近代社会不断汹涌的反思浪潮,成为中国近代报刊的重大主题,关注并反映先进的中国人的反思历程,将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为后来的报刊工作所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