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领域中的中国音乐面临竞争与挑战,作为培养音乐人才基地的音乐院校,面对WTO教育市场观,分析南音的国内外优势,设想有条件的高校向南音教育转型,创办南音专业面向国内外招生,抓住机遇闯出新路.创办南音专业,国立华侨大学、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拥有南音的地理优势;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拥有南音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南音洞箫是泉州南音用来演奏富有装饰性润腔旋律的主要乐器之一。南音洞箫与唐宋尺八有非常重要的渊源关系,它是唐宋尺八的遗存,继承了唐宋尺八的精华,发展成具有独特构造和演奏风格的现代尺八(南音洞箫)。改良的南音洞箫既保留了洞箫原有的特色,又弥补了现今乐律体系下"半音不全""转调困难"两大缺陷,为南音洞箫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传承与保护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音,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以南音器乐曲《梅花操》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语义差异评价问卷和声景感知恢复量表(PRSS)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并借助一段南音介绍视频考虑自上而下加工对声景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景感知评价中舒适性的评分均值为2.00,说明南音舒适性较好;PRSS的评分均值为4.73,说明南音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观看介绍视频会让被试对南音需要传承与保护更加认同;南音是一种具有恢复性的声景,自上而下加工对声景感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适者生存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南音乐器发展变化史的基本规律。南音的演出形式、演奏方法的变化,带来南音乐器相应的发展变化,一方面,适合乐种发展变化的乐器得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不适合乐种发展变化的乐器则风光不再。因此,探求其中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对于传承、发展南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发展南音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提升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品牌形象的需要。当前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探索期,主要以"南音表演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两种形态展开,对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展示层面,项目孵化成果稀少,传统的创作系统也不利于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原则,以社会发展为目的,走政府主导、官企学社四轮驱动、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厦门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然而与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相比,仍缺乏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文章就"南音"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设计方案也提出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295个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表明,游客对南音文化旅游的感知满意度较高,但亦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南音游客感知满意度主要受4个因子的影响,按其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真实性感知、舞台语境感知、体验性感知和基础设施感知。可通过构造真实性的文化语境空间,拓展游客舞台感知的内涵,丰富体验活动,打造完善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途径,激发游客的文化和历史情感,并使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类别人文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南音文化旅游的游客感知满意度,打造表演艺术类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独具一格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田彬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89-189
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首先介绍非线性编辑技术以及谈技术与传统编辑技术的优势,之后我们将分析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教材制作方面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浅析影视编辑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视编辑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非线性编辑技术相对线性编辑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的优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阐述了当前非线性编辑技术发展的特点,文末指出非编软件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对影视创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编辑是传统视频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新型电视编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视频节目制作方式,目前非线性编辑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教视频节目编辑的实践中,从制作流程到具体编辑方法都给操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从非线性编辑制作原理入手,阐述电教视频节目的非线性编辑制作流程和在电教视频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非线性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闽南音乐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当属南音(南曲),这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至今还使用着上古乐器及原始独到的唱腔,保留着千年的唐风遗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表演方式越来越显得受制于传统历史的局限性,难以在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立足和发扬光大。通过对古代传统美学文论的研判和借鉴于西方美学理念的反思和实践,将有助于推陈出新,促其更具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敏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3):320-322,325
以《宠儿》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文化音符,对作品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托尼.莫里森巧妙地把音乐融入到作品当中,有效地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视觉美和听觉美,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色调。  相似文献   

13.
“大音希声”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起点。老子严格地区分了“大音”和“五音”这两个层次。形而上为“大音”,形而下为“五音”。“大音”是对具体音乐及表演的概括、归纳和理论的升华。“大音希声”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追求自由、自然,将音乐看作是体现“道”的形式。庄子和“竹林七贤”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发展了“大音希声”,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几千年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4.
由探索“素质”的词义人手论述“音乐素质”的内涵,针对音乐学习与教育中的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于提高音乐素质的意义和作用;尝试提出适合于普通高校学生实际的音乐素质评估最低标准;提出强化学生音乐素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声乐作品种类繁多结构丰富,不同的种类或结构要求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为此,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体验生搬硬套于相类似的情感体验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种类、结构,分别体验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范围内极为复杂多变的表现过程,必须建构在真切细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才能准确生动地再造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6.
音调特性是乐器的音乐声学属性中重要的一部分,通常用基于DFT的音级时频图(Chromagram)表示音乐内容的乐音结构,从而提取音调信息.应用CQT替代DFT,直接实现符合十二平均律的信号频域表示.由CQT得到的频谱图,进行频率到音级的映射即可得到音级图.据此提取了4种民族弹拨乐器和4种西方弹拨乐器的常用单音的音级图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民族弹拨乐器与西方弹拨乐器在单音内部的乐音结构上存在差异,中国民乐在单音中有较多音级同时具有较大的能量.这种差异与中西乐感知协和性上的差异相似.  相似文献   

17.
张乔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7):127-129
当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己,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高成本高投入的高师音乐教育,此问题尤为突出。反思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各种凸显的矛盾,并试图通过重新定位高师音乐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来重构高师音乐教育模式,寻找适合高师音乐发展的一些思路,解决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歌师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性音乐文化形态,它以各族族民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歌师"为传承主体,以口耳相传为承传方式,以所属民族各类文化活动为留存空间。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态势下,此种文化事象的传承已显举步维艰之势。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象,当下文化人类学界应该对其给予更高层次的学术观照与更深层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研究周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诗经》中乐器名称分类和分布的统计,对音乐活动在周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