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9年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这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董事长担任总经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无显著相关性;高管持股比例、监事会的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股权转让自由原则是现代各国公司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有限责任公司规定的股权转让分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股权内部转让合同的效力应着重思考知情权与优先权、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持股比例的限制问题;而外部转让则应从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转让人与行使优先权股东之间的合同效力、强制执行程序中竞买合同的效力来考量。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15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3—2015年面板数据出发,实证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度有助于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经进一步研究后,证实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高于20%后,股权分散效益减弱、集中股权能对风险承担行为发挥抑制作用。此外,非控股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持股比例过度小而分散的员工持股会加大农商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费用粘性是我国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影响费用粘性的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权性质、自由现金流量会提高费用粘性程度,第一大股东、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费用粘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信息披露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会弱化控股股权性质和自由现金流量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程度,强化股权集中和管理层持股对费用粘性的影响。针对以上现象,建议优化股权结构,降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进一步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将企业信息披露度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控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追逐目标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利益输送模型。虽然控股股东股改前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而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市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方式没有变化,但是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股权质押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但股权质押也会引发市场流动性风险。以2005年至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股权质押是否影响股票流动性,以及股权质押是否会通过影响股票流动性进而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质押会显著降低股票流动性;股票流动性不足会显著增加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拓展性研究表明,股权质押影响股票流动性的机制在于股权质押会引发资产错误定价和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缓解股权质押的负面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会计稳健性较强的公司,股权质押对股票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结论一直有争议,这可能与我国的制度背景有关.我国特有性质可能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采用PanelData回归方法,检验了2000年至2005年间4200个样本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总体而言,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显著;但是,对于非国有控股股东,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则仍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发现:1)江铃汽车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比、政府补助、内部融资占比高于行业均值,股权融资占比、债权融资占比、房地产投资额、高管持股比例低于行业均值; 2)南昌市航空航天业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比、政府补助、债权融资占比、房地产投资额、高管持股比例低于行业均值,内部融资占比、股权融资占比高于行业均值; 3)南昌市医药行业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比、政府补助、股权融资占比、房地产投资额、高管持股比例低于行业均值,内部融资占比高于行业均值; 4)南昌市计算机通信行业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比、政府补助、股权融资占比、房地产投资额、高管持股比例低于行业均值,内部融资占比、债权融资占比高于行业均值。最后,为提升南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提出了针对性的和差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14—2016年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对银行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股权集中度指标和银行绩效关系来看,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和股权制衡度Z指数与银行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股权性质和银行绩效关系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的国有股比例过高更容易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2至2004年度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对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行业因素、沪市综合指数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2001年3月1日沪市A股开盘价为准对股价与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得到新股上市价格的预测模型。然后,根据新股发行后每股净资产随发行价格的提高而增长这一特点进行求解,求出了全面反映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行业因素、沪市A股综合指数纳新股上市定价模型,该模型共考虑了5种因素,弥补了新股定价只考虑市盈率单一因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择机假说和融资歧视理论,以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法对股价崩盘风险、产权性质与公司外部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的公司,外部股权融资金额越小,上市公司进行增发、配股的成功概率也越低;相比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对其股权融资和增发、配股成功率的负面影响更小、也更不显著;股价崩盘风险与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关系;股价崩盘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外部股权融资行为带来负面影响,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产业服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托宾Q值和利润率作为绩效评价标准,以研发支出、无形资产净值、营业成本、政府补助、国有参股或控股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及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创新投入、成本管理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对信息服务类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提高企业绩效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1年127家ST公司为财务困境公司,并对每个困境公司进行配对,利用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T-2年现金流量数据,在费歇判别分析基础上,利用现金与总资产比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现金含量5个现金流指标构建现金流量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模型整体判别准确率为88.2%.最后,通过ROC曲线对模型判别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资本证券化有力地沟通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改善了企业资产质量,扩大了企业费金来源.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融资收益的分析,分散了信用风险,并且提高了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从公司现金持有量的角度研究国有控股及法人持股的治理效应,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法人持股比例显著高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法人持股比例的提高,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而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法人持股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能显著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决策,但是法人股权的积极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2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得出:市场化进程对现金持有价值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并且融资约束起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在投资者保护度较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以及企业成长性较高时该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得出,现金持有水平还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经营业绩。渠道机制表明持有高额的现金能够发挥预防性功能,在市场化进程较低时可以提高现金持有价值;企业要制定较有弹性的现金持有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对于持有现金政策的制定不可忽略融资约束这一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以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成本和资产负债率为投入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为产出指标的融资效率评价体系.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基本模型,对在新三板(NEEQ)挂牌的54家科技型小微企业2011年、2012年的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低于2011年,且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的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处于较高融资效率区间,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及环保业则处于低融资效率区间.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学优化方法及折现现金流方法,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内在激励.假设大股东注资后仍然发生掏空上市公司行为,通过求解大股东掏空超额收益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 大股东资产注入收益与其持股比例、注资规模、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成正比.② 上市公司营运效率高,注入资产若能产生协同效应,大股东将越有激励进行资产注入.③ 考虑到持股市值因素,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边际收益下降,掏空激励减弱.④ 大股东掏空的超额收益与注资规模成反比,说明注资越多,大股东越不容易发生掏空行为.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体现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有利于上市公司绩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