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多年来,美国为阿富汗政府培训18.5万名国民军,加上安全部队和警察,共约35万人。他们有美式装备,武器精良,有卫星定位系统等,美国梦想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美军"。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鉴于阿富汗安全局势依然"不稳定",201 6年后美军在阿富汗将留驻8400人。这标志着奥巴马结束阿富汗战争政策的失败,美国在阿富汗陷入"打不赢又撤不走"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标签新闻     
<正>新事新言"他展示给我们在不诉诸战争情况下维持和平是多么难,但他同时也给出了避免战争的办法。"——奥巴马在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之后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招致大批反对者抗议,面对质疑,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盖尔·伦德斯塔出面替奥巴马说话。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1,(13):16-16
一名喀布尔妇女举着新生的婴儿,让一个朋友用手机拍照。美国东部时间6月22日晚,即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目标本·拉登毙命50多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1万人,明年夏季结束前共撤军3.3万人。届时,美国驻阿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奥巴马说,上述撤军计划只是整个撤军进程的初始阶段,随着美军逐步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职责,美军将继续"稳步"撤离,整个移交过程将于2014年底前结束。目前,驻阿美军人数约为10万人。从2001年10月7日美国宣布出兵阿富汗至今,已经十年了。同时意味着,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已经十年了。  相似文献   

4.
马晓霖 《世界知识》2010,(22):22-23
上台之初,奥巴马对阿富汗战争的定性和态度明确坚定,与其伊拉克战争观截然不同。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强调,要捍卫阿富汗“来之不易的和平成功”,当年6月,奥巴马在埃及发表与伊斯兰世界“和解”宣言,以大篇幅论证9.11恐怖袭击与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塔利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调查新闻局"认为,美军在阿富汗打响反恐战争以来,无人机成了阿富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夺命神器",尤其是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地区。自2001年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军频繁出动无人飞机,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发动空袭行动。然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近日披露,美军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经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访问阿富汗。随后,12月31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宣布,将于2016年1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召开由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高官组成的"四方对话",为阿政府与塔利班(阿塔)的和谈制定路线图。如果顺利,第二轮对话将会在喀布尔举行。过去几十年,阿富汗一直在制造"大新闻"。自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以来,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决定阿富汗走向的关键是阿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对此各方存在基本共识。这也  相似文献   

7.
5月1日,时值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宣布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将于2014年结束. 根据协议的内容,美国在2024年之前,在社会经济、国防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为阿富汗提供长期帮助;阿方则承诺美国可以在2014年撤军期限之后,继续在阿驻扎部队、训练阿军以及打击"基地"组织.但是,阿方尤为关心的2014年后美国及其盟友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具体金额问题,协议没有作出明确承诺.据透露,该协议的有效期截止于2024年,阿富汗将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目前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都拥有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9月11日前全面撤出,结束这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5月1日以来,随着美国加速撤军,阿富汗塔利班乘机加紧攻城略地。8月15日,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阿总统加尼逃往邻国,阿富汗又一次来到了"岔路口",国内政治再次迎来"大洗牌"。  相似文献   

9.
自从本·拉登被击毙后。人们对阿富汗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奥巴马宣布撤军。并从7月1日起象征性撤走了数千美国军人,美国官员还表示,“美国反恐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再也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曾经获得基地组织培训并得到财政和武器支持的阿富汗塔利班。  相似文献   

10.
周戎 《世界博览》2011,(18):22-24
自从本·拉登被击毙后。人们对阿富汗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奥巴马宣布撤军。并从7月1日起象征性撤走了数千美国军人,美国官员还表示,“美国反恐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再也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曾经获得基地组织培训并得到财政和武器支持的阿富汗塔利班。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美国发动了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阿富汗战争,在阿军事部署及行动迄今已历17年,成为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驻阿美军人数目前为1.4万人。去年12月,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这一决定不仅导致了持反对意见的国防部长马蒂斯的辞职,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将从叙、阿撤军作为对选民的承诺。尽管2017年他曾宣布向阿富汗增派4000人,但依然认为美国大量的战略资源被消耗在阿富汗,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制约了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美国更多聚焦新的战略对手的时候,重新调配战略资  相似文献   

12.
标签新闻     
<正>新事新言"可怜的人啊,你能不能保证你的人马安全地回到美国呢?"——7月19日,"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在一段公布的录音中奚落美国总统奥巴马,嘲笑其天真地以为美国能够赢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湘溪 《世界知识》2014,(22):74-74
<正>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一直被认为是处在多种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而眼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2001年,第一批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从巴基斯坦秘密潜入,打响了阿富汗战争的地面战。2014年10月26日夜幕降临时,满载武器装备的美军C—130运输机开始飞离阿富汗莱瑟内克军营,营地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则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美军撤出阿富汗之际,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阿塔")兵不血刃进入首都喀布尔。阿富汗一夜"变天",阿塔重掌政权。世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这个被称为"欧亚大陆心脏"的国家。阿富汗是东亚、南亚、西亚和中亚几个板块的交汇处,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主义的终结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奥巴马总统即将离任之际,笔者为《世界知识》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奥巴马八年任期的成就和影响。在文中,笔者将奥巴马总结为"美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掩饰对奥巴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杨国栋 《世界知识》2012,(21):30-31
四年前的美国大选,笔者曾以《2008:谁能改变美国》为题撰文对那次大选做过评论和研判(见《世界知识》2008年第1 1期).那时,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经济上又遭遇危机而不能自拔,选民的极度不满化为一股强大的要求变革的民气,将奥巴马送入白宫.在当时,不只是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对奥巴马充满期待,尚未建立尺寸之功,诺贝尔和平奖就对他翩然眷顾.如今四年过去了,经济议题依然占据着今年选战的主轴地位,选民却要再一次面临着一个"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的选择.是否仍把奥巴马看做值得托孤寄命的不二人选?是否应该"换人做做看",给商业天才罗姆尼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草根运动风头日盛,从几年前跨党派的反伊战争浪潮,到奥巴马在大选期间运用互联网动员起来的"竞选粉丝团",再到2009年以来崛起并迅速风靡全国的"新茶党"和"咖啡党"运动,成为左右美国政治  相似文献   

18.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7):6-7
<正>如何批判奥巴马的外交政策?Brendan GreeleyDara Doyle美国大选在即,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保持高位,相比之下,奥巴马在外交事务上似乎更有作为。然而,若外交"政绩"被他拿出来作连任武器,共和党候选人将会有充足的"弹药"予以还击。首先,奥巴马"不够自信,不够强硬",他的表现似乎确认了美国正在衰落,这挫伤了  相似文献   

19.
马燕冰 《世界知识》2011,(13):30-32
奥巴马上台后,迅速调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将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宣布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随后公布了2011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在阿富汗驻扎有15万军队,其中大约10万是美军。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军不会轻易撤出中亚,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